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女士优先”的背后——美国家庭暴力一瞥

爱图集

“叮当,叮当!”急促的门铃声打断我在朋友家的谈话。匆匆走进来的是邻家凯瑟琳太太。她,金发蓬乱,碧眼泛红,一只手捂着半边脸:“我想在您这儿给我母亲打个电话……”
  当她放开手拨电话时,我发现她的半边脸肿得像紫茄子。还没来得及叫妈,泪水已挂满她的脸颊。从她的哭诉中我们知道,她挨了丈夫的打……
域外社情——美国家庭暴力一瞥
  这位30多岁的白人妇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3岁,女儿才1岁。圣诞节前夕,她在丈夫面前唠叨要买这添那。不想丈夫约翰不但不听,还将她一顿毒打。她拉起裤腿,到处是伤疤,她说身上更是伤痕累累。
  要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相信。约翰也是个白人,平时见他风度翩翩,对邻居也很礼貌。凯瑟琳告诉我,他们刚结婚时并不是这样。那时她自己也有份工作,约翰对她还不错。可是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她辞职成了家庭主妇,从此,家里的生活来源只靠约翰一个人。约翰的架子、脾气越来越大,稍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动粗也越来越频繁。她已经记不起这是多少次挨打了,不过这次是最严重的一次,已到了拳脚相加的地步。
  “伤得这么重,为什么不报警?”她说要是报警,约翰肯定会被关押起来,那她和孩子靠谁来养活?她曾考虑过和约翰离婚。可这将意味着她将失去两个孩子。因为法官会以她没有经济来源、无法抚养孩子为由把孩子判给约翰。
  元旦之后,我数次到朋友家做客,再也没有见到凯瑟琳。据说她去了“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家庭暴力协防中心妇女庇护所。
  在“协防中心”,特里萨女士告诉记者,像凯瑟琳这样的人实在太多,全美国每9秒钟就有一个妇女被丈夫或同居者殴打,每年全国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有400万,被家庭暴力摧残致死的妇女有6000多人。由此导致65%以上11—20岁的男孩因母亲挨打而气不过向施暴者行凶玩命。为了拯救越来越多的被虐待妇女,妇女们自发组织起家庭暴力协防中心,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成千上万个“妇女庇护所”。为了逃出来的妇女的安全,这些庇护所一般都设在秘密地点,任何外人不得探视。如果某个妇女暴露了地点,她就必须马上转移。所以她们不会透露凯瑟琳现在究竟被安排在哪一家庇护所。家庭暴力协防中心有24小时热线急救电话,受虐待妇女只要拨打,中心就会立即派车接至附近庇护所。庇护所免费提供吃住和生活用具,因为有些妇女逃出来时连外衣和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并且大部分带着小孩。庇护所的经费主要靠募捐、赞助,部分来自政府补贴。紧急庇护所最多只允许住45天。在这期间,根据各人不同情况迅速进行个案处理,帮助她们设计下一步生活。如果在这45天内仍解决不了的,就要转移到次紧急庇护所,在那里她们最长可以住一年到一年半。
  特里萨说,据统计,一个家庭暴力受害妇女,一般要离家出走或躲避7次,才能最后下决心离开施暴者。她还告诉我,美国的家庭暴力发生于社会各个阶层,有穷人也有富人,有的家庭甚至非常有钱;有白人,也有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我问她,在我印象中,美国历来有“女士优先”的传统,尤其是在好莱坞的电影中,乘车总是男士给女士开车门,吃饭总是男人给女人拉椅子……
  特里萨说,那些只是好莱坞的电影,其中不乏虚构和想象。实际上美国大男子主义以及由此导致的家庭暴力由来已久。“基督教女青年会”100多年前就在美国成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拯救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如今它在全美的分会越来越多,达3000个左右,而分会下设的“女青年家庭暴力协防中心”及妇女庇护所就更多了。
  有欧洲血统的杰西卡女士告诉我,美国主流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是从英国等欧洲国家带来的,现在这种现象依然严重,在她的周围,许多家庭主妇在家里什么都干。许多男人非常虚伪,在外面很绅士,回到家中就原形毕露,他们常把自己在外面所受的气发泄到妻子身上。
  造成家庭暴力日益严重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影响,施暴者多生长于暴力充斥的家庭,他们从小目睹父亲殴打母亲,长大后效法;其次是社会因素,男人酗酒、吸毒、赌博是产生家庭暴力的温床,还有文化方面,特别是电影、小说对催生家庭暴力的负面影响;再就是经济因素,家庭生活拮据,尤其是在整个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家庭暴力会更多。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女士优先”的背后——美国家庭暴力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