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幸知
12岁女孩被同村老汉性侵产子,两年内又怀孕2次。
一直帮助她的是北京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然而非常不幸的是,在被救助期间,她曾经消失不见。在被救助期间,她又被强奸怀孕。
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据媒体报道,12岁时被76岁老人强奸的她,曾被父亲要求生子取证。第三次怀孕时,又被父亲要求生子取证。
在家庭中父母亲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利用强奸者,委身强奸者,让强奸合法化合理化?与未满14岁女孩发生性关系,是违背法律的,然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父母竟然准备与提出“要娶思思为妻”的、一起看过黄色视频的、目前还没有合理证据证明对方有强奸行为的男子,达成利益最大化,因为对方号称要娶思思为妻。说的不好听些,就是“靠着女儿来获取一些不劳而获的价值”。
爱说谎的她,已经无法让媒体判断言语真假。因为,她曾号称被男子绑架性侵,监控记录却发现她是自愿和男子进了宾馆。
儿基会希望她过正常的生活,于是把她接到北京,送到一所私立学校读书,还为他们家人租房安排工作。据《京华时报》报道,儿基会的社工一直向孩子传达一个理念:“你是一个孩子,所有发生的事情都不怪你,你是有希望的,也有很多好的地方,我们爱你。你是宝贝,你是公主,我们爱你。”
只可惜,这名叫思思的女孩还是会消失不见,只是需要救助的时候才“及时出现”。
在《京华时报》的采访中,社工李梓琨说起他们一家:“思思一家人非常没有安全感,而他们理解的帮助就只是物质、经济的给予。”报道中称,他们也非常需要电话中的安慰、劝勉,需要人不断告诉他们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改变那些错误的、混淆的观念。
我们常常说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基金会该怎么帮?帮什么?帮的边界在哪里?成年人“错误的、混淆的观念”如何纠正?“我爱你,我会温暖你”,一句“温暖”的话,然后送她去学校读书,就可以让她过上正常的生活了吗?她本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她的心理年龄早已成年,这个时候不能把她当成受过伤害的低龄孩子救助,而应该进入她的世界,用她的语言与她进行对话。
“我们光看到责任,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有没有需求,还是对方强迫的?她为什么会反复出现这个行为,她仅仅是个受害者吗?谁帮助她去完成性教育?她该如何保护自己?”性学专家郭雅琦这样对幸知说。
思思的性教育,来自“黄片”,还有与异性网友的“约炮”对话。她对性的羞耻感,远低于同龄人。所以用正常的思维逻辑,和对一个12、3岁孩子的期待和要求,是无法与她的世界产生对话的。所以,儿基会首先教给她的,不是匆忙让她进学堂,而是让她学会自我保护,至少,在发生性关系时懂得学会保护自己,而不是一而再的怀孕或流产,伤害身体。性对她而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出口?谁来教她这些?她的家庭已然承担不了这样的职责。
“作为公益组织,是否关注到她的性安全?当她不是好孩子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失望和谴责,但这可能是她的本能需求,她来到北京,接受救助,却没人关注她的性安全,而这,远比进入学校重要。”郭雅琦说。
公益组织在帮助这个孩子的时候,没有让她付出任何代价,反而让她得到了“帮助获益”?虽然,她身上很多问题是父母的问题,缺乏爱,缺乏关注,还有被打骂的童年,成了她被性侵的诱因。但是这一切既然发生了,我们是否给到她的是“其他”帮助,而不只是一出问题就进行物质关怀?她一有需要了,没钱了,就打电话回来。她不知道未来如何,就迷茫的说“看xxx(社工的名字)如何安排”,她把人生规划全交给了公益组织,而这才是公益组织不可承受之重。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他们当然想要帮助,想要金钱和物质,但公益组织是否透过表面看本质?别给了两根拐棍,最后他们离开拐棍就无法独立行走了。
这个个案虽属极端案例,但是在亲子关系中如何谈性,如何建立孩子对性的认知,家长如何做性的榜样,这依然是一个普通家庭所必须面对的话题。幸知在线也即将为会员开设这个课程。
本文版权归属幸知在线,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微信号sharp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