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妈妈在做蛋糕,孩子伸手帮妈妈搅和,妈妈当然很生气,于是拉过孩子的小手打了一顿:“你看,把这么好的蛋糕都给糟蹋了。”“妈妈心里其实更爱蛋糕。”孩子会这么想。
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呢?妈妈先问孩子:“你为什么搅和?是在帮助妈妈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把孩子的手洗干净,跟著妈妈一起搅拌,并且要谢谢孩子帮助妈妈,强化孩子帮助妈妈这一个优良的行为。
如果孩子就是说:我觉得好玩儿。那么妈妈带你到沙堆里面玩儿,或者给你玩具玩儿。食物是吃到肚子里面的,不可以做玩具。或者你的玩具掉在里面了,那么你把它捞出来……总是,强化你对孩子的爱让她感受到,并且尽量给孩子一个好的指引。
孩子在地上跑的时候,妈妈说:“别跑了,撞坏了家具怎么办?”孩子会认为,妈妈更加关心家具;如果这样说:“别跑了,被家具撞伤了怎么办?我一会儿把你带到游乐场离去,哪里有大一点的空间让你玩儿。”孩子会认为妈妈更加爱他。
关系的疏离产生不信任,妈妈打孩子,会有效果短期的效果。妈妈打孩子是希望产生效果,没有方法,只有唯一的短暂的方法,父母的技巧,不许做这个不想做那个,当说不许的时候就要想镇压孩子的一股力量,越是不许孩子就越被动,当孩子接受了很多不许不许的信息之后,信息就形成了。当跟孩子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时候,孩子其实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让孩子有正确的指令,孩子才能知道怎么做,要有清晰的指引。跟孩子沟通的时候,避免说“不许”做什么。当你不允许一件事情的时候,在心理学上面思想和情绪就会矛盾,两者之间就会混乱。把“不许做”变成“可以做”的话,就会增加力量。
帮助孩子解决情绪问题,抑或是我们自己解决问题:情绪比理智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