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赞(化名)是北京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参加工作时间并不长的她正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着规划。长期以来职称评聘备受中小学教师的关注。但是,由于之前的政策对不同教师职级岗位结构比例进行了规定,使得中小学教
正文摘要:
王赞(化名)是北京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参加工作时间并不长的她正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着规划。长期以来职称评聘备受中小学教师的关注。但是,由于之前的政策对不同教师职级岗位结构比例进行了规定,使得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竞争非常激烈。近日,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印发,不少人期盼“新政”能使困扰中小学教师多年的评职称难的情况得到改善。“这个《意见》出台,对中小学教师最大的影响是将有更多教师有机会评上高级职称了。”中小学教师职称新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现在是二级教师,二级满五年之后就可以参加评选一级了。”王赞(化名)是北京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参加工作时间并不长的她正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着规划。
王赞所说的教师岗位等级就是社会上通常所说的职称评聘。
长期以来职称评聘备受中小学教师的关注。职称的高低不仅跟教师的个人收入相关,更是对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认定。但是,由于之前的政策对不同教师职级岗位结构比例进行了规定,使得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竞争非常激烈。
近日,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不少人期盼“新政”能使困扰中小学教师多年的评职称难的情况得到改善。
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将有机会评上高级职称
孙娅就职于我国北方某城市的一所教师进修学校,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教研员。“职称新政”的出台让这个有着30年工龄的老教研员异常兴奋。
“这个《意见》出台,对中小学教师最大的影响是将有更多教师有机会评上高级职称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以往的政策进行了梳理:2015年,国家对中小教师职称制度进行了改革,改变了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制度体系,统一之后,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有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其中,正高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对应高级职称,一级教师对应中级职称,二级教师和三级教师对应初级职称。
储朝晖认为,此次《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岗位等级设置划分为高、中、初级,不再在国家层面对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做统一规定,而是在明确合理配置要求的基础上,授权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分学段、分类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结构,适当优化调整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
按照《意见》规定,今年的“职称新政”施行之后,各省可以县为单位计算、分配、管理教师的岗位职级。也就是说,初级、中级、高级教师各自所占的比例、如何分配将由各省按照本省实际情况制定,同时,“职称新政”对高级职称的数量给出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比例:“十四五”期间,正高级教师岗位数量控制在全国中小学教师岗位总量的千分之五以内。
更多年轻教师有望突破事业“天花板”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职称比例的限制就像是一块事业的天花板,很多年轻人的发展就是卡在那,好多年也动不了。”孙娅说。
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的教师都提到了孙老师所说的这个“天花板”。
“学校里很多年轻教师是二级教师,一级早被老教师占满了,老教师也干得挺好,但是再往上很难了,所以一环套一环,很多年轻教师没办法认定一级。”北京市一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说,现在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学历都很高,入职后,很快就能拿到初级职称,向上的职称评定就开始有难度了,不少学校领导发愁如何激励年轻人的积极性。
限制不仅仅体现在校内。
由于工作出色,早在2000年左右孙娅就被评为所在城市的市级骨干教师,几年之后,不少跟自己差不多的骨干教师已经被评为了“学科带头人”,但孙娅在“骨干”的队伍里一干就是十几年,“因为我们这里要求‘学科带头人’的一个‘硬杠杠’,就是必须是正高级职称。”但是学校只有两个高级职称的名额,孙娅并没有争取上。
因为名额太少,中小学教师评聘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怪现象”。在不少一二线城市,教师为评职称托关系找门路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少教师并不是打心眼里佩服那些‘带头人’或者‘特级’。”北京市一所中学的教师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有的人是某位领导的亲戚,评职称的时候是被“照顾”的;还有的人善于上下打通关系,甚至有些“学科带头人”就是以人脉广著称。
在一些县乡镇的学校则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
“我们是县直学校,学校在编教师143人,其中中级职称人数有64人,由于进城考试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满五年的教龄,而乡村学校中级职称空岗数较多,有些乡镇还存在用不完的现象,所以很多教师都是评到中级职称才考进县城的学校。”江西省兴国县思源实验中学韩周兴说,学校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已经有6个了,这样,中级职称的教师上不去,中级职称的名额也没有空出来,学校还有70多名初级职称的教师要竞评中级,“所以高级、中级的竞争都非常激烈。”
储朝晖介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部分学校曾经采取“地方粮票”的方法。所谓“地方粮票”,就是教师在这个学校,学校会给教师更高一级职称的待遇,但是出了这个学校,这个待遇就没有了,还是要按照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职称级别来对待。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这位中学校长期望:“这个‘新政’能真正落实到位,打破这个限制,让更多年轻人迅速成长。”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持续激励杜绝“躺平”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不少学校在教师职称评聘时还是尽可能做到公正透明。“教师展现的舞台还是挺多的。”韩周兴说,比如,各级政府的评先评优,各教研室、电教室组织的活动赛事、课题的申报,等等。
北京市某中学一位历史教师介绍,他所在的学校采用“积分制”,教师们在各种“评奖”“评优”中获奖会有不同的加分,班主任、发表论文等也会加分,最后还要对所有参评教师进行民主评议。
但是,仅有过程公正还不够。
有些教师职称晋级后反而“躺平”了。“都说我家娃这个班的物理老师特别牛,去年还评上了市里的学科带头人,但是,开学还不到一个月,老师已经好几次上课时被同学问住了,很多孩子怀疑老师根本没备课,不得已,班里的同学都只能去隔壁班找老师答疑。”北京的一位家长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职称评审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对教师造成较大的压力。”储朝晖说,“教师职称评选的标准是什么?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标准能否保持一致?不同学校的教师获得同一职级后拥有的权利是否平等、公平?这些都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此次“职称新政”回应了这些问题,比如,《意见》中提到要“遵循中小学教职工成长发展规律,创新岗位管理政策措施,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激发中小学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还提出要“坚持分类施策、分级管理”“坚持因事设岗、精简效能,科学规范、评聘结合”“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奖优罚劣,树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构建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正因为教师职级岗位结构既涉及教师切身利益,也涉及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储朝晖表示,亟须建立更科学、公正、客观的中小学职称专业评价机制,让教师的职称评定及权利使用都有规可循。
中小学教师职称新政相关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称新政”突破了啥
“我现在是二级教师,二级满五年之后就可以参加评选一级了。”王赞(化名)是北京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参加工作时间并不长的她正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着规划。
王赞所说的教师岗位等级就是社会上通常所说的职称评聘。
长期以来职称评聘备受中小学教师的关注。职称的高低不仅跟教师的个人收入相关,更是对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认定。但是,由于之前的政策对不同教师职级岗位结构比例进行了规定,使得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竞争非常激烈。
近日,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不少人期盼“新政”能使困扰中小学教师多年的评职称难的情况得到改善。
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将有机会评上高级职称
孙娅就职于我国北方某城市的一所教师进修学校,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教研员。“职称新政”的出台让这个有着30年工龄的老教研员异常兴奋。
“这个《意见》出台,对中小学教师最大的影响是将有更多教师有机会评上高级职称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以往的政策进行了梳理:2015年,国家对中小教师职称制度进行了改革,改变了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制度体系,统一之后,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有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其中,正高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对应高级职称,一级教师对应中级职称,二级教师和三级教师对应初级职称。
储朝晖认为,此次《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岗位等级设置划分为高、中、初级,不再在国家层面对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做统一规定,而是在明确合理配置要求的基础上,授权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分学段、分类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结构,适当优化调整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
按照《意见》规定,今年的“职称新政”施行之后,各省可以县为单位计算、分配、管理教师的岗位职级。也就是说,初级、中级、高级教师各自所占的比例、如何分配将由各省按照本省实际情况制定,同时,“职称新政”对高级职称的数量给出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比例:“十四五”期间,正高级教师岗位数量控制在全国中小学教师岗位总量的千分之五以内。
更多年轻教师有望突破事业“天花板”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职称比例的限制就像是一块事业的天花板,很多年轻人的发展就是卡在那,好多年也动不了。”孙娅说。
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的教师都提到了孙老师所说的这个“天花板”。
“学校里很多年轻教师是二级教师,一级早被老教师占满了,老教师也干得挺好,但是再往上很难了,所以一环套一环,很多年轻教师没办法认定一级。”北京市一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说,现在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学历都很高,入职后,很快就能拿到初级职称,向上的职称评定就开始有难度了,不少学校领导发愁如何激励年轻人的积极性。
限制不仅仅体现在校内。
由于工作出色,早在2000年左右孙娅就被评为所在城市的市级骨干教师,几年之后,不少跟自己差不多的骨干教师已经被评为了“学科带头人”,但孙娅在“骨干”的队伍里一干就是十几年,“因为我们这里要求‘学科带头人’的一个‘硬杠杠’,就是必须是正高级职称。”但是学校只有两个高级职称的名额,孙娅并没有争取上。
因为名额太少,中小学教师评聘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怪现象”。在不少一二线城市,教师为评职称托关系找门路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少教师并不是打心眼里佩服那些‘带头人’或者‘特级’。”北京市一所中学的教师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有的人是某位领导的亲戚,评职称的时候是被“照顾”的;还有的人善于上下打通关系,甚至有些“学科带头人”就是以人脉广著称。
在一些县乡镇的学校则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
“我们是县直学校,学校在编教师143人,其中中级职称人数有64人,由于进城考试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满五年的教龄,而乡村学校中级职称空岗数较多,有些乡镇还存在用不完的现象,所以很多教师都是评到中级职称才考进县城的学校。”江西省兴国县思源实验中学韩周兴说,学校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已经有6个了,这样,中级职称的教师上不去,中级职称的名额也没有空出来,学校还有70多名初级职称的教师要竞评中级,“所以高级、中级的竞争都非常激烈。”
储朝晖介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部分学校曾经采取“地方粮票”的方法。所谓“地方粮票”,就是教师在这个学校,学校会给教师更高一级职称的待遇,但是出了这个学校,这个待遇就没有了,还是要按照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职称级别来对待。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这位中学校长期望:“这个‘新政’能真正落实到位,打破这个限制,让更多年轻人迅速成长。”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持续激励杜绝“躺平”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不少学校在教师职称评聘时还是尽可能做到公正透明。“教师展现的舞台还是挺多的。”韩周兴说,比如,各级政府的评先评优,各教研室、电教室组织的活动赛事、课题的申报,等等。
北京市某中学一位历史教师介绍,他所在的学校采用“积分制”,教师们在各种“评奖”“评优”中获奖会有不同的加分,班主任、发表论文等也会加分,最后还要对所有参评教师进行民主评议。
但是,仅有过程公正还不够。
有些教师职称晋级后反而“躺平”了。“都说我家娃这个班的物理老师特别牛,去年还评上了市里的学科带头人,但是,开学还不到一个月,老师已经好几次上课时被同学问住了,很多孩子怀疑老师根本没备课,不得已,班里的同学都只能去隔壁班找老师答疑。”北京的一位家长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职称评审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对教师造成较大的压力。”储朝晖说,“教师职称评选的标准是什么?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标准能否保持一致?不同学校的教师获得同一职级后拥有的权利是否平等、公平?这些都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此次“职称新政”回应了这些问题,比如,《意见》中提到要“遵循中小学教职工成长发展规律,创新岗位管理政策措施,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激发中小学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还提出要“坚持分类施策、分级管理”“坚持因事设岗、精简效能,科学规范、评聘结合”“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奖优罚劣,树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构建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正因为教师职级岗位结构既涉及教师切身利益,也涉及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储朝晖表示,亟须建立更科学、公正、客观的中小学职称专业评价机制,让教师的职称评定及权利使用都有规可循。(记者 樊未晨)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