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多地公布了2022年成绩单,并确定了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其中,济南、合肥等不少城市都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置在了5.5%以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8日,至少
正文摘要:
近段时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多地公布了2022年成绩单,并确定了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其中,济南、合肥等不少城市都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置在了5.5%以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8日,至少有济南、青岛、长沙等六个城市公布了2023年的GDP增速目标,数值集中在5.5%至7%之间。其中,济南市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青岛市提出,2023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为5.5%左右;合肥市预计2022年地区GDP增长3.6%左右,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2023年预计增长目标为6.5%以上;长沙市预计2023年地区GDP增长7%左右。多数省份2023年GDP目标高于5%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本报记者 孟珂 见习记者 韩昱
近段时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多地公布了2022年成绩单,并确定了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其中,济南、合肥等不少城市都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置在了5.5%以上。
“从各地确定的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看,对于经济恢复普遍充满信心。”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不少一线、新一线城市而言,经济实力普遍雄厚,产业基础更为扎实,增长动力相对更足,故而增速目标很有希望达成。同时,各地也可以利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多地公布今年GDP增速目标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8日,至少有济南、青岛、长沙等六个城市公布了2023年的GDP增速目标,数值集中在5.5%至7%之间。
其中,济南市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青岛市提出,2023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为5.5%左右;合肥市预计2022年地区GDP增长3.6%左右,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2023年预计增长目标为6.5%以上;长沙市预计2023年地区GDP增长7%左右。
“当前济南、青岛等地发布的预期增速目标保持在5.5%至7.0%之间,表明在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的背景下,这些城市对经济复苏持有较为乐观的预期,也表明各方都期望后续各行各业和投资消费能恢复正常化,推动经济增速有较大反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2年12月中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付一夫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各行各业正重回正常运行轨道。2023年重振经济也成为各地的首要任务,考虑到2022年的低基数效应,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或将迎来强势反弹。
刘向东进一步表示,各地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也将有力支撑经济企稳复苏。预计后续各地政府将继续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等方面工作,用好货币、财政、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强化各类政策协同配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用好金融工具提振经济
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部署了运用金融工具的相关工作,多地提及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
例如,济南市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用好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策划实施一批PPP项目,稳步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支持范围,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严格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合肥市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深化投资‘赛马’激励机制,优化项目全流程审批,拓宽多元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工具、中央预算内投资,发行政府专项债400亿元。精准开展‘双招双引’,力争引进世界500强10家左右,招引50亿以上重大项目25个”。
郑州市也在《2023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摘编》中表示,将“抓好1000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占比提高到48%以上,力争签约‘三个一批’项目120个以上。聚焦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储备省重点项目300个,超10亿元项目占比50%以上。”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在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求下,2023年一大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将会陆续开工建设,基建项目新增资金需求仍然较高。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预计2023年专项债发行规模约3.8万亿元,比2022年预算小幅增加1500亿元。
不过,温彬进一步表示,由于专项债加码空间有限,“准财政”工具或加力支持,政策性、开发性信贷规模有望在2022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规模或突破2万亿元。
刘向东认为,各地在用好金融工具提振经济和扩大内需时,要统筹好信贷扩张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以修复企业、银行和家庭资产负债表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着重利用好信贷资源,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同时稳住债务杠杆率使其不急剧上升。
“利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关键在于要真正发挥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尤其是要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付一夫表示,各地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通过金融创新、完善信用体系、加快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而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助力经济增长目标的达成。
多数省份2023年GDP目标高于5%相关阅读:
城市24小时 | 逐渐落后,中部大省开启“超车”模式
每经记者:刘艳美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80974
近日,《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任务清单》正式印发,力争到2024年,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跨越万亿台阶,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3000亿元。
按照当地官方媒体的说法,这意味着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开启“超车”模式。
汽车产业是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2021年,湖北汽车产业营业收入6941.77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14.1%。公开信息显示,湖北是全国汽车产业链条最完整、集群最突出的省份之一,集聚25家头部整车厂、1400多家零部件企业、1578家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
解读:湖北是我国传统汽车产业重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湖北汽车产量达209.9万辆,在全国排名第四,仅次于广东、上海及吉林。但不可否的是,在近年愈演愈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突围中,湖北逐渐落后。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54.5万辆,同比增长158%。其中,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5万辆,同比增长3.8倍。虽然增速可观,但整体规模并不靠前。同期,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3.2万辆,广东53.5万辆,广西48.62万辆、陕西27.41万辆、安徽25.2万辆、浙江25万辆、江苏20.5万辆,都大幅领先湖北。
不仅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1-11月汽车产量数据,湖北(173.77)已被重庆(188.55万辆)超越,退居第五位。
对比两地新能源汽车数据,2021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与湖北相当,也在15万辆左右。不过,2022年前三季度,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3万辆,同期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20.2万辆,已被拉开一定距离。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半场角逐中,湖北已然失去先机。不过,志在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湖北,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已开始向智能化变革趋势转变,要打破现有格局,湖北势必要抓住风口,才有望真正实现“超车”目标。
#数读
8省份公布经济成绩单,2022年广东GDP达12.8万亿元
省级两会密集召开,1月12日,又有广东、浙江、山西、陕西、广西、辽宁、黑龙江及内蒙古8个省份公布最新经济数据。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根据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同样是经济大省的浙江,2022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
资源大省山西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山西GDP从2017年1.45万亿元接连突破2万亿元、2.5万亿元大关,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20位。2022年预计山西全省GDP增长4.5%左右,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再看西部省份。根据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陕西经济运行实现逐季回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5%。广西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
辽宁和黑龙江两座东北省份也公布最新数据。2022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2.3%左右。同期,黑龙江省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9%。
此外,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稳中求进、难中求成,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
对于2023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广东、浙江及辽宁为5%,陕西、广西为5.5%,山西、黑龙江及内蒙古则瞄准6%。
中汽协: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
中汽协12日发布最新数据,2022年12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万辆和255.6万辆,产量环比下降0.3%,销量环比增长9.7%,同比分别下降18.2%和8.4%。从全年发展来看,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延续了去年的增长态势。
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超68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
#动向
自然资源部:适当增加2023年土地计划指标分配
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1月11日以视频形式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围绕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统筹优化“十四五”时期土地计划指标分配,适当增加今年指标,支持“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尽快落地;在严格管控围填海,守住海洋生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及行业、民生用海用岛需求。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服务数字中国建设。
国家发改委发文,10地入选
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示,拟将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赣州市,山东省烟台市,河南省平顶山市,湖南省娄底市,广东省深圳市等10个地方(按所在省份排序),作为2022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的督查激励推荐城市。
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布
1月11日,文旅部发布《关于确定15家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公告》,确定包括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度假区、上海市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湖北省神农架木鱼旅游度假区等15家旅游度假区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浙江开启“千项万亿”工程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省、清洁能源保供、水网提升安澜、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文化旅游融合、民生设施等九大领域,每年滚动谋划推进省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每年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为全省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强劲支撑。
江苏拟重金扶持集成电路产业
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就《关于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财政支持方面,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省级现有各专项资金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力度,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每年共计安排不低于5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重大产业化、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公共平台建设、自主品牌企业培育。
#声音
商务部:出口大省接单情况有所好转,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在1月12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透露,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2022年预计规模将再创新高。
束珏婷同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是外贸稳增长面临的最大压力,部分行业需求疲弱、订单不足。近段时期以来,很多地方积极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商“请进来”,一系列贸易促进措施的落地,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拓市场、接订单的渠道和信心。从商务部跟踪监测的样本外贸企业情况看,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特别是出口大省接单情况有所好转。
同时,外贸保稳提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商务部将持续密切跟踪形势,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放榜
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哪些省份领先?
1月1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告》,共有100家产业集群上榜。
根据统计,在不含计划单列市情况下,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各有5个特色产业集群入围,位居全国前列。若加上计划单列市,广东省和山东省入选数量最多,均为7个;其次是浙江省,共有6个产业集群入选。
分行业来看,入围产业集群其中既有车规级芯片、成套智能装备、生命科学等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石英钟表、普洱茶加工、小家电制造等特色产业。
此前,工信部印发《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认定200个左右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根据上述通告,各集群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进一步畅通产业协作网络,增强集群创新活力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能力,着力培育优质中小企业,不断推进集群数字化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务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