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还发出内部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调集快递员前往上海,未来几天,将有约3000名“快递小哥”等抗疫保供人员陆续抵达。3月28日到达上海后,梅凯琳在朋友介绍下成为一名美团外卖配送员,在静安区负
正文摘要:
京东物流还发出内部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调集快递员前往上海,未来几天,将有约3000名“快递小哥”等抗疫保供人员陆续抵达。3月28日到达上海后,梅凯琳在朋友介绍下成为一名美团外卖配送员,在静安区负责5公里范围内小区的物资保供。流调中最勤劳外卖员:想多攒奶粉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送餐的她们:奔赴在圆梦路上
对于外卖骑手,人们惯常使用“外卖小哥”来称呼他们。“外卖小哥”意味着“男性”、“年纪轻”,大数据显示,事实也的确如此。
根据新京报智库2020年年底发布的《外卖骑手职业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外卖骑手以90后年轻男性为主。从性别来看,87%为男性外卖骑手,13%是女性外卖骑手;从年龄来看,20岁-30岁的年轻群体居多,占比高达45.26%。
然而,这种认识就把占比虽不重而意义却不小的女性外卖骑手排除在外。体力不如男性、年龄渐长的她们为追求更高收入、实现自我价值、承担起家庭责任,将“送餐”视为珍贵的工作机会牢牢抓住,奔赴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已担任美团外卖站副站长的周娴 林婷玉/摄
为生计拼搏,她们成了外卖骑手
30岁的凌梅身形瘦小,却已是美团外卖广州客村站的“大姐头”。2017年,她在一家公司里担任文员,月入三四千元。“那年,我们夫妻俩在老家茂名买了房,不仅用光存款,还向银行贷了款,每月要还1.4万元。”夫妻俩一起还债,凌梅当文员的收入负担不起。经济压力骤增的她找到一份新工作——外卖骑手,丈夫则开起了网约车。两人一同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同样因为经济状况窘迫,胡美卿上个月关停了苦苦撑持许久的服装档口,改行送外卖,跟凌梅成了同事。1982年出生的她是站里年龄最大的女性外卖骑手。“生意行情不好,赚不到钱,铺租又高,家庭各项开支也不小,基本都在吃老本。”卸下“老板娘”身份,戴上黄色头盔,胡美卿的工作和生活圈都在客村一带。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江贝村的美团外卖客村站共有骑手140多人。其中女性6人,大多数都是奔着多劳多得的“钱景”来的。“当初就是被‘月入过万’这句招聘标语吸引来的。”站里另一位女性骑手李润兰坦言,“我38岁了,工作不好找,高薪的更难找。”在58同城等招聘网站上找来找去,综合考虑之下,“门槛低、工资高”的外卖员成了她最后的选择:“主动到客村站应聘,还自行贷款买了电动车。”
“职场对于女性,尤其是年纪大的女性,没那么友好。”现实中的一次次碰壁,让李润兰不免有些感慨。作为李润兰的同龄人,美团外卖汕头广厦二站副站长周娴对此更有感触:“在潮汕地区,大家更希望女性以家庭为重。”2003年,周娴从江西老家到汕头打工,从平面模特干起,期间开过服装店、做过酒店管理。婚后,她成了一名全职妈妈,育有3个孩子,“最小的3岁,明年可送去幼儿园”。周娴告诉记者,当初离家外出打拼,本就有着在社会上展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想法。“如今孩子渐渐长大,家里的老人也能帮着照顾,我便想出去闯闯。”拼勤快、靠体力的外卖骑手给了周娴一个入职的机会:“累是累些,社会地位也不高,但能接触到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人,很适合我的个性。”
送餐路上,她们要面对独有的“痛”
在汕头广厦二站,周娴有一位小迷妹何嘉琪。1996年出生的何嘉琪来自汕头市潮阳区,在奶茶店打工期间接触过许多外卖员,“感觉这行勤快点能赚更多”。今年6月,她入了行。
“刚开始,认路成了难题。有时候取餐送到目的地附近,愣是找不到准确的楼群,心里又慌又急。”何嘉琪说,“记得一位客户得知情况后,还反过来安抚我的情绪,耐心指引我找到地址,在订单快要超时的时候修改了下地址,延续了一点送餐时间。”
客村站里年纪最小的女性外卖骑手马晓燕来自揭阳普宁,是一位“00后”新手妈妈,刚坐完月子不久即选择走出家庭,跟丈夫一起当上外卖骑手。“以前整天看档口,很少出门,分不清东西南北。”马晓燕告诉记者,“跟我老公比,我认路很慢,一开始更是不大认得路,只能靠手机导航指引,慢慢熟悉了送餐区域,送餐效率逐渐提高。”
如果说凭着越来越成熟的地图导航技术,“认路”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适应后,哪怕时间长些,也不会一直成为女性外卖骑手的困扰;但是,生理期问题却是所有女性外卖骑手要长期面对的难题。谈及生理期,受访的女性外卖骑手们都变得有些腼腆,她们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一到生理期,整个人都变得烦躁,控制不了。”何嘉琪说,“那几天,我会选择尽量少跑单,害怕把情绪发泄到客户身上;同时我还负责后台工作,可增加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生理期的头天都会选择调休。”马晓燕总伴随有严重的痛经,使其不得不在家休息,“基本上每月的假期都用在生理期,算着时间提前跟站长打好招呼。”然而,李润兰却盘算着“生理期如果调休一天,则少送30单,收入就会大受影响。”没有痛经困扰的她选择继续送,“不舒服就短暂休息,尽量不影响跑单赚钱”。
美团外卖客村站的张站长告诉记者,对于女性外卖骑手,站点都会予以照顾,尽量不让她们跑夜班,生理期需要调休的都会批准。
坚持下去,她们干得得心应手
“月收入平均七八千元,偶尔能破万。”每月还完房贷,凌梅还承担起房租和部分伙食开支,偶尔还能攒下些钱。“省吃俭用继续干下去,和丈夫齐心协力,再过几年就能还清房贷了。”还贷压力大,凌梅夫妻俩婚后5年都不敢生育孩子。“衣服就更少买了,最鲜艳的衣服就是送餐的工装。”凌梅说,“每月最奢侈的事情就是选一家餐馆吃一顿饭。”等还完房贷,他们打算回老家生活工作,照顾老人。
李润兰的电动车贷款,预计12月份能还清。目前,最令她发愁的是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孩子的择校问题。而对胡美卿来说,两个孩子都上了小学,平日里有家人照看,不需要太操心家庭的事情,“外卖骑手的工作也已经干得得心应手了”。但她也直言,“这份工作是临时‘过渡’的,等生意行情好了,还得干回老本行。”
马晓燕如今已经非常熟悉送餐区域,“不用导航都能直接送到”。她自豪地告诉记者:“每月花的最大一笔钱就是孩子的奶粉、尿片和疫苗,除去正常开销,能攒下不少。”
相较于还忙碌在送餐路上的女性同事,周娴已经在今年7月晋升为副站长,手底下管着七八十名外卖骑手。“刚开始干了2个多月,恰巧碰到中班组长空缺,我就毛遂自荐,试着在送餐之余,多承担些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新的岗位,她表示,“又是从零开始,要多学管理知识,积累相关经验,尤其是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不足,要重点克服这个短板。”
周娴的母亲也发现了女儿的变化:“成为外卖骑手后,开朗多了,一开始还担心天天赶着送餐不安全,看到她努力的样子,我们也改变了想法,在后方好好支持她。”
送餐一个多月,何嘉琪明显晒黑了。“每天平均能送20多单,每月有700单,月收入五六千元,比之前的工作翻了两倍,在当地算高薪了。”入行不久的她一直向周娴学习,“也在送餐之余,帮着干些管理工作。”
统筹:全媒体记者 马大为 采写:全媒体记者 林婷玉
快递员外卖员奔忙保供一线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圆通速递上海长宁区福泉分公司快递员王斌在送货途中。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这段时间,在上海街头,有这么一群人,无论烈日当头,还是狂风暴雨,他们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大街里弄,为居民送去生活物资,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他们为疏通抗疫供应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作出重要贡献。记者采访了其中三位。
京东快递员黄雷利:
“很多居民还在等着我”
4月13日午后,雨势渐大,密集的雨点打在黄雷利的防护服上,噼啪作响。他顾不得停车避雨,赶往虹口区北郊小区门口。
一盒鸡蛋、一箱油、两盒玉米、一箱方便面……黄雷利小心取出,看到快递盒上的地址被雨水浸湿,不忘掏出记号笔重新描清楚。“您好,我是京东的。我把您的快递交给了小区志愿者。”他一边和志愿者交接,一边打电话联系居民。
“啊呀,我的快递终于到了,谢谢你啊,我太感动了!”电话另一头的居民喜出望外。居民的一声“谢谢”让黄雷利很是暖心。他微笑着挂了电话,冲进雨里赶往下一个地点。
黄雷利每天往返于他对应的5个居民小区和京东上海站区东宝营业部,总计来回送五六趟,每趟耗时近两小时。“前两天气温高,防护服里面湿透了。今天降温下大雨,是从外面给浇透了。”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但他一直在路上。
从东宝营业部送出去的大多是蔬菜、米面粮油、鸡蛋、肉类等食物。另外,婴儿紧缺的奶粉、老人急需的药品也被安排重点配送。由于快递配送需求量大,营业部的服务半径比平时扩大了一倍多。
为确保防疫安全,黄雷利吃住在营业部。晚上8点多,他收工回来,躺在行军床上,抽空与家人视频聊天。“爸爸,我们很想你,你要注意,口罩一定要戴好,防护服要穿好!”听到13岁儿子关切的叮嘱,黄雷利很欣慰。
每天送快递,害怕感染吗?“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我会尽力保护好自己。”40多岁的黄雷利眼神坚定,“这就是我的工作,很多居民还在等着我!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4月12日晚,京东物流从北京、江苏常熟等城市调派100余台智能快递车增援上海,加大在方舱医院、封闭社区、配送站点等场所的运力投入,支援上海保供工作。京东物流还发出内部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调集快递员前往上海,未来几天,将有约3000名“快递小哥”等抗疫保供人员陆续抵达。
美团外卖员梅凯林:
“轮到我为上海抗疫出力了”
“您好,您订购的药品已经放在小区门口的架子上,麻烦您下楼取一下。”4月13日,在静安区一个小区门口,梅凯林打电话给客户。
梅凯林今年26岁,原来是湖北武汉的一名厨师。“2020年武汉暴发疫情时,上海医疗队第一批来支援。现在轮到我为上海抗疫出力了!”看到上海疫情的报道,他决心赴上海为抗疫出力,上了火车,他才告诉父母这一决定。
“父母考虑了很久,才回复说尊重我的决定,并提醒千万注意防护。”梅凯林说。
“干什么不重要,只要能作点贡献!”3月28日到达上海后,梅凯琳在朋友介绍下成为一名美团外卖配送员,在静安区负责5公里范围内小区的物资保供。
前些天,有位70多岁的独居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出门,又不会上网,通过亲戚联系到梅凯林,希望他帮忙买菜。梅凯林骑着电动车跑了足足12公里,终于为老人买到一些米、青菜、西葫芦等。等回到老人所在小区,考虑到他不方便下楼,梅凯林二话没说,扛着东西就上了楼。
最近,梅凯林一天最多接了50多单,有时东西太多,连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上都挂满了。“确实累,但眼下的困难都是暂时的,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4月3日,美团开通“应急帮手”服务,帮助老人、孕妇、残障人士等特需人群解决困难,并投入数百名服务人员跟进。美团买菜从北京、广州、深圳、武汉等地调配熟练分拣人员驰援上海,目前已近1000人。
饿了么外卖员曾加红:
“肩上有一份责任”
“今天雨太大,我们跑单速度受到了影响!”4月13日下午,浦东新区张江镇暴雨如注。刚送完一单婴幼儿尿不湿的曾加红骑着电动自行车,在一家商场门口停下。他浑身湿透,鞋子也进了水。
曾加红是饿了么浦东江西万之象哈雷路站站长。4月初,看到有些居民生活物资供应不上,他主动向公司和居委会提出申请,要求解除隔离,带领十几名“外卖小哥”为居民服务。“除了送餐,还要给居民买菜、采购日常生活用品。”
“这是救命药,给你200元,一定要快点送到!”4月6日下午,曾加红送单路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拦住他,并递过来一袋药,嘱咐他送到1.5公里处的一个小区。
“不要钱,你给我地址,我顺路就送了。”曾加红接过袋子,看到备注的“救命药”三个字,不禁心跳加速,加快了骑行速度。很快他就将药送到目的地。原来是一位老人哮喘病发作,情况很危急。
“我作为‘外卖小哥’,肩上有一份责任!”曾加红为了自己和居民的安全,送单时不忘做好个人防护。他每天早上做一次核酸检测,晚上做一次抗原检测。
“早上给在云南老家的妻子打了电话,她要我做好个人防护,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带领同事把事做好。”曾加红笑着对记者说,“干我们这行,哪有每天按时吃饭的?现在早饭买不到,午饭也是等到送完单后才能吃上,晚上11点都有可能要跑单子。”
过去一周,饿了么已有2800名上海“蓝骑士”回到岗位,未来将组织更多运力加入保障队伍。为了配送员的安全,饿了么严格落实配送员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要求,已免费发放近10万份抗原检测试剂,紧急采购了防护口罩、面屏和一次性防护手套,发放给配送员。(记者 申少铁 张 璁 邱超奕 史一棋)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15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