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妈妈,我好希望你再爱我一次

爱图集

幸知情感私董会闺蜜分享场 No.7

分享闺蜜:平安

我的父母,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自农民家庭,经历过最贫困的年代。父亲是爷爷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我的奶奶在父亲一周岁左右因病去世了,父亲由我的曾祖母抚养长大。父亲出生时双脚有些残疾,不会走路(10岁时通过自己的纠正,恢复了正常行走)。加上物质的匮乏,父亲从小极度缺乏必要的关爱和生存保障,导致他心智发展并不健全,木讷,懦弱,自卑,不灵活,不善表达。爷爷也从来没重视过父亲能否成家,母亲是通过亲戚介绍与父亲结婚的,她在家中排行老大,坚强且独立,外公在母亲高中毕业时因病去世,家里经济条件不及父亲家里。

父母结婚后生育了三个女儿,我是家里的老大。我们三个姐妹当中,我感觉我的母亲对我是最不喜欢,甚至反感。后来听我父亲提起过,母亲怀我的时候,算命先生曾说母亲怀的这胎是女孩儿,并且会和她的命相克。或许是受这个方面的一些影响,母亲似乎一直都不太喜欢我。

在我一岁半的时候,因为父母要外出打工,我被送到了外婆家抚养。记忆中,和外婆在一起的那段时间,是我童年最温暖的时期。冬天的时候,外婆怕我冷,怕我着凉,会给我盖上厚实的被子,夜里也会起来给我裹好,会经常做一些很好吃的饭菜给我。直至今日,我依然记得一些温暖的画面,感受到外婆对我的疼爱和关心。

快上小学的时候,我回到了父母身边。记忆中的童年时期,只要我稍微不合她的心意,就会换来她的踢打和责骂,即使是只有3岁左右的年纪,即使那个时候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我与二妹相差4岁)。我非常渴望母亲能关爱我,陪伴我,所以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只要母亲要外出,我就一定会哭闹着要跟着去,追着母亲的自行车后面拼命地跑。我上小学之后,会主动分担家里的家务,有些超出我的体力之外,我也用力做,并努力做好,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有条理,但不管我取得多好的成绩,考了多好的学校,我始终未曾被母亲正面肯定过。

母亲长期对我是冷漠生硬的态度,于是,我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和她相处的模式:我很冷漠地反击她,抵抗她对我的冷漠行为。我不会跟她主动沟通,遇到什么事情也不会跟她讲,在我看来,她从来不会重视我心里面在想什么。

幼年时的我经常为她的晚回家而担心。我模糊的记得一个漆黑的晚上,母亲抱着我急忙带我去医院,在去的路上她还不停地安抚我,我记得她急促的呼吸声和脸上的汗水。

到目前为止,母亲对我的一种能感受到的爱,是我在生孩子的时候,因为当时乳腺不通,虽然去催乳,但是还是没有太大的效果,母亲就一直不停地给我按摩、催乳、疏通乳腺,但是还是涨得很厉害,母亲就用嘴帮我把奶吸出来。我当时感受到了母爱,如此真切,泪流满面。

母亲帮我带孩子2年多时间,她对孩子非常尽心尽职,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累得白发都多了很多。现在母亲回了老家,为了她的宗教信仰,对还需要她照顾的外孙视而不见。这一点,我能理解,母亲已经帮了我很多了。我也能理解父亲的木讷,因为他本身没有感受过爱,所以他也不会爱孩子,母亲承担家庭的重担,其中的压力和无助,导致她脾气暴躁。

我今年三十一岁,有一个四岁的儿子。我和先生的感情很好,我们家庭很幸福。在我成为一名母亲之后,我体会到了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这种辛苦,所以在心底里面非常感谢母亲。我也很尊重母亲,她是一个非常坚强和努力的女性,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继承了她的这方面优点。

在理智层面,我知道母亲在养育我们和供养这个家庭方面付出了非常多的辛苦,因为我父亲的懦弱和木讷,都是母亲在苦苦支撑我们的家庭。她和父亲整天奔波,辛苦劳作,吃尽辛苦,为了供养家庭和我们上学。但是我心里一直觉得,她可以对家里面养的那些小猫咪、小狗狗都非常有爱心,但是唯独对我就是没有爱心。我知道我应该把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忘记,或者说淡忘掉以前母亲因为生活的压力对我的忽视,但在情感层面,我对母亲一直是一种很疏离的状态。尽管我一直也在为父母的老年生活储备资金,也尽量满足他们的物质条件,但我与他们在一起时,始终亲密不起来,除了必要的交流,基本没有其他的言语,打电话也没有多余的话语。这一点,我该如何调整呢?

我曾试着跟她沟通过好好讲话。但是,讲不了几句话,我们就重复到之前的模式,发生激烈的争吵。我该怎么办呢?

(一)你的内心,期望母亲为不够爱你的童年赎罪

潘幸知:争吵是因为,我们对彼此仍有期望。如果你对她没有期望,再想如何的争吵,都只能剩下沉默。

心底想放下,却执拗不过。一句“对外孙的视而不见”,是希望,她要为未照顾你的童年赎罪。

排行老大的她,没能得到男人显山露水的爱,没能得到女儿的爱,也许也曾没能得到父母的爱。她寄情宗教,寄情于猫猫狗狗,又如何不是一种无奈的退让。

母女是命中注定。无论她曾对你如何的不堪。请记住,今生你们是母女。

(二)简单,粗暴,沉默,是太多父爱母爱的底色

幸知在线情感沟通师小野:听完你的故事,我流泪了。被你的语言和故事打动,同时也联想到了我的父母。

你父母的形象,都深深地打着中国式父母,尤其是农村父母形象的烙印,你童年的经历,包括被寄养在外婆家,爱的缺失的经历,也是很多出生自底层的人所共有的一种经历,这种经历,是时代变迁、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和经历,不只属于你,属于过去,也将属于未来的一段很长时间。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都渴望和父母建立亲密的连接。然而,父母反馈给孩子的爱,却未必符合孩子的期待。从你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你父母,尤其你的母亲对你的爱,无论是她在深夜带你去医院,还是在你生子之后涨奶时,给你用嘴吸奶,这些毋庸置疑都是爱,也是你能感受到的温暖层面的爱。只是更多时候,母亲的爱,跟你的期待是有落差的,比如童年时期你渴望母亲能够关怀你,为了能够追随母亲,你追着在自行车后面拼命跑,你渴望母亲的肯定和表扬,但母亲从未给予过你,更多时候她对你的方式是指责和踢打。

这些爱看起来简单,粗暴,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很多父母为生存而奔波,在孩子和生计之间被撕扯,只顾得上养,而忽略了育,这是普遍的一个现象。我相信,这种撕扯背后,父母的心中也曾有过心酸,在你看到的母亲不顾你的追赶,骑自行车离去背后,一定有你未曾看到的一抹心酸,或许还曾伴随愧疚的眼泪。

然而,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辈们,又往往是拙于表达爱,羞于对子女说“我爱你”,不擅长和孩子沟通情感上的感受。他们童年所感受的爱,往往是不完整的,因家庭、教育等的差异,在爱的精神层面,大多是匮乏的,所以在对待自己的子女时,更多时候,他们用自己沿袭下来的一套语言和方式,默默地给孩子输出爱。

在童年时期,你和母亲之间缺少一个“爱的确认”阶段,你并没有直接从母亲的口中获得一种爱的确认,因此也会造成一种爱的缺失的错觉。在感受层面缺失之后,你也用一种对抗的方式和你的母亲相处,加深了和母亲之间的隔阂,母亲对成年之后的你,或许也有愧疚,也有距离感。但事实上,母亲的爱是一直存在的。

或许,当你放弃曾经建立的对抗和防御系统,勇敢地跨出那一步,比如尝试着和母亲拉手,拥抱,对妈妈说“我爱你”,“谢谢妈妈”等,向母亲靠近时,她也会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或许母亲在听到这些字眼,感受到你的爱的时候,她的一个情感的自然流露,或者一个更深的拥抱,或者仅仅是一句“妈妈也爱你”,就足以打开你内心这么多年的心结,在这个良性的互动中,完成你童年缺失的“爱的确认”的过程,而情感亲密的起点,也由此而始。

最后,送你一篇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牧沐的文章:《从30秒到30分,我用了整整十年》,她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困惑,最后通过自己的方式,达成了和父母的和解,促进了关系的融洽。

(三)你的情绪,阻隔了你和母亲的亲密

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李伟:在理性上,你深知母亲的不易,感谢母亲对你的帮助,也很敬重她的坚强和努力,即使她因宗教需要而不能帮你照看孩子,你也能理解和接受。但人类有理性脑和情绪脑之分,这些深知、感谢、理解和接受都是理性脑加工的内容;我们除了理性外,还有情绪、情感的部分,而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更快,也更为深刻和强大。

与母亲亲近是人的天性,越未被满足越渴望。可你早年离开父母,这本身就是很大的创伤,会与母亲疏离,与养育者亲近。回到母亲身边,你不仅没有得到日常的亲密,而是不满、冷漠、辱骂、踢打;你甚至通过超出自己负荷的努力得到你想要的,却连个表扬或肯定都没有。我想在你回到父母身边后,一定充满了困惑、委屈、辛苦和不满……这些情绪你可能并未完全意识到,但它们深藏在心里和身体中,这些情绪阻隔了你和母亲的亲密。

亲密情感的滋养是人类必须的营养,它的重要性不亚于食物;没有它,我们很难活得“健康”。所以,你的母亲会对小动物有爱心,这也算是她的一种感情寄托。很多没有和家人建立亲密关系经验的人,因对情感的需求,反而容易把感情投射到动物身上,因为这样的情感寄托比与人之间更容易些。

要想亲密,首先要破除内在的壁垒,去做一些让自己放松开心的事情,让自己的身体先习惯于放松;放松自己,好比抖散和抖落屏障,但是,产生屏障的内在机制不变,壁垒还会重新垒起。要深入解决、不再反复,还需要处理内在那些早年刻印下的受伤情感,使身心不再被痛苦牵扰,并注入幸福的积极能量,与母亲产生亲近感。

(四)即使做不到亲密无间,也不要有负疚感

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方娇:你不能决定母亲怎么对待你,但你能决定自己怎么对待母亲。同时在下这个决定的时候,一定允许自己:我不一定就那么亲密。让我去拥抱她我做不到呀,让我去亲吻她说我爱你妈妈,我做不到。说不出口可以的,允许自己做不到。用你的方式,你的表达,你们之间一定有属于你们之间的爱的语言。用你们的方式互相能懂,能明白的方式,就像你妈妈用帮助你吸母乳的方式,让你明白了她是如此的爱你。而这一切只有你们两个懂得,旁人是不知道有如此的感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不一定就必须得亲密无间,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亲密无间,如果努力过,做不到,那就不必强求自己一定、必须要像电视剧或者别人眼中的亲密。每个人相处的模式都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模式都不一样。每个家庭或者我们每个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最合适的距离,这个距离无论远近,只要你舒服就好。

想跟作者一样通透吗?想让自己的问题被情感咨询师免费解答吗?订阅微信公众号 sharpshow,留言给我们。在情感医生潘幸知和百位情感咨询师的引领下,成为有温度有态度有故事的人儿。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妈妈,我好希望你再爱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