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2022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爱图集

2023年,挥别新冠阴霾,大家开始全力拼经济,我们即将迎来经济的全面复苏?可能大家会觉得,现在都全面放开了,肯定不会比2022年更差了吧?截至目前,已有14座城市公布2023年GDP增长目标,分别是济

正文摘要:

2023年,挥别新冠阴霾,大家开始全力拼经济,我们即将迎来经济的全面复苏?可能大家会觉得,现在都全面放开了,肯定不会比2022年更差了吧?截至目前,已有14座城市公布2023年GDP增长目标,分别是济南、青岛、长沙、合肥、郑州、福州、武汉、宁波、广州、南通、苏州、泉州、无锡、南京。实打实的数据,诚实的告诉我们,2023年合肥也要开始收敛锋芒了。武汉,作为中部六省龙头核心城市,2021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716.76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长7.4%,经济总量始终位列全国城市前十,中部城市第一。2023年也下调预期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目标。2022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2023年,挥别新冠阴霾,大家开始全力拼经济,我们即将迎来经济的全面复苏?

可能大家会觉得,现在都全面放开了,肯定不会比2022年更差了吧?事实真的如此?

站在关键年度的开端,作为国家经济重要单元的各大城市,究竟怀抱着什么样的预期迎接这一年?

多数城市下调经济增速目标

截至目前,已有14座城市公布2023年GDP增长目标,分别是济南、青岛、长沙、合肥、郑州、福州、武汉、宁波、广州、南通、苏州、泉州、无锡、南京。

实打实的数字,会比所有的想象图景,来得更加直观,当我们深挖这些数字,进行纵向对比后,也将直接揭露各大城市发展的预期。

但非常诡异的是,各大城市变得非常的谨慎,非常的保守。

其中,广州是14座城市中唯一调高GDP增速目标的城市,其他城市中,除济南、南昌GDP增速目标与上年持平外,其余城市均有下调。

合肥,作为知名的中国风投之城,是过去20年来发展最快的城市,曾经敢闯敢拼的合肥,这次竟然下调1.5个百分点,成为下调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不由得让人大跌眼镜。

实打实的数据,诚实的告诉我们,2023年合肥也要开始收敛锋芒了。

福州,长期在 \” 最尴尬省会城市名单 \” 榜上有名的城市,一直以来经济不如泉州,名气不如厦门。

难得,福州在2021年时候以20亿的微弱优势干掉了泉州,拿下了福建经济总量第一的宝座。不料,福州刚刚出一口闷气,还没来得及彰显老大哥的实力,就扭头偷偷下调了1.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目标。

武汉,作为中部六省龙头核心城市,2021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716.76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长7.4%,经济总量始终位列全国城市前十,中部城市第一。2023年也下调预期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目标。

苏州,不仅被誉为地表最强地级市,还长期跟沪深两大一线城市竞争“中国工业第一城”。在最困难的2022年,苏州都能艰难的完成了目标增速5.7%,却选择了在人们普遍认为更乐观的2023年,下调了经济目标。

作为国家经济重要单元的各大城市,究竟怀抱着怎么样的预期来迎接这一年,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2023的走向。

2023年,各大城市却几乎是默契的选择集体后退,这种反常说明了什么?

虽然今年可预见的黑天鹅、灰犀牛数量并不多,但全都属于不可控,破坏边界不明晰,人一旦置身于这样的进程当中,最好的方式,并不是进攻,而是守城。

多数居民认为收入提升困难

除了,各大城市变得保守之外,老百姓也呈现“信心不足”的状态。

近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

关于就业感受

未来三个月,只有一成不到的居民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2.0%的居民认为“一般”,49.1%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就业预期指数为43.0%,比上季下降2.4个百分点。

关于收入感受

近九成的居民看不到收入提升的希望,其中21.7%的人更觉得收入会不升反降,比上季增加7.6个百分点。收入信心指数为45.7%,比上季下降4.3个百分点。

关于消费和投资

只有15%的人愿意增加投资,增加消费的意愿也是持续走低。大家对就业、消费、投资逐渐丧失信心的过程中,我们曾经的经济增长主角房地产也是褪下了光环。

现在,对于房地产的救市力度越来越大了,但是,大家对它却是越来越没有信心了。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只有16%的居民有购房意愿,创下了新低。

房子作为消费品,尽管说它能捆绑住不少人的后半生,但是那都是建立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人口迁徙、人口城镇化等等所带来的需求井喷,造就了房地产的主角光环。

但是现在,我国人口迁徙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城镇化也基本快到尽头了,人口负增长,制造不出房地产的需求。

房地产光环的退下,老百姓对楼市的信心丧失是必然的,房价高了,有人觉得自己被割了,房价跌了,又有人觉得资产贬值,自己的利益受损了,这搏来搏去,大家的信心都搏没了。

看涨楼市的人群也是在大幅缩减,只有14%的人认同房价存在上涨的可能性。

看来2023年,无论是投资、创业、经营、跳槽,大家不妨保守一点为好。

2022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相关阅读:

兰州新区:改进考核“指挥棒” 打造发展“强引擎”

兰州新区:改进考核“指挥棒” 打造发展“强引擎”

2022年以来,兰州新区组织部坚持优化“绩由事考、人以绩论”的绩效考核机制,切实以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助推器”“风向标”引领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前三季度兰州新区GDP增长13%,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用凸显。

立标引领

树牢高质量发展政绩观

坚持把综合绩效考核作为标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指挥棒”,聚力“四区两新”建设和“四强”行动,围绕“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城乡建设、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制定“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确保考核靶向精准发力。

聚焦“双提升”。根据省市重点考核的8项关键经济“总盘”指标,以更高标准设定18项“细账”,结合各园区、部门、监管企业职能定位按10%—55%的分值比重分解,引导新区上下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持续增长。

紧盯“硬任务”。在2022年考核中从党的建设、法治建设、生态环保、综合治理、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优化等六大方面入手,设定“共性指标”,对各单位赋予20—30的分值,以硬指标硬考核落实硬任务。

突出“差异化”。结合各园区功能定位,加大稳定增长、项目招商、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民生等指标考核权重;将部门分为综合部门、经济工作部门、政法部门和社会发展部门,实行“分道赛跑”;对监管企业按照项目建设、公共服务、投资、销售等经营主业分类,设定差异化贡献度指标。同时聚焦共性、突出个性、赋予弹性设定“贡献系数”和分值权重,将指标任务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

绩效对账

考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坚持把绩效考核作为衡量工作、评价干部的“硬标尺”,以考促干,增强发展攻坚“加速度”。

紧盯“335+X”产业倍增行动,注重以考核助力重点任务见实效。对大事、实事、硬事结合工作周期按月分解,由牵头部门出台考评标准、组成月度考评小组,严格落实月度考评打分工作流程,将国家、省上各类表彰,经验亮点,创先争优,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列入考核加分项目,通过“月分析、月调度、月统筹”,引领各单位以最大力度抓招商、抓项目,以最优服务保企业运行,切实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落实见效。全省2022年一、二季度重点工作考评中,兰州新区连续被授予“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奖”。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36.62亿元,同比增长35.22%;实现利润总额7.09亿元,同比增长40.24%。

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特殊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注重以考核助力锻长补短攻难关。将债务化解、安全生产、“双清欠”等工作纳入专项考核,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和红线。同时完善月度“考核测评—通报反馈—整改落实—督促核查”闭环机制,从改进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入手,聚焦考核中的失分点、薄弱项,量身定制差异化结果反馈单,让被考核单位既知晓成绩和名次,更找到差距与不足,切实以考核“小分值”撬动解决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大问题”。2022年1—10月,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1—6分的扣分惩罚,通过得分奖惩传导压力,激发比学赶超动力,推动各部门进一步放大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坚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注重以考核助力群众满意度再提升。将公用设施、生活环境、就业收入、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类指标权重提高到总分值的一半以上,全面考核领导班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情况,以及转变作风、减轻基层负担等情况。2022年前三季度,新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5%、6%。

奖优罚劣

集聚高质量发展强动能

强化“奖优罚劣”考用奖管力度,培树广大干部勠力实干硬作风。

深化“奖优重干”的薪酬分配改革,实施与全员绩效考核相配套的“岗位+绩效”灵活薪酬体系和人岗相适的薪酬标准,强化以绩定薪、以效取酬,让实干成事者得实惠。绩效考核实施以来,同级同岗干部月绩效工资最大差距达30%,切实通过收入分配导向引导各级干部谋发展、促改革,抓落实、干实事。同时,对特殊岗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或专业技术类人才,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工资等多种薪酬分配方式,让为新区作出贡献的人才“名利双收”。今年以来,新区面向全国公开选聘精通临空经济、绿色化工、城市矿产、招商引资的专业型干部13名,选(调)聘教育、医疗等部门紧缺人才275人,提升了新区招才引智“魅力”。

强化考用结合“六挂钩”,把考核结果作为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重要依据,与干部收入分配、选拔任用、评先选优、追责问责、职称晋聘、人员辞留“六挂钩”,以“季度靠后谈话提醒、半年靠后岗位调整、全年靠后严肃处理”的“末尾督考”模式,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2022年,对政治立场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绩突出、绩效考核成绩靠前的41个先进集体和130名优秀干部推选表彰。对89名“好干部”提拔重用,14名县级干部实现机关与园区“双向”交流,为99名干部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问题,选派企业、园区14名“好苗子”到机关部门“跟班学习、以干代训”。通过奖优罚劣,培树了“跑出加速度、干出首位度”的担当实干作风,营造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记者史晓峰)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2022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