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界限不清:指的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尊重对方或者自己的独立性,一方的行动或者情感过分介入另外一方的事务中,或让另一方对其中一方负责,决定作为独立个体应该做出的决定。
十种中国家庭的界限不清
健康的家庭,就是分化得比较好,相互独立,不需要对方也能够活得下去,另一种情况呢,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分化,在象征层面的相互吞噬,没有界限。
第一,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
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一个限制,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我理想化的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与他人有非常清晰的边界,同时他也有温柔的能力。一些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装模作样,从而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装模作样,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女儿或儿子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第二,过分唠叨的妈妈
过分唠叨的妈妈意味着过分控制家庭事务。她可能指责,也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话,实际上是在通过嘴巴满足她的幸福。简单说,这样的妈妈停留在口欲期。婴儿跟这个世界的链接就是嘴巴,如果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表达,正说明她用嘴巴对老公和孩子施虐。这种现象在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你或许见过这样的家庭,爸爸装模作样的严肃,然后妈妈不停的唠叨,孩子备受虐待。
第三,家庭里的话题被限制
在中国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谈论频率最高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
父亲开口谈学习,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他们没有能力处理这些话题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家庭里还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是被高度限定的话题。试想一下,父母有把自己内心修通好了,就不会用恐惧来限定孩子。
第四个,过度象征化
很多国家对中国目前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钢琴就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代表,人民赋予它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靠近此物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比其他人更加优越。
带着孩子区考级,就得意洋洋,我的孩子把别人打败了。我有时候有矛盾心理,现在孩子参加很多特长培训班,而我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挺羡慕他们的。但是反过来想,他们应该羡慕我们。我小时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东西,象征化低的东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动物。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亲近大自然,这也是悲哀的一面。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还有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可以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
第五,过度背景化
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是“拼爹”,无论是大学、中学甚至幼儿园,在入学前,老师先要调查的是,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似乎现在已经被教育部明文禁止了,但是很多老师还潜伏地在做。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说,我仔细体会了一下,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一个人的背景已经把这个人本身给掩盖,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度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虚,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父母自己心里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
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孩子心中非常清楚,父母在做什么。每个大人都当过孩子,仔细回味一下,应该不难体会到这点。只是孩子们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个好观众,为了显得逼真,一开始,他们往往也会复制父母的言行,在学校或社会上来宣传父母的社会背景,而代价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真实的自我价值,因为在虚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记了原本的真实。
社会中老师和其他跟他一样的同学,会迎合这样一种行为,被华丽的背景所吸引,而忽视真实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在潜能和特点是什么。在表面上的社会迎合和赞叹下,孩子就会慢慢地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回应式地对父母的背景为荣为傲,我可以想到这样一个画面:盘绕在大树上的藤,生存只能依附在大树上。相反,还有一些家庭,会把它的家庭背景,做成孩子发展自卑的土壤。父母羞于自己的家庭背景,孩子在父母过度的遮掩中,听到他们心中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声音。善良的孩子也会呼应父母的心声,将自卑的种子种在自己心里,在学校羞于谈及父母。在学校,一些可怜的孩子总是被欺负。因为这种羞愧,是一种在人群中非常注目的攻击靶,它弥散着一种信息,解码出来就是,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值得别人尊重。
周围的同学都是孩子,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就回应式地来欺负他,让他重复体验到,我不够好。从而加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理动力,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常常会不平凡。成人后,他会化愤怒为动力,来力争更大的社会背景,或者破坏社会,自怨自恨,来吸取周围人的能量。
他会无意识地制造出很多事件,让身边的人卷入悲伤的大海,或者带入愤怒的火山。他身边的人常常会被动感受到一种无能的感觉。就如当年,体验到父母以背景来压低自己,不让真实的自己得到发育。
有的家庭中总弥漫着中药的味道,父母觉得孩子永远需要吃药,比如吃一些维生素之类的东西。这就暗示着孩子,你有病。或这个家庭里某个成员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心生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不明原因的疼痛,这往往揭示着这个家庭有被掩盖的问题。
有时候贵为高等动物的人,有些感官确实不如动物敏锐,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的感觉和情感系统就会比较微弱,他们的关注点都在事情上,对一些很微妙的情绪变化不敏感;而很多看起来很糊涂的人,他们的情感和感觉系统就比较敏感,但他们又常常不能很有逻辑地表述他们所感觉到的东西,为了维持家庭的存在,把他们不能表述的问题,用自己的症状,甚至牺牲来拯救家庭。
每个家庭成员,承担起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用心去感受备受指责的人,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借由他们的勇敢来看看自己的可能回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里面往往是被压抑的真实自我。人们可能会很恐惧看到这一点,这常常涉及到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是真实的强大,还是虚张声势的强大。
第六,工作化
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的工作,然后孩子被忽略了。他们为何要拼命地工作?因为如果过多呆在家里,他就没办法控制自己,会在家庭情感里暴露自己的脆弱。因为家庭里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也就是说,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
很多孩子被父母过度勤奋的工作给毁了,他们被过分忽略。孩子对这样的父母在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这样的家长或者爸爸,亏欠妻子和孩子太多了。
第七,限制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特长
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好,学习一塌糊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人际交往一塌糊涂。孩子是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病理性的连接。意思是说,如果我有缺陷的话,你就可以乘虚而入。指责就是——我全神贯注地注意你身上有没有什么缺陷,然后就攻进去。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
所以,指责是一个人想进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就说明父母跟他界限不分的一个表现。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把孩子给无能化了。比如,父母经常说孩子懒,那么孩子真的会懒给你看。
第八,家庭角色
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去世的状态,妈妈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这种情况对孩子的性别认同感有影响。一方面呢,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父亲在家庭中失控。因为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妈妈再凶悍,也具有母性的,所以,当母亲控制权力比较大的时候,相对于父亲的控制权过大,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第九,隔代卷入
隔代卷入的现象就是一个没有完全分化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完全分化的女人结婚。他们自己的责任不能完全承担,或者,过分介入对方的生活,在有了孩子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会很黏糊,他们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这样的情况下,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
一次我问了刘丹博士一个问题:能不能一句话说明结构式家庭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有什么区别。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那么在中国的家庭,有很多是将这个轴的权力,拱手出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这样导致孩子的很多内心冲突,解决中国家庭问题的一个核心就是,巩固夫妻联盟,一起抵御“外敌”。单从这个角度来做,一个家庭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我知道这样说,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很多老人退休后,他们的全部心思都砸在了孙子身上,如果我把他们这样做的潜意识用心给说破的话,我估计我会跟很多人形成不共戴天的关系,但是想一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第十个,功利化的关系
功利化的关系意思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了什么。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听话,我才喜欢你,否则不要你了。以此来控制孩子。又比如,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爱你。有条件的爱反映在亲情显得十分悲哀。如果家庭的血缘之爱、亲情之爱被加入了功利,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幸福又是什么东西?
笼统的说,我对他人有条件的爱,是为了隔离我对他无条件的爱。对于人格没有成长完全的人、在原生家庭没有分化好的人来说,无条件的爱只会让他觉得恐慌,会让他失去自我,他用这种有条件的、外化的方式,来隔离跟另一个人亲密的关系。
后记
判断一个人的分化是否好的程度:假如你住在一个集体宿舍里,有八个人,凌晨两点钟的时候,你突然想放肆地唱一首歌,长咏叹调。你快乐的程度,跟别人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你有多快乐,别人就有多痛苦,这就是没有分化的关系。未分化就是:某一个人的快乐,就是另一个人的噩梦。
在家庭中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爸爸妈妈在人格上有很多依赖,没有分化和独立的能力,孩子注定就损害了父母的利益,孩子就会生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好的分化就是:如果你住的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而且隔音效果还比较好的话,这里就喻指分化得比较好的,那就是你晚上随便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你快乐的程度跟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注:如果您在婚恋方面也有困惑,详细描述,并发送给我们,有机会获得梦阳老师的亲自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