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伴侣出轨,很多人最纠结的是“到底要不要原谅Ta?”。
其实任何一段关系遭遇出轨和背叛,该不该原谅,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比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
1.TA为什么出轨?
2.我到底想要什么?
如果不想清楚后面这两个问题,所有的原谅或者不原谅,其实都没什么意义。
01
TA为什么要出轨?
在一段婚姻关系中,如果其中一方出现出轨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在婚内无法获得情感满足
一段能够幸福持久的婚姻关系,一定要保持动态平衡。
这里的“动态平衡”,指双方都能看到彼此的付出,并针对对方的付出,给予恰当的情感反馈。
比方说,在“丈夫负责赚钱养家,夫人负责专职带娃”的家庭模型中,如果丈夫看不到妻子养育孩子的辛苦,太太也看不见丈夫职场打拼的压力,那么这对夫妻很可能都在“顾影自怜”。
双方都认为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太多,感到委屈,然后再凭借抱怨的形式释放给对方。
本来都觉得很委屈了,这种情绪不仅无法获得安慰,还变本加厉。
这时其中任何一方,都有可能采取从外界寻求情感安慰,以抚慰被负面情绪淹没的自己。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多的“外界沟通渠道”,比方说有好哥们、好姐妹可以对自己的情感状态畅所欲言,或许就能从这些社会支持中,获取一些力量去调剂自己的情感状态。
但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通畅的外界情感沟通管道,那TA可能会以一种比较隐秘的状态,去获取情感慰藉,具体包括出轨、暧昧等形式。
2
性生活不和谐
“性”在夫妻关系中,是一个敏感话题,因为性本身代表了很多,比方说男性的自尊、女性的妇道等。
所以婚内关系中,如果双方性生活出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某一方或双方的心理障碍,导致一直处于“无性婚姻”的状态。
为了舒缓性压抑导致的种种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婚内感到被压抑的一方或双方,很可能通过出轨,来解决自己的性需求。
3
婚姻年久失修,需要外力平衡
有个词叫做“七年之痒”,但实际上,在婚姻关系中,比“七年之痒”更让人痛苦和无力的状态,是“想痒都痒不起来”。
有人说:夫妻两人牵着对方的手,像是自己的左手摸右手;望着对方的眼,不见秋波,只见眼角的鱼尾纹。
在这种关系中,你试图在这婚姻中找点什么,让它不至于那么死寂。
但翻来覆去,发现除了孩子、票子,好像也没什么话题。
你感觉到“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但是又无力面对放弃婚姻的高昂代价,于是,只能采取一种貌似成本不太高的折中方案:出轨。
出轨,对于很多正处中年危机的人来说,是一剂良药,因为这既能证明自己的魅力,又能创造一方世外桃源,将自己从死寂的生活中打捞逃离。
但采取这方良药的人可能不知道,稍有不慎,良药就会变毒药,毁掉自己现有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
02
你到底想要什么?
当清楚对方是因为什么原因出轨之后,你也就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在这段关系中,或者说这场婚姻事故中,自己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事故的“合谋”推动者?还是无辜的受害者?
一个“出轨事故”发生后,通常被出轨的对象会经历三个心理阶段:
第一个阶段
应激反应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知道对方出轨的第一反应阶段,通常在这阶段,被出轨者的心理状态都是“应激模式”,即被创伤事件诱发出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愤怒、难过、委屈、痛恨等。
对于被出轨者来说,这个阶段TA最需要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以保证自我心理状态达到某种平衡。
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在被出轨者眼里,自己是这场事故的受害者。
第二个阶段
冷静回顾阶段
通过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被出轨者的创伤体验有所缓解,TA便开始有多余的心理空间和心理能量,来面对整个出轨事件。
也就是说,TA会开始反思,这个出轨是怎么发生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又做错了什么?
这个阶段,实际上非常考验被出轨者的心理成熟度:
TA是否能够足够成熟看到关系的动态演进过程;
是否能够平静地和对方沟通彼此的真正需求;
是否能够看见自己在这次意外的出轨事件中,也许自己也承担某些责任……
都对关系接下来的走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阶段
事故处理阶段
当你问“我要不要原谅TA”的时候,其实你该问自己:
这次出轨,让我看到了我们关系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我能够改变吗?
我自己渴望一段什么样的关系?目前的伴侣能带给我想要的亲密关系吗?
如果我不想要这段关系,但又很害怕失去,那我害怕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只有你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以及自己要什么,你才知道,原谅是否会如你所愿地发生意义。
生活不易,望大家都能够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