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越南最深刻印象,就是女人。无论曾经备受热议的越南新娘,还是传闻中神秘的越南女兵,女人在这个国家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标识。越南各种本地商品最著名的LOGO就是那个头戴斗笠腰身袅袅的西贡小姐形象,风情而又刚毅。抱着再识越南女人香的初衷,跟随环球网意见领袖访越团再次来到越南,已是时隔近三年。近期听到越南旅行归来的朋友说“变化真挺大的”,但飞抵河内,一下机场,还是被崭新大气的候机楼小震了一下!——确实,已不是三年前的越南了。
越南市貌的变化当然有很多,不过和上次一样,唯一没变的感受是:身处越南,总有一种没出国门的感觉。
不像身在其他亚洲国家,虽然面孔都是相同的,但有些异乡的气质隔离着彼此。越南则不同,它既像华文化里一个异域的族落,又像是中国曾经的一副面貌,在这里,很多东西是熟悉的,尤其是习俗上的。在国内已把“同志”一词特指为某些特殊性取向人群时,越南人仍把这句“同志”当成是对朋友关系的最高肯定。座谈的时候都会备一些饼干水果,说到中途,负责人会招呼我们“喝水喝水,先尝尝水果。”总感觉这种氛围回到了小时候、去胡同里叔叔阿姨家串门的情景。
我所看到的越南人,有他们极为勤朴的一面。
说到这儿,必须要提到越南的女人。
来越第一站是河内,市貌中除了主干道上的几簇法式遗风建筑,民居和风俗还是更多保持着本土特色,拖鞋、摩托、斗笠、奥黛……如果让我来形容河内,我想到了一句话:一座女人担起来的城。
其实也不止是河内,越南女人里里外外操持着似乎是一种常态。
在河内非繁华路段上,来来往往的女人挑着些水果及小商品,沿街售卖,担子看起来不轻的样子。在广宁省下龙湾边的一家小超市买芒果干,男店主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愣愣地看街景,女店主虽是越南本土人士,却干练的操着还算流利的中文劝我多买一些,一面又利落地照看着五六岁大的一个小男孩。
在河内夜市逛街,一家无名小店里看中一身越南传统服饰奥黛,祖孙三代女人在店里忙活着,年老的婆婆略微佝偻着身子殷勤地把我让进试衣间,进去一看,其实也是一间卧室,除了一张凳子无任何一件家具,窄小得仅仅能容纳一个身量中等的人睡下,身高一米七的我在里面愣了半天神儿,脑袋里一直来来回回比划,我想:这么窄矮的房间,我躺下去恐怕是伸不开脚的。——虽然越南民家的卧室都是窄矮,也多以打地铺为主,但地上褶皱堆放的被单还是诉说着这一家人的忙碌。低矮的门,无窗,忽然一阵气闷。
出来后同行的团友问我:“怎么没讲价?”
我说:“一身衣服300块人民币也不贵啦。”
其实脑海里还是刚刚试衣间里的寒简情景,还有店主婆婆渴望生意做成的那一脸殷切。心里一软,略有不忍。
不过后来在胡志明商业路段逛街,也发现一个共同特征:越南店家的服务意识都格外强烈,所见皆是女店主,周到殷勤,却不会让你觉得有压力式促销的烦扰,她们不会贴身跟在你后面推荐你买这买那,却总站在三步开外的地方殷勤微笑地着看着你,即便店里有数位客人,她们的眼神和微笑也几乎能照顾到每一位来者。
她们非常强干,气势上却又绝不凌人,我突然想:难怪那么多亚洲人喜欢娶越南新娘。
在平阳省政府座谈,午餐时和当地一位做家具生意的女企业家聊天,说起越南的女人,她笑着说“越南的男人都被女人惯坏了,越南的女人就是能干!”在越南也实行计划生育制度,捧“铁饭碗”的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她呵呵一笑“不过我有三个”。越南的女人们,运气好的会有父母公婆帮忙,若是老人忙不开的,就只有自己带,她们的产假是六个月,较中国是长得多,但工作和家务同样还是得担起来,所以聊起婆媳关系的话题,她略显茫然,在越南女人们看来,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愿意帮忙已经算是福气,实不敢再有怨言。
所以再次赴越,发现曾经关注的“越南新娘”的话题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热,如今越南男女人口比例已经是男多女少,男性婚娶压力下,女性地位较之前有较高提升。近些年来越南很多女孩子除了传统中嫁往的台湾、福建等地外,远嫁韩国的也越来越多,其坚忍持家的特性很受一些亚洲国家男性的欢迎,越南年轻的男生笑言“现在父母都让我们要好好努力才能娶到老婆,不然竞争不过其他国家的男生。”
经济方面的原因,大概是越南女人不得不勤劳的重要原因。在河内、胡志明等一线城市,房价极高,走入越南的民家,几乎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也很大,学校和政府鼓励年轻人创业、以缓解就业的压力,所以工作是很珍贵的机会,越南女人几乎不会因为婚姻而彻底回归家庭,全职太太极少,加之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战争年代缺少男人的社会已经让她们历练得能担起家里家外,越南女人给我的感受是,她们像天生的母亲,身上总有一种忙忙碌碌的气质,而坚韧的风情又让人不敢轻视。她们是有力量的。在越南的街上,很少看到胖子,尤其女孩子,未听到她们有谁吆喝着要“减肥”,看起来食量似乎也不算小,但仍能保持窈窕的身段,奥黛穿在身上玲珑有致。说起保养秘诀,除了炎热气候的原因,她们只说:“我们越南女人很能干的!”
尤其河内和胡志明市,它们是一直在动着的城市。女人利落的骑着摩托车,穿凉拖的双脚也能走得飞快,你几乎看不到她们的脸庞,为了防晒,纱巾口罩捂得掩饰,但他们、尤其是她们,身影总在轻快的移动中,似乎眼下总有忙不完的活计。
为啥总这么忙?就得来看看越南人的生活收支账目了。
又聊回到那位女企业家的工厂,她的橡胶木家具主要出口美国,但经常跑上海等地进货,因为越南人很喜欢中国的白杨木,做成家具颜色干净轻薄。她的厂里有200多名职工,算是规模不小,员工工资大约在1000——1500人民币之间。这也是越南工资的平均水平,通常在名企上班能拿到2000以上的白领,算是高收入族群了。
但仍觉得越南是一个商业氛围颇为浓郁的国度。在胡志明市主要街道上,几步便有一家咖啡店,各种手工艺品特色店更是林立而生,商场里各大顶级品牌都赫然林立、甚至几个在国内不太容易买到的小众潮牌也在此找到了踪迹。越南的年轻人也爱追逐潮流,哈韩哈日成风,很多小型店面都打着韩国超市的招牌吸引顾客,本土和韩国商品混着卖。
整个走下了发现:必要生活资料的成本并不高,河内吃一顿丰盛的海鲜自助大餐也仅需人民币90元左右,但休闲生活的成本却不低,刚到河内第一晚,一行人出来逛街,团长杨浪大哥请大家吃冰激凌,在一家当地品牌的冰激凌店点了七杯,共花费60多万越盾,近200元人民币,近乎于中国国内物价标准了。而胡志明市的电影院,根据室内豪华档次不同,一张电影票价在20元至30多元人民币不等。书店里一本书的价钱在人民币30元左右。以一个人均收入在1000多元人民币的国家来看,绝对算不低的消费。一直觉得,对于一个现代化都市而言,文化及休闲生活消费在总体消费中占得比值越低,越能体现其进步的水平。若是有一天你觉得看电影真便宜、买书真便宜、去游乐园真便宜的时候,这才是真正幸福生活的来临。我想:越南的同志们也正在赶往这种生活状态的路上。——而我们,其实也并未真的走得更远。
越南的经济进步速度很快,很多中资企业都赴越建厂,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让它具备的十足的吸引力。关于工业园区的职工住房问题,平阳省推出了经济保障房政策,分60㎡和30㎡两种房型,均价1000人民币每㎡,凡是无房户职工皆可申请购买,这项政策必然会很有效的留住一些流动性的劳动力者,就像我们的北上广深,多少人因为买不起房而被迫还乡。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城市而言,长期留住劳动力、并且能让他们把这当成心理上的家,的确也是长久发展的战略。越南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对教育的重视在国际也属前列。居民的归属感,终究来看,是一个城市稳定而长远的竞争力。越南的很多新兴工业城市,无形中正在构建这种软实力。
我常常想,一个城市的气质在于女人,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女人让城市的内容变得立体而丰富,孩子则彰示了国家未来的命运。
孩子的教育备受重视,而女人的地位也正走在越来越强的路上,我在想:再过三年,若再次前往,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越南呢?
这样一个国度的命运和未来,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