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模式,决定于缔结关系者自身内心的需要。一些强烈需要密而不分的关系从容者,或者是依附性,或者是控制欲,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亲子关系模式的错乱,个性心理分化程度极低的人更需要缔结“共生关系” 。
一对恋爱中的年轻人,在相互爱恋了二年以后,由于男生不堪女生太多的“应该”提出分手的信号,让女生备受打击。
女生要求男生许许多多的“应该”中,包括每天晚上睡前必须例行道“晚安”,如果某一个晚上男生太累睡着了,那么女生就有可能嘀咕几个小时打扰男生不得好睡;“应该”的内容中还规定,在她需要与他交流的时候不分工作状态男生都得及时回短信,否则她就会怀疑他有偷情之嫌在见面时分接受审讯;更不可思议的“应该”中,女生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也必须要男生来帮助解决,违规后惩罚男生几个星期不能亲近她。就这样,经历了将近两年的纷争纠结,男生觉得身心疲惫,终于作出撤退的决定。
从这一对恋人密切关系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男生的心理空间受到了女生的严重挤压,近似于窒息的男生,能够维持两年的亲密关系已经相当努力了。
但是,女生觉得自己痛苦的原因,是自己两年恋爱中,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被男生占据了,她时时刻刻地想着男生,觉得恋爱中的男女“应该”是身影相随,合二为一。
那么,女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中近似于幻觉的想象呢?
个体对于亲密关系的依存度,与成长过程的经验密切相关,该女生在恋爱之前,与母亲相依为命,因为爸爸很早离开了家,她在上大学之前一直与母亲同吃同睡,即使上了大学以后,也会天天晚上与母亲互通电话交换各自的生活信息,母女亲密无间的情感关系模式,使她想当然地以为,如果我爱上了一个男人,也应该是母女关系的翻版。所以,有了男朋友以后,女生将过去依赖关系转移到新的恋人身上。他们在恋爱初期,由于两个人都离家在外,对于亲密感的强烈需求,紧密的关系帮助他们走过了一段孤独的大学生活。但是,长期下去,这种没有心灵空间的情感生活会挤压个人对于其它情感的需要,紧随窒息感使男生产生逃离的欲望。
从成长背景角度来看,缺乏父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内心缺乏安全感,在一切社交场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被关注被重视内心渴望,也很容易在恋爱关系中寻求补偿,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于男友的要求,定格在父亲的职责层面,要求他执行全面的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她由于习惯了的母女“共生”关系,没有独立意识的心理准备,当新的关系建立之时,转移性的依附关系自然派生,在一系列“应该”中绑架了男朋友的精神空间。
这一对小恋人,就这样被女生“应该”合二为一的强烈念头逼迫到最后分手的局面。
小嬅结婚十年了,丈夫有一份比较好的职业,他的薪酬完全可以富裕地开支家庭费用,因此,在结婚以后孩子出世,小嬅就接受丈夫的安排,放弃了原来的职业岗位,在家做起来全职太太。现在孩子也已经上小学,没有繁重的家务事缠绕,小嬅在无聊中要求重返工作岗位。但是丈夫坚决反对,他觉得,女人就“应该”呆在家里相夫教子,一次次弹核了妻子的请求,小嬅在争取无望的压力下忧郁了。
或许小嬅的丈夫与绝大多数的男人一样,将女人视为附庸,无意中绑架了妻子的精神空间。
婚恋关系位于人类生活最稳定最亲密的关系之首。但是,这种关系的两极连接着两个人,绝对不是物化了的关系模式。因此,双方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维持关系平衡的状态。这里的尊重,需要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友好地维系关系的发展,任何一方不得忽略对方的精神追求,否则就有精神绑架之嫌。
在很多的人际关系中,要达到尊重很不容易,比如亲子关系,家长常常以“为了你好”你“应该”或者“必须”这样那样的努力,这里的“应该”和“必须”就是去了个性化的强迫,所以,即使达到了某些要求也只是迎合了家长的愿望,而不是孩子自己的真正想要的。强烈的青春期的叛逆行为绝大多数由家长的精神绑架所为。
在职场里,一般的上下级关系中,普遍地存在着物化的关系模式,下级只有绝对服从的权利,没有精神上平等的权利,导致某些单位员工频繁跳槽甚者频频自杀的案例。
当然,人际关系模式,决定于缔结关系者自身内心的需要。一些强烈需要密而不分的关系从容者,或者是依附性,或者是控制欲,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亲子关系模式的错乱,个性心理分化程度极低的人更需要缔结“共生关系” 。
因此,我们可以从婚恋关系模式的发展中评价当事人的心理成熟程度,也可以从这种亲密关系的维持状态审定是否被“应该”虐待的可能。
*文章引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