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年纪愈大愈拉不动,所以常常会听到家长抱怨:“我很想认真盯孩子功课,可是孩子不听我的,根本盯不动啊!”
小学时期的成绩,有很大的比例可以是家长的成绩,但父母的影响力最多只能勉强延续到初二,接下来就是靠孩子自己的打拼,所以,及早建立孩子的习惯才是根本之道。
“怎样才能把书念好?”这两三年来,不论是家长还是媒体,常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
大家都很急切地希望我能在几分钟内提供清楚可循的方法,最好有一二三四五的教战守则,甚至我怎么凶、怎么骂都具体量化,跟着照表操课就可以让孩子静下心来读书,下次段考立刻进步五名十名。
老实说,我没有任何妙方。
教孩子就跟天下所有事一样,是要下工夫花时间磨出来的。
帮助孩子找到读书的动力
我认为父母、师长想让孩子好好读书的秘诀,不是教他们“得到高分与好名次的方法”,而是协助他们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与习惯”,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篇章,说明如何从小帮助孩子建立基本观念,以养成良好习惯与态度。
能不能认真努力读书的根源,在于孩子想不想读、愿不愿意读,尤其孩子年纪越大,自我意识越强,家长很难再像小时候那样掌控孩子的行为作息。
我们一般所说的“读书方法”,只是技术性的表面层次。条条大路都可以通罗马,只要孩子有心想要追求成绩表现,不用教,他自己也会从各方面去学习钻研,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做有兴趣的事时,效率很高,也可以很专注。
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年纪愈大愈拉不动,所以常常会听到家长抱怨:“我很想认真盯孩子功课,可是孩子不听我的,根本盯不动啊!”
小学时期的成绩,有很大的比例可以是家长的成绩,但父母的影响力最多只能勉强延续到初二,接下来就是靠孩子自己的打拼,因此有些小学时的明星学生,若是因父母强力介入课业拉拔出来的“假资优”,或是倚赖父母监督没有自律能力,上初二初三后表现逐渐黯然,也就不奇怪了。
补习不是改善学业的最好方式
我今年五月到捷克旅游,同行有一位高阶退休公务人员,目前的工作是管理中途之家,让我十分好奇。
我向他请教,对这种一般印象中最难以管教的青少年,他们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付”呢?
他说,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需要时间和耐心。
这样的孩子通常十几年来,都是长期在缺乏关爱或错误管教中成长,需要给他们很多次的机会去验证,辅导人员和老师给他的规范和价值观对他是好的。几个月或一两年的时间,要去扭转十几年累积下来的负面影响,真的非常困难。
此外,他还提到这一类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情绪反应都是即刻的,比方说听到不顺耳的就呛声,被挑衅就动手打回去,想要什么就用抢的,因为他们只看得到眼前,无法想到未来并深思后果。
这方面也需要辅导人员一再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还有很多解决事情的方法,指导他们符合社会规范的处理方式。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为了达成未来的目标或避免不好的后果,他们必须学会“忍耐”。
我之所以举中途之家的例子,是想借此再次强调两点。
第一,好习惯、好观念的养成很困难,要改掉坏观念习惯更困难,尤其是从小养成的最是根深蒂固,所以我在文章中总是一再提醒大家,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从小开始”。
父母如果在孩子比较大以后,才惊觉孩子成绩退步或学习情况不良,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生活作息和读书状况,研究问题出在哪里,并检视自己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和亲子互动有没有应该改进的地方,不要第一个反应就是补习。
请家教或补习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我见过不少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送去补习班,花许多时间补了好像没进步,但不补又怕更退步,结果进退两难。
“从小开始”、“先紧后松”两大教育原则
读书、学习和练习,在未达到“从学习中得到快乐”的境界前,无一不辛苦。希望孩子具备“为了未来的远大目标而克服眼前枯燥困难”的能力,不论在物质和精神上,从小就不该给孩子予取予求、过于自由放任的溺爱环境。
为了更丰硕的收获而忍耐延迟“得到”的时机,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能力。想要什么就可以马上得到(更糟糕的父母是孩子没要也乱给一通),这样的孩子对事物的态度,就会只看得到眼前,无法前瞻远景目标,并为之忍耐努力。
因此,从生活教育训练出来的良好习惯与态度,对日后学习态度的养成非常重要,一定要“先紧后松”。从严格的生活教育做起,就不会养出有学无品的资优生,即使学业成绩不优秀顶尖,也会是个品行端正的好人。
掌握“从小开始”和“先紧后松”两个大原则,只要能够持续贯彻,父母要灌输孩子正确观念,协助建立良好习惯与态度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