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佛隐和尚云游四方,走到满洲里(今中国的东北一带),在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看到有一条小路。
这片地方杂草丛生,却有一条四、五公里长的小路在草丛中延伸,路约莫三人多宽,铺着黄土,路面上都是坑坑洼洼的沟壑。
正巧一个从山上打柴回来的樵夫经过,佛隐就问樵夫这条路通向哪里。
樵夫说:“听我爷爷那辈人说,这里原本是没有路的,有一个人用柴刀劈开杂草,开了一条路,后来又有许多人效仿,人走得多了,慢慢就形成了一条有规模的路,你看到的这些沟就是马车的车轱辘压出来的。”
“路走得人多了,路面耗损得厉害,也没人维护,后来这一带慢慢衰落,路也不成为路了,至于通向何方,还真没人知道”
佛隐听后满心感概,想象一下,那第一个开拓道路的人,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作。眼前的这条路,不光可以理解成供人行走的道路,也可以理解成传授经业的道路,从茫然无序到心境清明,一点一点地去开拓,把深刻的经书,慢慢地吃透。
心每前进一步都要面对一次历练,心路一旦开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磨练,不修行,道业也就慢慢地荒废了。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一个没有经过磨练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还在他青年时期,一日在沂水圮桥头遇上一位老人,老人故意当着张良的面,把鞋脱落扔于桥下,傲慢地说“小伙了,帮我把鞋子捡起来”
张良看了老人一眼,便走下桥把鞋取了上来。老人又说帮我穿上吧,张良又望了老人一眼,然后单膝下跪,恭恭敬敬地帮老人穿鞋。老人微微一笑,也不道谢,站起身便走。张良目送着老人。
老人走出一里后,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儒子可教也,五日后凌晨在桥头等我”张良不明所以,但仍恭敬地应诺。
五日后,鸡鸣时分,张良匆匆赶到桥头,谁知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斥责张良不守时,让他五日后再来。五日后张良起得更早了,仍晚了一步。第三次他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终于等到了老人。
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高人黄石公,他送给张良一本兵书,凭借这本奇书,张良此后的人生拉开了光辉的一幕。
老人所做的一切并非在摆谱,而是在磨练张良。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宽容待人、不能够遵守信义、吃苦勤恳,那么即使拿着一本奇书,也无法成就大事业。
佛曰历境练心,心智高尚的人,无论在顺境和逆境,都能审时审势,挥洒才智。
降宛取蛲,佐策入关,谏主安民,斗志鸿门……张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晚年他又能远离政治漩涡,潜心道教,修养身心,以圆满的一生,成为后人仰慕的一代名臣。
人生感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真的是在钓鱼吗,他的鱼钩可是直的。他是在等待机会。在等待的同时,慢慢地磨练心志,要知道,机会可不常有,当机会来临之前,没有抱有一颗警示自己的心,也许在等待中,原有的雄心便慢慢荒芜了,当机会来临时,也许因为道行不够,而入宝山却空手归。
(更多文章,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