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家中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场景:
父母为了一件事发生争吵,妈妈说着说着突然望向孩子,说,“你说是不是?每天都是妈妈照顾你吃饭上学,你爸天天一回家就沙发上一躺?”似乎想把孩子拉到同一战线,共同对抗爸爸。
作为孩子,可能会觉得不知所措,不知道为什么要被拉入父母的争端;而父母可能已经习以为常,觉得自己只是拉个人评评理罢了。
而事实上,这种最熟悉的家庭“三角关系”恰恰是最糟糕的相处模式,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角关系是人类关系中最小的稳定单元,是普遍存在于家庭之中的关系,它不是必然有害的。在一些时候他们也会发挥良好的作用,比如一对情感本来不怎么好的夫妻在拥有孩子后生活会变得更加幸福。
但是,某些时候,三角关系是不健康的,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例子,父母吵架本身明明是夫妻关系之间的问题,将孩子拉进去,孩子与父母之间本应是亲子关系,在这个场景下,家庭关系就出现了混乱。
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是因为孩子在其中承担的角色超出了他正常成长应该面对的,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点:
有时候,孩子被迫充当了“替罪羊”的角色。
比如父亲经常在外和朋友们一起喝酒、打牌,没有好好照顾家庭,让母亲一个人承担了过重的家庭负担,当他们争吵时,母亲一味地抱怨自己抚养孩子多么艰苦,这容易让在场的孩子觉得母亲的困境是自己造成的,但其实这主要是父亲不顾家的结果,没有承担一个父亲该有的责任。
有时候,亲子间角色倒转,孩子承担了父母本应承担的职责。
例如,在父母争吵结束后,孩子要去安慰悲伤的母亲,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自己在当前年龄不必要的责任,在能力上可能无法应对。
有时候,会形成跨代联盟,即父母发生冲突时子女与父母中的一方结盟对抗另一方。
例如,同样是在父母的争吵中,你的母亲可能会突然问你:“你说是不是爸爸的错?”孩子这时突然面临的是一个被动的选择,他似乎必须在他的父母中选择一方,而这要承受的压力以及愧疚感是巨大的。
这种三角关系下长大的孩子会怎么样?
两个人通过将第三者扯进来,将压力分担给了第三者,这种压力的分担本质上是一种对问题的逃避。而当这个被拉进的第三者是一个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时,这种关系模式带来的危害会更大,不仅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帮助,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而在一个三角化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会:
1. 在内心层面,孩子更难区分理智与情感,容易情绪化
他们可能难以区分感受与事实,表现出偏执、焦虑和恐慌等反应。比如,如果父亲平时也关爱孩子,但在母亲的拉拢下,他不知道如何面对父亲,他小小年轻无法在理智和情感上做出很好的区分,可能使得他在成年之后会有情绪化的反应。
2. 在人际层面,孩子容易与他人黏附与纠缠
这些孩子在家庭中常常介入父母的夫妻关系,因而未来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易与他人黏附与纠缠。他们很难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足够的独立,长大可能会逐渐觉得自己是在为他人而活。
面对家庭关系的三角化,我们要学会就是适度地“分离”。这里的分离指的并非是对家庭成员的不关心,而是互相尊重彼此作为一个个体的独立性与边界。
作为孩子,尽管你与父母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但你也提醒自己,在特定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一定程度地介入父母之间的矛盾之中,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你有权不被强迫地拉进去。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让你明白,把你和伴侣之间的矛盾转移到孩子身上是不可取的。
你和伴侣吵架的时候会让孩子“站队”么? 单选 0人 0% 会 0人 0% 不会 0人 0% 我们不会在孩子面前吵架
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