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家长要放下"老子"角色 学会"示弱"!

爱图集

  面对青春期孩子表现出的叛逆行为,家长要学会把自己从“老子”的角色上放下来,要学会对孩子“示弱”。面对青春期孩子表现出的叛逆行为,家长要学会把自己从“老子”的角色上放下来,要学会对孩子“示弱”。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就要从改变孩子的“心”开始!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重塑孩子的“心灵”,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与培养。

  那么,在幼儿期、少儿期、青春期这三个重要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呢?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完成这些任务呢?

  幼儿心理依恋期:

  多爱抚、多拥抱、多亲吻

  这段时间,孩子心理成长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完成依恋转移,即由对自我的依恋,向对母亲的依恋或他人的依恋转变。

  在这个时期,假如母亲性情暴躁,动作不细致,对孩子疏于照管,经常让孩子处于口渴、饥饿、寒冷、潮湿等不安状态,那么孩子就不能与人形成良好依恋。这种情况还会使孩子出现心理发展滞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自闭。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完成幼儿期的这种依恋转变呢?

  幼儿期孩子心理依恋的完成,仅仅是有食物吃是完全不够的,他们还需要父母的拥抱、亲吻、爱抚等肢体抚慰,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父母的接纳、温暖和爱。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才能与父母、与他人,形成信任、安定、亲密的依恋关系。

  事实上,这段时期孩子依恋的完成,一般都是妈妈协助他们完成的。除哺乳、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环境之外,还需要妈妈不断地对孩子进行爱抚、拥抱和亲吻,并不时地轻声与孩子“说话”,让孩子感知自身之外的世界,感知母亲的存在,感知他物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依恋就能很好地完成。

  少儿自我认同期:

  寻找一切时机鼓励孩子

  现在,很多五六岁,甚至七八岁的孩子,还常常有这样一个坏毛病:不喜欢去幼儿园或学校,整天跟在妈妈的身边。而且,除了妈妈之外,他们不愿意跟任何一个人在一起,包括爸爸。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地完成少儿时期的心理发展任务。

  进入少儿期之后,孩子要完成的心理任务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妈妈完成亲密分离,即孩子要从对妈妈一个人的依恋中走出来,开始接纳爸爸和其他人。因此,在这一时期,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与其他人接触,特别是爸爸,一定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并不时地鼓励孩子。另外,家长还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多些接触,以帮助孩子完成与父母的亲密分离。

  事实上,在孩子与父母完成亲密依恋的同时,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世界,并试图从社会或学校那里寻求认同。而这时,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也开始建立起来,如自尊、自信等。

  因此,在这一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自我认同。当然,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完成正确的自我认同。

  此外需要父母们特别注意的是,除了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感之外,在少儿期,孩子的心理发展任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控。

  青春叛逆期:

  家长适当示弱与让权

  青春期是指从12岁到18岁之间的那段时期,是介于少儿期和成年期之间的一段特殊时期。心理学极度重视这段时期,认为至此人生发展到了新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期。然而,一提到青春期,很多家长就会头疼,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家长会突然发现,孩子变了,变得不顺从、不听话,他们的行为甚至可以用不可理喻来形容。

  家长应该学会“让权”。

  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开始反抗家长,其实,这都是由于他们身上的成人感在作怪。这种成人感使他们不再喜欢家长的束缚,因此这时,家长不妨分一些权力给他们,让他们过把成人瘾。

  当然,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家长分给他们的权力要适度,比如,允许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但要把安排表交给家长一份,以供监督。这样既给了孩子权力,又考验了孩子的自制力,同时还不会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可谓是一箭“三”雕。

  家长要学会“示弱”。

  面对青春期孩子表现出的叛逆行为,家长要学会把自己从“老子”的角色上放下来,要学会对孩子“示弱”。

  也许有家长要问了,向孩子“示弱”会不会助长孩子的嚣张行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并不会。所谓向孩子“示弱”,并不是全盘肯定孩子,而是先肯定他们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他们的缺点。它代表着一种教育态度,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优点,并时刻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它又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先扬后抑。

  摘自《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家长要放下"老子"角色 学会"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