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正有序推进。近期,很多专家已公开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肺炎的病死率和重症率越来越低。目前,一些地方医院发热门诊排长队的现象引发关注。不少民众担忧,疫情防控“新十条”落地后是否会出
正文摘要:
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正有序推进。近期,很多专家已公开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肺炎的病死率和重症率越来越低。目前,一些地方医院发热门诊排长队的现象引发关注。不少民众担忧,疫情防控“新十条”落地后是否会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在12月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接下来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接诊核酸阳性患者。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可以说是做好下一阶段医疗服务工作的“先手棋”和“关键棋”。医院成了“最危险”的地方?杨帆表示,坚持对住院患者开展核酸筛查,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能有效避免病毒在住院患者中扩散。疫情下的医院如何运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有序、有效、有“医”靠!吴淞中心医院积极落实优化举措,保障患者就医需求
随着“新十条”出台
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
医疗机构
如何保障诊疗服务有序开展?
12月20日上午,在吴淞中心医院牡丹江路门入口处,前来就诊的患者在预检分诊人员引导下有序进入医院就诊。根据目前最新政策,预检分诊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核酸、抗原、体温情况进行分类引导。核酸或抗原异常、不明原因或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患者,分诊人员会引导其经过专门通道至发热门诊就诊。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明显减弱,但传播力有所增强,为统筹新冠患者医疗救治和日常医疗保障工作,吴淞中心医院按照分级分类救治的原则,满足不同患者就医需求。一方面,确保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增加诊室数量,配足医疗力量,以满足大批量患者就诊需要。另一方面,规范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对门诊患者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制度,在住院部设置阳性病区和缓冲病房,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随着上海市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做法推进,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新冠患者将被优先引导至社区就诊,二、三级医院的医疗力量将重点放在重症、合并症多或有其他疾病治疗需求的患者身上。对此,吴淞中心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以及特殊人群,如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血透患者、孕产妇等,完善诊疗流程,畅通救治绿色通道,保障患者可以安全有序得到治疗。
医院增设了简易门诊,方便慢性病患者快速就诊配药,缩短就诊时间;对于抵抗力较弱的血透患者,血透中心增开夜间阳性患者透析专班,既保障了透析治疗的连续性,又提升了安全性;对于需要收治的孕产妇落实分区域收治要求,做到应收尽收;对重症患者救治空间、床位和设备储备情况进行统筹,完善制度和预案,做好重症患者,特别是高龄、有严重基础病等重点人群的收治准备。
与此同时,作为线下门诊的有力补充,吴淞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近期也推出了不少便民举措。通过“吴淞中心医院”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栏,市民可以快速地打开互联网医院界面。在首页顶端滚动的就是医院新近增设的三个专病门诊,呼吸道感染(新冠/流感等)专病门诊、儿科(儿童哮喘)专病门诊、新冠预防汤剂门诊的快捷入口。
吴淞中心医院
微信公众号(服务号)
点击公众号菜单栏
可登陆互联网医院
吴淞中心医院
互联网医院首页
近期,吴淞中心医院对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升级扩容,配足工作人员以确保线上服务的畅通。呼吸道感染(新冠/流感等)专病门诊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领衔,吴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和感染性疾病科专家组团坐诊。新冠预防汤剂门诊由宝山区名中医和中医科专家坐诊。通过对应的专病门诊,市民可在线咨询诸如新冠患者怎么治、家庭应该储备哪些药品、什么情况下需要到线下就诊等问题。轻症、无症状的感染者,以及基础性疾病比较稳定的感染者可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居家进行自我照护。对于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则可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复诊功能,进行复诊和续方,享受常用药配送到家的便捷服务。
编辑:吴赛华
资料: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专家详解:新形势下医院如何避免成为疫情“扩散器”?
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正有序推进。近期,很多专家已公开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肺炎的病死率和重症率越来越低。目前,一些地方医院发热门诊排长队的现象引发关注。不少民众担忧,疫情防控“新十条”落地后是否会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
在12月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接下来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接诊核酸阳性患者。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可以说是做好下一阶段医疗服务工作的“先手棋”和“关键棋”。
新华社资料图 图文无关
她表示,目前,全国的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床位是10.65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10张/10万人的水平。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可转换ICU”储备医师10.6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是22万人,另有“可转换ICU”护士是17.77万人。
同时,“新十条”要求,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疗救治和防院感强化责任、突出重点、严格管理,狠抓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全力保障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和患者就医安全。
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哨”,医院的战疫第一线正经受着新一轮考验。
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卡,在新形势下,医院如何防止医护人员感染和维持正常诊疗秩序,各地医疗体系如何迎接新的挑战?
医院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病毒学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告诉记者,社会面感染病例变多,医护及病人中的感染者自然也会随之增多。因此,医院的感染控制措施一定要做到位,要尽力避免院感的发生。
“院感防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严格遵循专业的感染控制规章,包括通风换气的具体要求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找出感染者。”金冬雁认为,无论医护人员还是患者,进入医院如果不查验核酸,就一定要进行抗原检测,必要时要在现场特定区域补做。通过抗原检测将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分开,是防范院感的重要原则,抗原检测完全可以在防范院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彭劼对记者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社会面上也会有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者。这种情况下,发热门诊的就诊病患确实也会增加的。“关键是要用平常心来看待疾病,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做好个人防护,努力避免院感发生,维系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彭劼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感科主任杨帆告诉记者,随着社会面感染者增加,不少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时间滞后于发病时间,哪怕医院严格要求凭48小时甚至24小时核酸阴性结果入院,还是会有病毒潜在传播的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防护标准也要相应提高,总的目标是不能造成大面积的院内感染,压低压平感染峰值曲线。
“住院的病人基本上还是相对脆弱的人群,我们要努力保护好他们。”杨帆表示,坚持对住院患者开展核酸筛查,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能有效避免病毒在住院患者中扩散。
很多住院的老年患者往往有着基础疾病。彭劼建议,有条件的医院要设置过渡病房,新住院治疗的患者在那里度过观察期后,再转入普通病房。
来就医的发热患者多了,也加大了医护人员的防护压力。彭劼表示,为减少新冠病毒通过医护人员传播的几率,可以采取“不见面交班、分区就餐、线上开会”等形式减少医护人员的聚集,同时医护人员要常规坚持“一天一检隔天一检”,如有不适,随时快速抗原检测,及时发现感染风险。
院感精准防控:摒弃“阳一个封一片”
在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的背景下,一旦医院出现了阳性感染者,如何避免过去“一刀切”封闭医院的做法,让防控更加精准?
在杨帆看来,当前医护人员普遍都有了应对新冠病毒的经验,不会像以往如临大敌。按照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日常医疗保障服务的要求,医院要避免医务人员非战斗性减员。过去“阳一个封一片的做法”不会再有了。
金冬雁告诉记者,如果现在还采取出现零星阳性病例就把整个医院都关闭的做法,实际上会让很多非新冠病人得不到应有的照护,这部分患者可能也会有生命危险的。
“像肝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这些科室,主要收治慢性重症病人,即使出现了零星的新冠感染者,也大概率不会加重该患者的原有基础疾病。”彭劼则表示,这也是可以采取更加精准的措施,进行院感防控的前提之一。
不再采取临时封控的措施,那么对于院内出现的阳性病例该如何处置呢?
杨帆表示,如果在住院患者中发现了阳性病例,按照卫健部门的要求,还是要及时将阳性患者和其他病人隔离开来。
“这里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患者的病情不紧急,我们就引导他回家隔离。如果患者需要在院保证基础病的治疗,那我们也不会耽搁,会将他们安排到医院专门辟出的独立区域治疗,和其他患者分隔开。”杨帆介绍。
每天接触大量的患者,医护人员自身的感染风险也大大增加。
“如果该有的防护措施都采取了,医护人员还是不幸检测出核酸阳性,那就自觉回家隔离几天,待转阴后再回来上班,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医护人员思想上的转变还是很快的。”彭劼表示。
“出现阳性的医护人员肯定要自我隔离,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为当前形势下,还是要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大家不能都倒下了。”杨帆表示。
“很多人在方舱里玩手机、活蹦乱跳”
金冬雁认为,从新冠病毒感染本身的情况来说,由于真正需要医疗照护的重症患者不会太多,如果我们的公民教育和应急预案做得充分,应对得当的话,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为什么会发生挤兑?如果大家都认为新冠病毒很可怕,人人都认为到大医院住院治疗才心安,那一定会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金冬雁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实际上住进医院、方舱的人,很多都在里面玩手机、活蹦乱跳的。
金冬雁认为,不仅是新冠病毒本身没有这么强,而且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并且还有戴口罩、保持距离和通风等院感防控措施。这时候就应当适时调整我们的应对措施,考虑是否仍有必要将所有收治的新冠病人全部放在高规格防控的负压病房,这样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就不是必然的事情。
彭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务人员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预案,以目前的情况看,因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增多而引发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不一定会发生。
“现在我们在努力向全社会宣传,希望大家对新冠病毒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没有了恐慌,相信大家也不会都涌向医院。”彭劼表示,目前99%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是无症状及轻症的情况,这样是不需要专门到医院去进行治疗的,完全可以按照科学的指引,在家里完成整个康复过程。
杨帆表示,公众对于新冠的认知回归理性,也将有助于维系日常医疗服务的平稳有序。
“新冠疫情发展到今天,整体健康风险趋于缓和。大家一定要明白,人类在地球的生存环境里要面对的绝不止有新冠这一种病毒,以它如今的致病力来说,已经不值得我们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应对了。”杨帆表示,很多人还停留在新冠肺炎刚刚暴发时的记忆,认为感染了新冠病毒会带来严重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作为一名医生,他希望公众能以科学的心态对待新冠病毒,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为有其他紧急医疗服务需求的人们留出宝贵的资源。
传染病的甲类管理措施最主要的是集中隔离,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不是每位感染者都要集中隔离。如果按照乙类传染病来防控和调配资源,医疗系统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金冬雁和彭劼均对记者表示,随着新冠病毒致病力逐渐减弱,新冠肺炎回归乙类管理的条件日趋成熟。
分级诊疗、互联网门诊分流患者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
《方案》指出,要明确分级诊疗流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并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级分类就诊转诊。提高医联体牵头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加快推进ICU病房、缓冲病房、可转换ICU床位建设。同时,还要做好转运车辆配置和调度,加强市、县统筹调度,保障网格内新冠肺炎高风险人群及时转运。
多位受访专家均表示,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的背景下,既要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刚需”,又要防止出现医疗资源挤兑,落实好分级诊疗制度尤为重要。
金冬雁认为,分级诊疗通俗来说就是希望轻症病人不要到大医院来,要采取一种更为宽松的居家隔离康复方案。确有医疗服务需要的患者,也应该先去普通的社区医院。如果所有的轻症或无症状全部涌到大医院,不仅会加剧病毒传染和扩散,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加速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可面对百姓“凡病更信大医院”的就诊习惯,如何疏解综合性大医院的医疗压力?彭劼讲述了他所在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做法。
彭劼介绍,南方医院一直在大力推行网络门诊,近期,为了应对新冠病毒病,专门针对突然增加的急性发热病人,每天有二十多位医生在线专门为急性发热患者提供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患者省去了来院就医的奔波,通过这种形式分流了一大部分轻症患者。
虽然各家综合性医院都在推行互联网医疗,但患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还是存在差异。彭劼指出,现实中还是有不少患者会赶来线下就诊,面对这部分患者他们也有办法。
“我们在医院发热门诊的入口处设置了二维码,患者扫码填写基本信息后,会有护士协助进行分诊。”彭劼表示,有些患者了解到网络门诊实时有医生在线后,再看看现场排长队的人群,就在现场选择通过网络咨询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这样又分流了一部分患者。
彭劼称,对于那些对病情仍不放心,坚持想让医生面诊的患者,发热门诊的医生便会在短时间内为其进行检查,明确病情后开出药方,减少患者在院内逗留的时间。
彭劼表示,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发热的病人也会有所增加,在进入发热门诊前医院也会要求患者进行抗原检测。如果发现是阳性的,医院就直接把新冠治疗处方给到患者,后续通过快递的形式给患者寄送药物。
“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医院就医秩序的稳定,也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几率。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基本上还是比较有序的。”彭劼表示。
金冬雁强调,一定要把下一步防疫抗疫的重点放在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上。一方面要让每个人知晓,99%以上甚至99.5%以上的感染者都不需要到医院,因为新冠轻症是自限性、自愈性的疾病。对部分有实际需要的轻症患者,可通过热线电话专业辅导、远程医疗、基层面对面诊疗等多种方式提供服务,发挥以医联体为基础的分级诊疗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法找出少数重症患者加以救治,引导感染者注意识别呼吸困难及连续三天以上高烧不退等预警信号,及时就医。对小儿感染者,还要特别注意呼吸时胸部是否凹陷、有无嘶吼、是否厌水以及是否神志不清等。
“老少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群体。是否将较低风险的老少感染者送入方舱或医联体内的社区医疗中心以减少大医院的压力,是否将有意愿有需要的高风险的未感染老人送入方舱逆向隔离,这些问题都值得认真考虑。”金冬雁表示。
国内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共卫生专家对记者表示,防控优化调整的窗口期过后,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将是可预见的感染高峰期,医疗机构将迎来比较大的挑战。但他也表示,北上广等医疗资源相对充裕的大城市可能会率先探索出经验,在“后疫情时代”与病毒的适应性共存和医疗系统正常运转之间逐渐实现平衡。
来源:澎湃新闻
流程编辑:TF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