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袭,气温也是越来越低,很多男士朋友都会在三九天里选择中医针灸一下,这对身体有着极大的帮助,那么针灸的作用是呢?天灸疗法疗法的好处又有哪些?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三九天开始于冬至(今年是12月22日),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男人容易患上感冒、呼吸道疾病以及关节痛等病症。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在三九天时,采用名贵中药研粉,调和成膏状,敷贴在男人特定的穴位上,这就是“三九天灸”。
专家介绍,“三九天灸”疗法实际上是培补五脏六腑的阳气,可以治疗多种虚寒疾病,对于普通的男性人群,三九时节贴药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三九天灸是对夏季三伏天灸疗效的延续、补充和巩固,两者均能扶阳补虚。
据介绍,贴敷过三伏天灸的患者,再贴敷三九天灸,不仅能提升夏日“冬病夏治”的效果,还能巩固人体的阳气。
由于“天灸”疗法是用纯中药制剂外敷,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特别适用于怕打针吃药的儿童,以及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男性。
这些病,适合做三九天灸
专家告诉小编,三九天灸适宜以下几类人群
一是呼吸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患有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以及常年反复感冒的人群;
二是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的人群;
三是颈肩腰腿痛、关节炎、慢性盆腔炎、痛经以及儿童体弱多病者。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急性发作期疾病、当天有发烧、咽喉发炎、肺部感染、孕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皮肤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均不适宜。
此外,2岁以下的小孩因皮肤比较娇嫩,敷贴容易引起皮肤破损感染,一般不主张。
科学天灸 提高效果
专家提醒
三九天灸贴敷部位可能出现皮肤发红、痕痒或起水疱,是正常反应。一旦出现水疱,可用烫伤膏或万花油涂抹患处。
并注意保护好创面,千万不要抓挠,避免感染。敷贴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一般控制在2~4个小时以内。
若感到疼痛难忍,或是有烧灼感,可将贴敷的药物揭除,并涂搽万花油保护皮肤。
此外,进行天灸贴敷期间应该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品,不吃牛肉、鹅肉、鸭肉、芋头等。 贴完后应尽量保证每晚睡眠7~8小时,以提高药效。
专家提醒,通过天灸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期望贴完几贴,旧病全消是不现实的。原则上是一个疗程3-5次,可连续几年坚持敷贴,如果不能坚持,疗效会打折扣,但对身体没有副作用。
2015年三九天灸时间
一九2015年12月22日;
二九2015年12月31日;
三九2016年1月9日。
针灸的作用
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
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针灸疏通经络作用同样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
以足阳明胃经为例
足阳明经气偏盛之牙龈肿痛,取本经内庭穴,泻热通经止痛;足阳明经气偏衰的胃痛,可取本经足三里穴,温通经络补虚止痛;足阳明经气逆乱,包括浊气上逆的呕吐,清气不升的腹胀、腹泻等。
亦可取本经足三里穴,升清降浊,调和胃气;足阳明经气阻滞引起的股髀部疼痛、麻木,可取本经髀关、伏兔等穴,疏通经气,畅和气血。
调和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例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阳热偏盛,治宜清胃泻火,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内庭,针刺泻法。
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阳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腧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刺泻法,并灸。
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
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
例如: 在刺灸方面,针刺补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反之,针刺泻法和刺血疗法都有祛邪的作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元、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选用;十二井穴、十宣、人中等穴,多在祛邪时选用。
如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的虚脱证,治宜回阳固脱,急取关元、神阙,大艾炷灸之,并取足三里,针刺补法。
如见高热神昏,烦躁口渴,脉洪大而数的外感温热证,治宜泻热开窍,取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取大椎、曲池针刺泻法。
扶正与祛邪,方法不同,但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既可先祛邪后扶正,又可先扶正后祛邪,或扶正与祛邪并用。
一般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针灸的四类禁忌人群
1、 糖尿病人群
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
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皮肤病人群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
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另外,中医专家提醒,露天里进行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疗法,无法做到高压消毒,牵扯到扎针、放血等,可能会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当选择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就医。
结语:针灸是中医的精华所在,我们在三九天针灸对男人身体健康大有益处。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解了针灸的好处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再次提醒大家针灸一定要去正规场所,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