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好夫妻互为对方的PAC,互换角色让婚姻充满情趣

爱图集

好夫妻互为对方的PAC,互换角色让婚姻充满情趣 (注:图片源自网络)

人性复杂多变。每一个人,面对不同的情境和人物,会流露出自己不同的性格侧面。比如,一个事业有成、年逾不惑的中年人,在慈爱的父母面前,会不由自主地撒娇装憨,宛若孩童;在职场和同事面前,则尽显其稳重﹑干练的成人样;在孩子面前,又会变成宽严有度的父母。

成年人在不同的人面前流露出的三种状态,简称为PAC。P是指父母(Parent)态A是指成人(Adult )态,C则是儿童(Children)态。同一个人,不但在不同的人面前可以流露出不同的情态,即使是在同一个人面前,也可以因心境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态。

《后汉书·列女传》中有一个断织劝夫的故事。大意是:河南郡的乐羊子出门寻师求学,一年后回到家里来,妻子一见面便问他为什么回来。他说:“出门久了,想念家人,没有别的原因。”妻子拿刀走到织布机前,正色说道:“这匹绸子是由蚕茧生的丝,一寸一寸地累积织起来的。如果将它用刀割断,则前功尽弃。你去求学,每天都能懂得一些新的学问,养成美好的品德,如果中途而废,与刀断匹绸有什么两样?”乐羊子被妻子这一番话感动了,立刻回到老师那里,勤奋苦学,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这里乐羊子的妻子更像严母,有理有据,循循善诱,使得乐羊子迷途知返。但如果她只热衷于扮演严母的角色,肯定也会使丈夫反感。所以,这种角色是情势所逼,见机行事的结果。

知名学者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这篇文章中,用相当的笔墨描绘了为人夫为人父的钱钟书“痴气”的一面。比如:他们夫妇在牛津时,钱钟书午睡,杨绛临帖,写着写着困了,就睡着了。钱恰好醒来,见杨睡态可掬,就饱蘸浓墨,想给杨画个大花脸,刚落笔就惊醒了杨。杨绛费了很大的劲儿,差点洗破脸,才洗掉脸上的浓墨。意犹未尽的钱不敢再在她脸上搞恶作剧,却给她画了一幅肖像,上面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此情此景中的钱钟书,不再是一个学贯中西﹑文才斐然的大学者,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顽童,是儿童态的钱钟书。

这两个例子,说明PAC理论同样适用于丈夫。即丈夫在妻子面前,可以根据需要自然而然地充当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儿子使他放松,丈夫使他成熟,而父亲则满足他的大男子主义倾向。三种角色的变换,可以使他的多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情趣盎然。

同样道理,妻子在丈夫面前,除了是温婉可人的妻子外,也需要不时客串一下妈妈和女儿的角色。假如妻子言行举止像孩子,事事都仰赖丈夫,丈夫会觉得心累和厌倦;妻子一直像严母,丈夫会觉得压抑;妻子一直是温雅端庄的妻子,千篇一律,丈夫会觉得枯燥乏味。

因此,要使婚姻有新意,生活充满乐趣,夫妻都应该根据对方的情感需要,恰如其分地在PAC三态之间转换角色。比如,一方情绪很好时,另一方跟他(她)撒娇、耍赖,搞点无伤大雅的恶作剧,会逗得对方心花怒放,给婚姻增添不少情趣;当一方为琐事烦心时,另一方的温柔体贴和善解人意会让对方烦恼顿消;而当一方对自己放任自流,自暴自弃时,另一方应像乐羊子妻那样,抓住要害,苦口婆心,可以使对方幡然悔悟,迷途知返。

所以,好夫妻应该互为对方的PAC,轻松地游走在父母﹑配偶和孩子三个角色之间,满足伴侣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时而轻松惬意,时而激情澎湃,时而舒适安然。这样,婚姻自然能稳定持久,散发出迷人的馨香。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好夫妻互为对方的PAC,互换角色让婚姻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