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闫明:TMCC国际认证高级管理教练导师、清华、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授、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首席管理导师
全球疫情的爆发,中国各行各业除了医务人员奋斗在抗疫一线与少数复工人员,绝大多数人都在家中抗击病毒,虽然不上班,但孩子‘停课不停学’网课的困扰、各种车贷、房贷、信用卡等还贷的生活压力,人的身体虽然没有工作,但大多数人的心啊,从来没有一刻安静过、休息过,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困扰,比如:焦虑不安、愤怒、失眠、抑郁等负面情绪。
一、逆境修心
一个人能够在逆境中“安心”,这份安心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积极的体现。当然一个人能不能“安心”,其中虽然有一些性格的因素,但更多的来源于“看破”,而不是消极的“看开”或“暂忘”,甚至是破罐破摔的“无所谓”。看破是一种“世事洞明、博大胸怀、人情练达”的明悟,是对人情世故变化规律的明了,是对人生和社会的通透理解与阔达。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二、静以修身
‘静’是一种释放,打开心结解脱内心的障碍与束缚,,获得一颗自由自在的心灵。有的人身体是不自由的,但他的‘心’是自由的;有的人身体是自由的,但他的‘心’是不自由的;你的身体被困你会失去某种行为的能力,你的内心被环境所困、被情所困,被眼前的苦难所困,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
我们的痛苦烦恼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一下成功,一下失败,时而悲伤,时而喜悦;在生活里我们东突西撞,愈陷愈深,找不到一条出路。而老子告诉我们,道就是道,不生不灭,欲望太多的人就无法看透迷茫的前途,而平心静气着,却能够灵敏活泼地勇往直前,这才合乎大地所具有的德性。
懂得安静,才能与世界产生共鸣。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三、不欲以静。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 . 第三十七章》
人类绵延不绝、可以说欲望是生命的动力。这里的‘不欲’是指人不要有多余的欲望,否则多余的欲望将消耗掉你剩余的人生,专心致志的做好本职的工作,你的生活与事业自然会得到安定与发展。
人的欲望太多,一旦得不到,就会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人情绪的波动。所以自我情绪管理的源头是‘不欲’,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取,‘无求’之人才能遇事宠辱不惊、从容淡定。无欲则静。付出不图回报,但必有回报,只要你持续不断的付出,必定有着更大的惊喜在等着您。
生活中大多数的不和谐,都不过是因为我们的各种欲望在打架,让自己静下来才能慢慢平复这种纠结,它让各自为政的欲望联合起来,最终,一次只追求一个目标,就像一根线一样,当各股凝聚到一点时,要穿过小小的针眼也就轻而易举。
人的心理需求平衡,欲望过多则心烦意乱,如果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则缺少动力,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你的心,不要让多余的不着边际的欲心杂念扰乱你生命的脚步。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四、修己安人。
“修己”即修炼自己,让自己安下心来做事。“安心”是人生中一份非常大的福报,在孔子《论语.公治长》中有一段对“圣人之志”的描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圣人之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的志向不过如此,更何况常人那。所以,我讲一个人能“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是人生中一份大的福报,同时也是一种胸怀与自信。
“安人”:即影响他人的源头是“修己”(即安己),你对待人或事物的反应及修养,自然而然会影响他人。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五、无患无忧。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
一个人只所以患得患失、整日忧虑重重,是因为总惦记着自身的荣辱得失,如果把这一切都抛开,还有什么能挡住你的快乐哪?这是一种看破人世后的宁静。月的阴晴圆缺是客观规律,是自然发生的转变。人的悲欢离合,顺逆穷通如同皓月圆缺一样,也是自然的。要是能洞悉这样的变化,自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份超然,就是豁达的真正原因。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注:天地的自然现象尚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老子的这句话应该是针对那些杞人忧天的人说的,他们总是感叹活得太累,殊不知这都是自己造成的,每天胡思乱想,为以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操心,能不累吗?
过去的早已过去,未来的又遥不可及,所以生活不在别处,就在当下,一旦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珍惜现在所有的生活。我们所能做的。无论清闲还是忙碌,无论富贵还是贫穷,只要用心。你就能生活的无比快乐。
在生活中,人们也往往喜欢去追寻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为此忽视了周围的一切,结果,失去了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珍惜现在也就无法拥有未来。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六、一次一事
前几天,和一个北京的朋友在一起喝茶,他就问我,闫老师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有些工艺的水平还赶不上古人,他举了个例子:比如鲁班做出来的东西,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出来。我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鲁班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与现在相比),而越封闭的环境越稳定,所以鲁班可以做一辈子木匠,并不断专研提升(也与个人性格、综合素养有关),而现在社会人是比以前懂得多了,但受到的干扰也大,不要说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一年能沉下心了只做一件事情,就很不容易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人的心不定,做事情行为上就会变得机械,更容易忙中出错。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行者问一个老和尚,你在得道之前是做什么的?老和尚说:“我在得道之前,主要做三件事:砍柴、挑水和做饭。”行者接着问道:“那你得道之后又是做什么的?”老和尚说:“得道之后,我做的事情依然是三件事情:砍柴、挑水和做饭,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我在得道之前,砍柴的时候经常想着挑水的事情,挑水的时候经常想着做饭的事情,而我得道之后,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做饭就是做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下事为无上,当下人为无上人,当下法为无上法,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把我们当下的事情好其实就是高效的。从我们工作的角度看,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看似慢其实是快,与其你把十件事情都做到六十分,不如把一件事情做到一百分来的更有价值,而且还避免了重复返工的无谓消耗。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备注:
“静”下来的五字秘诀:“静”则慧生, “静”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抉择。
‘止’字决:
“止”者五蕴皆空,止就是内观,停下来删除自我的一切主观臆断,让自己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一切。
‘定’字决:
“定”者刚毅决断,定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重新定义之意,我们对待事情看法的影响远远事情本身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转’字决:
“转”者安然自若,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无处不自在,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到合适的地方,转向正能量的一面。
‘行’字决:
“行”者功成,知行合一方位真知,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就是对自己及他人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
‘查’字决:
“查”者无患,“查”是一种审视倾听之意,并随时随地的警惕潜在的危险,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患于未然。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循环罔替,要发展中看问题,时时处顺。
“止”、“定”、“转”、“行”、“查”也是一个循环,没有事物能够绝对的保持静止不动,包括人的内心,唯有保持不断的前进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静”才会在你的内心生根发芽。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道法自然,互融互通、变化无穷,妙不可言。”(本文为闫明老师原创,请勿侵权。)
点击关注闫明老师头条号,更多企业管理智慧等着您。
精选推荐:浮躁时代,聆听更显的尤为可贵(转)
精选推荐:管理就是抓两头,即先进与落后 很实用
精选推荐:领导者如何才能让员工放下戒心,安心的跟随你,结果却很意外
精选推荐:卓越领导者‘用人’必备的三把尖刀:镇得住、信得过、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