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第三节 父母的教育分工

爱图集

我常觉得对孩子来说,再认真的教育,再用心的栽培,都没有和谐的家庭气氛来得重要,这是为人父母最不该轻忽的一门功课。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我认为需要分工,角色也应该区分,不要重复。例如,不要父母两个人都一起去盯功课、管作息;可以依据父母的工作状况、在家的时间和各自擅长的领域来做调配。尊重对方的责任范围,在孩子面前互相肯定,形成互助互补的同一阵线。

儿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陪婆婆去医院看诊,学校保健室阿姨打电话给我,说儿子发烧了,叫我去接他回家。因为当时我们在北投的和信医院,一时赶不回来,我就通知爸爸赶快去接小孩。

办公室离学校只有五分钟车程,结果二十分钟后他打来电话,急呼呼地说:“我不知道儿子在几年几班……” 我脸上真的挂了三条线:“发烧的小孩会在保、健、室、啦!”

父母最不该轻忽的一门功课

一直以来,我家爸爸或许知道孩子几年级,但从来就弄不清楚他们在哪一班。在孩子上中学以前,除了周末假期全家一起上馆子吃饭、出游,还有关于学校选择、要不要出国读书这一些较重大的事情,我先生没有管过孩子生活上或跟学校课业相关的任何事,全部由我一手包办。

他唯一会出现的日子只有小孩子的毕业典礼,连各类大小表演都不出席,所以以前学校日的时候,因为两个孩子同校同时间,我只好跑摊,一边各听一半,或拜托我妈代表出席一边。

对这一点,我倒没什么怨言,因为我父亲更离谱。我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去日本出差回来,买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衣服给我,却让妈妈和我捶胸顿足、抱怨连连……因为他买的衣服尺寸是七岁的!我还记得他不好意思地呵呵笑说:“这么快,已经十一岁了喔!”

我二哥小学时曾在一篇周记里写道:“我已经好几天没看到爸爸了。”二哥的班主任还因此约谈我母亲,以为我们有什么家庭问题。

其实原因是我父亲从事旅游业,工作时间长又应酬多,每天晚归晚起。我小时候常常已经上床睡了爸爸还没回家,但第二天一早上学时他却还在睡觉,所以有时还真的好几天碰不到面。

不过我们兄妹一直在一种幸福完整的家庭气氛中成长,即使我父亲很忙,我们也从来不会感到缺少他的关爱,我母亲也成功地扮演着我们生活上的支柱。

我常觉得对孩子来说,再认真的教育,再用心的栽培,都没有和谐的家庭气氛来得重要,这是为人父母最不该轻忽的一门功课。

不管大人的世界有什么状况,小孩子很敏感,却无法理解,在孩子面前应该要尽量心平气和地处理。家庭和乐,孩子就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孩子情绪稳定,身心自然健康,也不会学到恶言怨语或不良的互动模式。

孩子成长的安定力量

传统观念的家庭分工,爸爸就是要上班赚钱养家,妈妈煮饭带孩子做家务,我们家刚好比较符合这种情况。

我先生以前都不管孩子的事,在家只坐在书房计算机前忙自己的,所以我常开玩笑对他说,如果孩子在学校要画“父亲的画像”,可能只画得出他的后脑勺。

话虽如此,我还是很感谢他,因为他不应酬,几乎每晚都在家,让我在夫妻关系上不需担忧猜疑。孩子的成长印象中,父亲的角色也从未缺席,这对家庭来说是很好的安定力量。

常在焦虑烦忧状态下的父母,如果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教养时容易流于情绪化,一不小心就会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习惯了家里连续两代的大男人,这几年每次受邀演讲亲子教育方面的主题,我都忍不住要大大赞美前来听演讲的爸爸们,愿意花时间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

现代夫妻的关系不同以往,很多新好爸爸非常乐于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双方可以商量怎样分配扮演父母亲的角色,不过我还是比较主张责任需要分工,角色应该区分,不要重复。

例如,不要父母两个人都一起去盯功课管作息,可以依据父母的工作状况、在家的时间和各自擅长的领域来做调配。尊重对方的责任范围,在孩子面前互相肯定,形成互助互补的同一阵线。

教育的共识和原则

回头看来,我觉得当时先生不参与细节,让我全权负责也很不错。不同的人观念总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两个人都要管执行细节,很容易产生冲突。我们把大方向谈定以后,他就尽量不干涉我的处理方法,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少会为一些教养方式的小事争执不悦。

当然,我们还是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不过我们有一个共识和原则,就是绝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也不在孩子面前质疑另一半的教养方式。

若觉得有不妥处,我们一定会利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沟通讨论,得到双方可以接受的一致立场后,再由我出面执行。

习惯和价值观的建立需要长期的一致性,如果夫妻常对孩子发出不同的指令或为教养方式争执,小孩子不知该听谁的,就会进而质疑父母管教的正当性,甚至利用父母的对立见缝插针找靠山,这对教育来说会有长期性的不良影响。

学校老师常常称赞我两个孩子的个性成熟稳重,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在家里看到的父母立场都同步,有意见也是理性的讨论,从来不会因看法相左而吵得面红耳赤或吼叫摔门。

我先生心思细密,善于研究分析与长远规划,因此家里所有事情的大方向都由他来计划拟定,我则配合扮演执行者的角色。儿女上初中以后,爸爸开始会用对待大人的方式跟他们讲话,有时聊生活时事,有时谈人生学业的前景。

由爸爸来做这样的事,我觉得非常恰当,因为这是我所无法表现的一种形象与姿态。做妈妈的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不免杂务缠身,常常被迫太着眼于细节,要跟孩子谈“人生大事”好像比较没有说服力。

无缝教育,父母同一阵线

高中以后,很多抉择都攸关孩子的未来发展,爸爸的意见参与也越来越多。孩子们都很成熟了,所以大多数的事情,我们都是全家一起坐下来讨论并求取共识,同时协助孩子为自己的前途找出意义与方向。

于珺和伟庭都很喜欢这样的谈话,从中他们可以了解父母的用心,也会懂得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找出目标。

最近一位朋友聊到她认识的一对名人夫妻,说那位太太常为了先生太疼爱孩子而大吃飞醋,每每因此吵架。这样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气氛听起来不是很奇怪吗?于珺和伟庭小时候,因为我管得很严,也常常处罚他们,所以他们都比较喜欢跟爸爸一起玩,觉得爸爸什么都好。我一点也不在意,因为在教育方式和策略上, 我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既然我不得不扮白脸,那就由爸爸来扮红脸。

我小时候也觉得妈妈很啰唆,管东管西,还会处罚我,不像我爸那么和蔼可亲,从来都不骂我。但长大以后,我对母亲的敬意与爱意绝对不少于父亲,甚至会更加感念她日复一日的用心与付出。

若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应该要有意识地坚定同一阵线,携手并肩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有朝一日待孩子羽翼丰满,再一起欣慰骄傲地目送孩子独立远行。毕竟,父母子女间应该是单纯的亲与子两代互动,而不是复杂的三角关系吧!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第三节 父母的教育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