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曾经被揶揄为“小皇帝”,其优越感显而易见,当年的“小皇帝”现在大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社会角色转变但优越感没变,这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了种种问题——独生子女演绎怎样的浪漫婚姻?#hzh_woman { display: none; }
“激将法”促成的婚姻
单纯的自由恋爱,是如今婚姻大事较为普遍的前奏,可论及婚嫁,因为搀杂了许多现实因素而总是遭受磕磕碰碰的煎熬难成正果。终于有一天,有人沉不住气了。
朋友的一个高中同学前不久嫁给谈恋爱不久的男友,消息公布后,圈内人问起求婚史,该同学大大方方地说:“没啥,有一天,他问我,敢不敢跟我去领结婚证?我一时觉得刺激,就说,‘有什么不敢的!’两人便乘中午下班时间匆忙去了趟民政局,领了结婚证。”
没想到小两口的这种仓促行为令双方父母大吃一惊,孩子谈恋爱虽然是自己撮合的,结婚也在情理之中,可如此草率实在不符合老一辈人的逻辑。于是,双方家长急忙联系、谈判、商量、筹备这突如其来的婚礼。
“相亲式”传统婚姻
27岁的小白已经结婚了,此前,他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次相亲会。甚至有时候在一天的时间内,他会赶好几个场,目的非常明确,只为找到一个结婚的对象。
小白是温州瑞安人,家里有个私营企业。为了早点让儿子有个安定的家庭,好接掌家族的企业,父母准备让他早早结婚。
谈及相亲经验,他说,一开始,我去相亲还会顾及对方的外貌、自己的感觉等因素,可相亲到了最后,我只会在意对方的家境如何,学历、工作情况等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结婚对我来说,是一件必须去完成的事,而爱情,是能够日久生情的。
跟小白一样,许多80后的年轻人渴望自由恋爱后的美好结果,但他们不得不接受一些社会现实。于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成为一种更简单、直接的选择。“我不用考虑对方的家庭、教育、经济能力这些因素,父母会为我们把关,门当户对的恋情有时候更加稳定。这是相亲的好处。”
住大家庭 还是另组小家庭?
李先生家四世同堂,是个典型的大家庭。提起自己的大家庭,李先生甚为自豪。李先生现位居公司的中层,妻子在某事业单位上班,两人刚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自结婚两口子就和父母住在一起,后来由于老家的奶奶无人照顾,也搬进李先生家同住。现在一家6口相处得非常融洽。
刚结婚的时候,受经济条件限制,李先生小夫妻俩只好与老人挤在一起生活。由于夫妻俩同为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家中被父母照顾惯了,在家务劳动中,自然没有“眼色”。结婚后,两人每天睡到自然醒,才匆忙赶往工作单位,早饭当然无从做起。买菜、做饭、收拾卫生与碗筷等家务活也全由老人承揽了。没多久,母亲就厌倦了这样“伺候人”的生活。好在母亲没有当众发作,私下里与李先生进行了一次谈话。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李先生回头急忙与妻子召开“小家庭”会议,商讨对策。
最后,两人一起到老人处承认错误,并承诺:以后两人负责饭后的碗筷清洗等工作。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妻子还适时地给母亲买来礼物。
此后,婆媳二人得到启发,彼此产生不同意见了,都找李先生评理,李先生也乐得“捡”好话安慰。奶奶住进家中后,为了给媳妇做表率,身为婆婆和媳妇双重身份的母亲表现得比以前更孝顺,媳妇理解婆婆的心思,每次大节日小节日总忘不了给老人买点可心的礼物。现在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
网友“我的伤心事”与公婆的相处可没李先生一家那么幸运。回想已经破裂的婚姻,她深有感触:“每个新媳妇总想当自己的家,可婆婆为什么总是想当儿子的家?不让媳妇当好自己的小家?”另外,“有时婆婆还把结了婚的儿子当小孩,觉得儿子离开了她就不可能生活得好。我们一发生矛盾,婆婆就帮着儿子数落我……”“我的伤心事”说,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会和丈夫选择过小家庭生活。
家庭矛盾 从小事开始升级
近日,江苏省镇江市妇联在帮助解决妇女婚姻面临的问题时发现,独生子女家庭更容易引发婚姻矛盾。
案例1:王小姐与张先生,结婚7年,孩子6岁。公公去世后,王小姐便和婆婆同住。王小姐说,婆婆特别溺爱丈夫,夫妇俩一拌嘴,婆婆不管对错就帮着自己儿子说话。因为家庭矛盾不断,王小姐住回了娘家,而张先生住在单位也不愿意回家,并对家里的矛盾一概不问,夫妻俩目前已经分居。
案例2:陈小姐和刘先生,新婚夫妇。婚后小夫妻俩和公公婆婆同住,小夫妻俩在家经常会为一些小事闹意见,一有争执,公公婆婆就帮着儿子说媳妇。陈小姐的父母听说这种情况后,怕女儿吃亏,便上门去和亲家理论。为此,双方父母经常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影响到了小两口的感情。万般无奈下,陈小姐要求刘先生和父母分开住时,刘先生一口回绝,理由是离开了母亲他什么都不会做。不久前,两人离婚,陈小姐到妇联求助,希望得到男方赔偿。
案例3:史小姐和杨先生,结婚1年,孩子6个月。史小姐和杨先生都是知识分子,婚后感情一直不错,生完孩子后,杨先生的父母为了更好的照顾孙子,非要让小两口回到家里来住。住回家后,公婆都觉得媳妇自己还是个孩子不会带孙子,便逐渐不让媳妇和孙子多接触,为此,家庭矛盾不断。有一次,公婆一怒之下要求史小姐回娘家去住,不让她再见孙子。当史小姐向丈夫求助要求他将孩子抱回自己家自己抚养时,被一口拒绝,理由是:“我又不会带孩子,孩子在我父母那儿我怎么好要?”现在史、杨二人准备离婚,史小姐天天见不到儿子,很担心离婚后儿子的抚养权问题,于是来到妇联求助。
案例4:许小姐和朱先生,结婚证已领。结婚事务一切准备就绪,婚礼举办前一个月,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就在这次见面中,双方父母因几句话不和很不开心,许小姐负气离开,双方家长也不欢而散,朱先生当即决定将婚礼取消。几日后,俩人便去办理了离婚手续。事后没多久,许小姐去医院检查,得知自己已怀孕,她冷静想想,觉得自己和朱先生本来感情很好,而父母见面那天自己也不过是一时之气,现在又有了孩子,很想再复婚。便私下约出朱先生,希望他不要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影响他们未来的感情,并告诉他自己已经有了他的孩子,希望他负责,而朱先生却一口拒绝,理由是他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离开父母他没法生活。许小姐于是来妇联求助以维权。
而天津市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轻的独生子女夫妇。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有近六成的失败婚姻是一时冲动的草率行为,应引起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
宝宝姓氏 争夺战愈演愈烈
浙江的潘先生和女友相爱多年,感情甚笃,准备年内完婚,不料却被一场“宝宝姓氏争夺战”搅乱了计划。原来,女友是家中独女,准岳父大人以潘家有兄弟二人,不用担心没人续香火为由,提出“以后小孩跟女方姓”的要求,遭到潘先生父母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无理要求,小孩跟了女方姓不仅会让他们家颜面丧失,还可能会让已过门的大媳妇跟着效仿。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生育高峰的到来,孩子“冠姓权”争夺战逐渐多了起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这个第三代,谁都有话要说,于是子随父姓的传统被逐渐打破,孩子随母姓者有之,将父母姓氏组合成一个“复姓”的有之,索性另起炉灶的亦有之……一家三口三个姓的现象在很多城市出现。
浙江省舟山市公务员柳女士自述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说来凑巧,先生姓杨,我姓柳,所以女儿的名字就比较好取:“杨柳依依”。怎么样,不错吧?两人的姓都有了,名字还好听。
我们两家的父母都比较开明,“香火”意识不是太重。怀孕时,因为反应得厉害,我半赌气半开玩笑地说了句:“女人怀孩子这么辛苦,生下来却要跟你们男人的姓,这不公平,咱的孩子得跟我姓!”没想到,先生很大度地说:“那也没关系呀。”这样一来,我倒不好意思了。两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不如组合一个新的姓,以示孩子是我们夫妻爱情的结晶。
来自一些大城市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宝宝随父姓的状况已不再一统天下,孩子跟母姓或采用其他方式冠姓的人数正在增加,虽然绝对数量还不算多,但其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谭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