9月26日世界避孕日来临之际, 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守护青春∙孕育未来”青少年生殖健康公益讲座在中央民族大学大礼堂举办。本次讲座特邀知名媒体人董倩,心理学家黄菡及医学人士等多方代表,围绕“减少乃至避免青少年人工流产”展开深入探讨,以提高当代中国年轻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轻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提高生殖健康教育水平。
非意愿妊娠是全球日益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每年全球范围内有2亿8百万人次怀孕,超过41%是非计划性的,近半数选择流产。而在中国,据媒体报道,每年有1300万次的流产,重复流产率高达55.9%。
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中国女性的避孕意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近年在国内成功实施了流产后关爱公益项目,每年惠及150万流产女性,同时借助世界避孕日公益教育平台向更广泛的人群宣传科学避孕。
在本次公益讲座中,作为媒体人代表的董倩女士以亲身从青春期及至身为人母的成长经历,与学生们近距离分享了自己对性教育渠道的体会,“记忆中很少有机会从父母或学校等渠道获得充分的关于两性和生殖健康的指导信息”,为此,她呼吁家长关注子女的性教育,家长在面对子女性问题时,应当愿意也有能力做到有“疑”必解,有“问”必答。
(央视主持人董倩女士呼吁家长关注子女性教育)
黄菡教授以社会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呼吁“好好爱、少伤害”,通过生动的心理学案例,讲述了个人自制力、情绪温差与性的关系,并表示:“我们对未来考虑得越长远,越可能在当下做出最负责任的选择。年轻人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原理和规律,以便在面对性问题时做好认知和行为上的准备。而在发生非意愿妊娠时,应当主动寻求医护人员及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帮助自己了解更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做出更稳妥的决策。”
(心理学专家黄菡教授针对性心理研究表达观点)
国家计生委科研所吴尚纯教授和来自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二科的刘嘉医生,分别从权威专家和一线临床医生的视角,与在场的青年朋友分享了许多令人唏嘘的真实案例,呼吁社会要充分认识到人工流产对女性身心带来的伤害,建议育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提高避孕意识,选择适合自己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使用的高效避孕方法,比如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保护自己的生育能力。
今年世界避孕日(WCD)联盟发起 “我的朋友”数字主题传播活动,目的也是利用日益应用广泛的社交传播工具,提升公众对生殖健康和避孕的认知度,特别关注非意愿妊娠带来的风险。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