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憩园一座墓碑前。堆放了满满当当的鲜花。一位老人的铜像沐浴在春光下。用自己后半辈子的积蓄。资助了三百多名贫苦学生。尽管离开我们十七年之久。出生于1913年的白方礼。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过去生活的
正文摘要:
在天津憩园一座墓碑前。堆放了满满当当的鲜花。一位老人的铜像沐浴在春光下。用自己后半辈子的积蓄。资助了三百多名贫苦学生。尽管离开我们十七年之久。出生于1913年的白方礼。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过去生活的窘迫与无奈。早早埋下了读书的种子。终于将三个子女拉扯成人。他做了一个决定:。要将蹬三轮挣的钱。全部用于支援教育事业。这件事,一干就是十五年。一辆吱吱呀呀的三轮车就上了路。却把后半生所有的心血。面对旁人乃至子女亲人的不理解。白方礼却用一深一浅的双脚。“我老了,干不动了。这应该是我捐的最后一笔钱了”。既是这些孩子们的未来。也是白方礼最为自豪的奖章。白方礼播下的种子白方礼老人离开我们17年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转自“新华社”
清明将近
在天津憩园一座墓碑前
堆放了满满当当的鲜花
一位老人的铜像沐浴在春光下
他叫白方礼
靠着蹬三轮车
用自己后半辈子的积蓄
资助了三百多名贫苦学生
尽管离开我们十七年之久
但在许多人心中
他却从未离开
海报制作:方金洋
出生于1913年的白方礼
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代
过去生活的窘迫与无奈
让他与教育无缘
但也在他心中
早早埋下了读书的种子
前半辈子的辛劳
终于将三个子女拉扯成人
73岁时
他做了一个决定:
要将蹬三轮挣的钱
全部用于支援教育事业
这件事,一干就是十五年
两个馒头、一壶水、就点咸菜
一辆吱吱呀呀的三轮车就上了路
他并非没有积蓄
却把后半生所有的心血
都灌注在那些穷苦孩子的身上
几元几角地攒
他捐给学校的钱总是有零有整
面对旁人乃至子女亲人的不理解
白方礼却用一深一浅的双脚
坚持着这一切
十五年
三十五万元
三百多名学生
他八十八岁那年
最后一次捐款时说的话
让所有人泪流满面:
“我老了,干不动了
这应该是我捐的最后一笔钱了”
白方礼的遗物中
有一条特殊的红色绶带
上面缀满了孩子们的校徽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
一个个学校的名字
既是这些孩子们的未来
也是白方礼最为自豪的奖章
当初的孩子们如今早已成人
白方礼播下的种子
也早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十七年倏忽而过
他似乎早已远去
却又像从未离开
来源: 共青团中央
白方礼老人离开我们17年了相关阅读:
人物故事——白方礼
白方礼,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人
白方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在那个饿殍遍地的时代里,他13岁起为了生计就出去打短工,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去读书,大字不识几个。1944年,碍于当时情势,逃难到天津当了三轮车夫。
起早贪黑的蹬车糊口,经常挨人白眼,被人欺负,加上苛捐杂税,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撑到了解放后,靠着自己一辆车和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还把自己的侄子也供上了大学。一个人靠着自己双腿养活一家人,供出来大学生,他感到无比欣慰。白方礼老人的儿子回忆道:父亲虽然不识字,但是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兄弟姐妹几个要认真学习。
退休生活
1974年,退休后的他在一家油漆厂打着零差。82年,开始从事三轮客运,慢慢攒点钱。87年,他决定用蹬三轮的钱供贫困孩子上大学,孩子们都已经出息了不用他担心了,不如去帮助那些贫困学生们,一如他当年一样,这一蹬,就是到他逝世。
十多年如一日的劳作里,他攒下了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学生上大学。不分早晚,风雨无阻,靠着自己的双腿一高一低踩出来那些钱。
各方反响
当他终于面对死神时,为他送行的自发前来为老人送行的人群已经挤满了马路。遗体被抬出时,拥挤的人群几乎失控,不少市民拥向灵车,有些人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大树上、汽车上去看老人最后一眼。一些市民在灵车前放声痛哭。因为人太多,灵车用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缓缓离去。一位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他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从没见过一个普通百姓的出殡聚集了这么多人,其中绝大多数都与老人素昧平生。
按照正常的行驶路线,老人的灵车应该直接上外环线前往殡仪馆。可是,灵车却在市内绕了一个大圈,从医院出发,调头“回家”,经过老人的家门后,再沿中环线绕了大半圈,才上京津公路。这种绕远的走法是民政局殡葬处的工作人员精心“策划”安排的,让灵车在市里绕一绕,先让老人看一看自己的家,老人为了助学,常年在外奔波,在家的时候很少。让灵车多在市里走一走,是为了让老人家多“看一看”自己骑着三轮走过的大街小巷。
在车队里,免费送市民去参加悼念仪式的5路公交车一直紧随灵车,开车的师傅说:“我们5路车40岁以上的员工都认识老爷子,以前他的支教售货亭就在我们站旁边。他的行动一直感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很荣幸跟在老人身后,送他最后一程。”出租车司机陈大哥头天就做好了准备,他说:“我已经联系了不少出租司机,老人走的这天我们不出车了,免费送市民去参加老人的告别仪式,这也算是我们‘的哥’为‘老前辈’尽了一份心意。”
白方礼老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高尚。以他的年龄,他大可安享晚年。但是他的年龄从来不是问题,崇高的品德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古稀花甲尚且如此汇报社会,谁又敢真正不去打心眼里尊敬他,爱护他呢?
人民永远记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