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家长不改作风会加深代沟

爱图集

晨报教育新闻刊发《爸爸,我们之间有10.3个代沟》,讲述了一位叛逆少年与父母QQ聊天,诉  说对父母的诸多意见,该文在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多位父母当日来电,反映与孩子的深度隔阂,表示面对横亘在自己与孩子间的这条代沟束手无策。

昨日下午2时至4时,由晨报与市教科院联办的“家长热线”第18期开通,特邀省实验中学高级心理咨询教师耿喜玲,与父母一起探讨“如何跨越代沟,化解亲子矛盾”。

■症结一:以暴制暴

【当前困扰】:怎样淡化敌对关系,让儿子重新接纳自己?

【主诉人】:秦先生

17岁的儿子读高二,天天看着他背着书包上学,学校却说天天看不到他,还几次提出担不起责任,要我们把他领回家。

为搞清楚儿子到底干什么去了,他妈曾几次跟踪,发现他在外面交了些不良朋友,几个人成天泡在网吧里。他妈劝了多次,但儿子总是口头答应,转身又钻进网吧。

有一次,他找我要钱说交什么费用,我知道他其实是想要钱玩游戏,一时火急动手打了他,父子俩扭打成一团。

此后,父子俩就仿佛成了仇人。他不再理我,只要我在家,他就扯理由往外跑。大半年了,老实说我心里难过极了。

【专家开方】:

建议家长先进行调查和分析:孩子突然迷上网吧的原因是什么?是遇到学习上的“坎”迈不过去了,还是人际关系上的“坎”迈不过去。

其次,多些理解和宽容,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在耐心批评教育后给予安慰,鼓励他振作起来,改正不良习惯。对行为不良的孩子,要多给予爱抚和关心,不能心生厌恶,要满足其希望得到父母抚摸、拥抱的心理需要。这不仅能加深亲子之情,也能使孩子变得听话,懂道理。另外,孩子需被人接纳,归属于他所在的社会、家庭、班级和同伴,否则,孩子易在寂寞无聊中引发不良行为。

■症结二:偷窥隐私

【当前困扰】:儿子是不是早恋了?如何给他提个醒?

【主诉人】:胡女士

儿子读初三,隐约觉得他有些事瞒着我们。回家后,他喜欢躲在房里捣鼓电脑,具体在做什么不清楚,但可以确定并非如他所说在“查资料”,很可能在和人聊天。

前几天帮他整理书柜,在一本书里发现了一封信,是他写给一个女孩的。信中表达了对那个女孩的爱慕之意,写得情真意切。

我想找儿子谈话,但又怕露出马脚被他发现我偷看了他的信。

【专家开方】

首先建议家长调整好心态,相信孩子虽对那个女孩有爱慕之意,但那纯属青春期情感特征的正常表现。孩子自己能处理好友谊与爱情、学习和情感的关系,只有在相互理解、信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孩子才会敞开心扉。如果只是想给孩子上堂课,教训他,再好的切入点也不会有好效果。

中学阶段的孩子,因生理发育,不论是男是女都有不少“难言之隐”。另外,独立意识的增强,使他们不再像孩提时那样依赖父母。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增强,社会实践在扩大,要自己去体验世界。他们与家长的年龄、兴趣爱好、社会经历不同,从而产生了闭锁心理。而在同龄伙伴中,他们能敞开心扉,愉快交流。

再则,自我意识的发展导致青少年产生了许多独特想法,这些想法往往被家长认为是“幼稚”、“想入非非”。为免遭耻笑,孩子被迫将自己的想法和内心秘密封锁起来。

家长都经历过青少年时期,却往往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孩子管得过多,引起了孩子欲摆脱父母的抵触心理,于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症结三:贬低自尊

【当前困扰】: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如何帮孩子适当减压?

【主诉人】:周女士

儿子16岁,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顺利考入重点高中。为给儿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想办法将他送进了实验班。

这次摸底考试,儿子考得不理想,在班上处于42名,情绪很低落。为让他宽心,我告诉他,“不要背上包袱,我不求你当‘凤头’,只要好好学,不考最后一名就行了。”岂料儿子马上脸色大变,一声不吭钻进了房间。

【专家开方】:

许多家长花钱、求人将孩子送进重点学校或重点班,说是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可有的结果大失所望。失望根源在哪?主要是家长的期望值定得不对。

对考得不理想的孩子,竟说出“没什么,只要不考最后一名就行了”,这种减压方式会令孩子的自尊心大大受挫,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孩子考试失利,最需鼓励及新的成功体验,而非“假减压实施压”的口头安慰。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现状,认真考虑孩子的选择。

■症结四:揠苗助长

【当前困扰】:为什么那么好的学习环境对儿子一点带动作用都没有?如何再帮儿子一把?

【主诉人】:黄女士

儿子成绩本不好,中考分数刚达到普高线,只能去一般高中。我们通过借读的办法让他在原校保留学籍,到另外一所示范高中学习。

但一年下来,儿子不仅学习没上去,还搞坏了习惯,从不做作业,一回家就关在房里玩电脑,结交的也是一群成绩摆尾的孩子。

他不肯学,我们比他还急,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他总是吊儿郎当地说:“不是那块料。”

【专家开方】:

生活中,好心帮倒忙的家长并不鲜见。孩子根基不好,家长一厢情愿“推”其进重点高中,这不能不说是失策。

基础较差的孩子进重点学校,能否跟得上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不懂的问题太多,孩子会不愿求助于老师;也很难向成绩好的同学开口,因为怕被人家瞧不起。这可能造成连锁反应:上课听不懂,下课就懒得做作业;怕被优等生瞧不起,就找同层次的孩子对话;学业上空虚失落,就想办法从网络上寻找寄托。

家长要理解,孩子“潇洒”不学习的背后,内心也很痛苦。家长需将厌恶孩子的情绪收拾起来,用宽容的心去接纳他,孩子才可能将他心灵深处的点滴告诉你。

■症结五:缺乏信任

【当前困扰】:如何才能让女儿跟自己说实话?

【主诉人】:程女士

女儿没让我操太多心就考上了重点高中,成绩不算拔尖,但还比较稳定。现在读高二了,按说该更投入地学习,我却发觉她越来越爱打扮。

据她的老师透露,女儿的确跟班上两个男生走得比较近。对此事女儿却只字不提。

我不好直问,只得旁敲侧击。有时会借一起去买衣服时套她的话,她会故意装傻,后来干脆不跟我一起外出休闲。

如果真有那种倾向,我们早点知道也好帮她驱除杂念,要不然肯定会影响到学习,到时就后悔莫及了。

【专家开方】:

中学生异性间交往肯定会影响到学习的说法不正确。建议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前,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对孩子间的交往进行分析。

青春期孩子异性交往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正常的异性交往。他们觉得与异性交往很愉快,因此愿意与尽可能多的异性交往。这既有助于孩子在交往中学习、体会和掌握自己与异性不同的身心特点、性别角色、行为规范,学会承担与自己性别角色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又有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对此不必忧虑。另一种是反常的异性交往,它带有鲜明的专一性,即把交往的感情倾注在某个特定的对象上,且更愿意在私下进行。这种交往发展下去可能走向“早恋”,必须注意。

对后者,家长要关心和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在一些交往中出现亲密、专一的倾向,是纯真感情的自然表露,这与道德品质没有关系。家长不要把问题看得过分严重,也不要过分斥责孩子。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会理解。

当然,孩子一般有个反抗期,即激烈反对家长干涉。在家长讲明道理后,她可能保持沉默,沉默可能是反思。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个改正的过渡期,允许孩子有反复。可以引导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等转移其“兴奋点”,必要时可请老师或孩子心目中威望较高的人配合,但须谨慎小心,不要到处张扬。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且对孩子成长毫无益处。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家长不改作风会加深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