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男孩平均比女孩晚2年进入青春期。在此期间,每个儿童在体格大小、形态、生理功能及心理行为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尤以生殖系统的发育与功能的日趋成熟,更为引人注目。
青春期是由儿童长成为大人的过渡时期,是决定人一生发育水平的关键时期。
如何教孩子面对第一次遗精?
遗精通常又称为“梦遗”或“梦精”,多数男孩子在睡梦中发生。过去,对于梦遗曾有不少错误的解释,有的把这种现象说成是病理因素或道德缺陷造成的,并再三强调遗精是有害的,认为男孩子应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有的把梦遗归结为是由于衣裤穿得太紧、或被褥过暖、或睡眠姿势不恰当,使阴茎受到刺激所致;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梦遗是由于男孩思想不纯洁所致;
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性发泄途径不畅出现的高度紧张反应。所有这些均未找到梦遗的根本原因–男孩发育期成熟的生理原因。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使得尚未接受过性教育的青少年,对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梦遗这一现象,感到迷惑或惶恐不安,甚至产生负罪感。
当他们发现流出的精液污染了衣物被褥时,总是感到难于见人,生怕被家长发现。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是十分不利的。
其实,稍有些生理常识的人都知道,精液是由男性性腺和性器官分泌的乳白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遗精排出的精液与性交时的精液完全相同。
由于青春期的男性在生理、心理上迅速发育成熟,特别是性生殖系统变化较大,睾丸体积增大,体内雄激素水平明显提高,在睾丸、精囊、前列腺、尿道旁腺等组织器官相互作用下,不断产生精液。
当精液量超过附睾和精囊的储存限度时,就会出现“精满自溢”的现象,反射性地引起射精,使精液从尿道溢出体外,这时遗精现象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任何一位发育健康的男性在青春期及以后都有可能发生遗精现象。据北京市1980年对1801名男生的调查,首次遗精的最小年龄为12岁,至18岁时97%的男生已有首次遗精发生。
遗精对于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首先是心理上的困扰,继而才是身体受到连累。因此,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遗精现象,消除心理障碍,显得十分重要。
正确的做法是帮助男孩子了解一些性生理知识,以便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生理现象,同时懂得如何应付它们。
男性“精期”也要讲卫生
进入青春期之后,很多男孩会发现自己开始有梦遗现象。遗精是男性性成熟的重要标志,表现为睡梦中不受控制的突然射精,多发生在夜晚或午间睡眠过程中。
梦遗发生频率因人而异,从几天到十几天不等,同一人也往往没有固定的周期,而是受身体状况、饮食、情绪、工作环境等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遗精会使大量精液通过勃起的阴茎排出体外,不可避免地要“污染”内裤,常令人不知所措,尤其是集体住宿更让人难堪。针对这种情况,最好事先在床上放些卫生纸,以便遗精后及时擦拭。
若不及时处理,遗出的精液很快就会浸湿被褥。要另外准备一条内裤放在被内以便及时更换。
换下来的内裤应随即清洗,并里层朝外放在阳光下曝晒,以达到杀菌的效果。遗精后必定会有少量精液残留在尿道里,所以最好去厕所小便,使之及时排出。
有条件时最好用自来水清洗一下,以保持阴部清洁。
除了注意“精期”卫生之外,如果掌握了自己“精期”的规律,也可定期自慰,以排除难以控制的“污染”不便,但切忌滥用此法,以免过度,影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