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亲子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爱图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进入2l世纪,人们对婴幼儿的早期关心和发展.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在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上也大有提高,人们普遍感到对婴幼儿这一个人类的特殊群体,应当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为此,亲子教育、亲子关系、亲子交往,亲子游戏等概念和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实验不断出现,这需要我们去加深理解和正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生婴儿在他们降临世界的第一天起,就能得到科学的哺育和温馨的关系。

  一、亲子教育概念的提出

  亲子教育概念在大陆最先见于《亲子学苑教材》,在此书的序言中有五处提及:

  1亲子教育是一种国际最新发展趋势;2亲子教育是一种新兴事业;3.亲子教育是一个过程;4.亲子教育需要课程和教材;5.亲子教育要有一支负责指导的工作者队伍。这些提法都很好,可惜,对亲子教育的本质内涌和它的功能,均未涉及。

  据我们所知,亲子教育的实践先于概念的形成,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它在世界不少国家已作为一项新兴的教育事业提了出来。它随着生命科学、神经科学、社会生态科学和婴幼儿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研究新成果的增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人认识到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必须要以教育为本;其基础是家庭的早期教育。而家庭教育理念又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由此产生了新的教育理念:由原本以父母为中心,以成人需要和期望为家庭教育重点,正在被以子女的发展为本,以子女发展需要为基础的亲情互动为家庭教育主要模式的亲子教育所替代。它使家庭教育更科学、更民主、更有成效、更能反映时代的需要,使子女身心发展更健康,使父母与子女情感更融洽,使家庭生活更幸福,使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更高。

  在大陆还有一个特殊原因是:由于独生子女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带来了父母与子女的种种特殊心态和特殊要求。加上,近几年来,家庭生活水平和家长学历层次提高等种种原因,家庭教育由原来的粗放型正向精致型方向发展。人们对高水平、高质量、多模式的早期教育要求十分强烈,上述需要首先在较高层的年青妈妈的心态中得到反应。

  二、亲子教育本质内涵的阐释

  我们认为,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它包含有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两个主要部分:一为“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二为父母“如何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于关系”的高情感教育。由过去“教育子女为主,转向以父母自我教育为主;由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所代替;教育方式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因此,它提高新生一代基础素质的带有特殊意义的早期教育和具有特殊形式的社会教育。

  亲子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作为亲子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它具有自然的血缘性。亲子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对下一代的关怀,它存在着特殊的血缘和亲缘的关系,这一关系决定它的维系上的自然性、亲密性和永存性。

  婴儿降生于世,虽然在肉体上与母亲分离了,但它与自己的亲生父母的关系还是永存的。从遗传学角度来分析,它具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辞海》在解释血亲和血缘时报道: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分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在我国不论父亲和母亲的血缘关系,都在血亲之列,并对虽无血缘关系,却因收养关系而产生的与血亲相类似的关系.赋予实际上的血亲地位,如继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依法视同血亲关系。”有人在解释血缘关系时写道:“血缘关系是由血统遗传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联系。”这种关系是出人的出生自然形成的。它给彼此关系带上了自然性、共同性和亲情性。

  由于有血缘关系,所以在生理上有遗传性,它给体态肤色、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动作习惯上带来相近或相似,以至机体内部的生理特征,如器官的构造、代谢的机能等等.也有相近或相似,这种天然上的相同与相似性,给人们在情感上带来了更深的亲情性。亲情是亲属之间基于血缘自然关系而形成的相互依存、信赖、亲近、眷恋的感情形态。母爱是血缘亲的典型,它带有明显的自然天性.她对新生婴儿,会无条件地给予爱护、关怀和体贴。这一切.为成长中的婴儿提供了一种血缘的、无条件的以至无私的母爱。父爱与母爱一样,由于同有血缘关系,所以同有一种强烈的亲情之爱。

  亲子教育中的血缘关系,主要是指直系血亲中的父亲和母亲。同时,也包括父亲和母亲中的其他血缘关系,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以及叔伯、阿姨、娘娘、舅舅等旁系有血亲者。此外,对无血缘,却因收养关系而产生的与血亲相类似的关系,赋予实际上的血亲地位者,如养父母,既有法律上的保护关系者,也可列为亲子关系中所涉及到的亲缘性。

  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血缘关系对个体成长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由于父母与子女有特殊的亲缘关系,它给予子女以先天性的遗传因子,加上孩子出生后和父母共同生活,使这种关系亲上加亲.这给亲子教育提供了种种有利的前提和情感的基础。

  第二,亲子教育的内在机制在于它具有独特的亲情性。情感心理学研究证明:亲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是个体精神力量的支柱。每个精神生命的质量和完满人生之路.起步于早期的情绪与情感生活状态。婴儿的哭声是呼唤母亲的接近、照顾和抚爱。这种婴儿早期的亲情性的反应,正是种族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特殊意义的生存能力,也是血缘性因素在情绪、情感中的体现。这种人类早期的亲情性的反应,是婴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婴幼儿得不到父母亲的亲情上的爱抚,就会带来发育迟缓,疾病增多,感情冷漠,性格孤僻??这一切,“追溯其原因,往往是早期感情上的适应不良改造的。”亲情对婴幼儿早期发展.具有认知发生上的动力性、行为调节上的监控性和生命价值上的享用性,为此.亲子教育要把握这一内在机制,给婴儿心理底色上打上亲情性的暖底色,这将给幼儿未来的社会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迹和满意、愉悦的基础情调。

  从个体情感发生学来看:婴幼儿情感发生起源于父母的亲情性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胎儿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当胎儿在母腹中躁动时,一种微妙而神圣的亲情注进了母亲的血液中,引起母亲的兴奋、关切和特别的爱。因此,母爱是人的情感幸福的源泉,是维护内体和精神健康的保证。对此,我们在亲子教育中要特别珍惜、珍爱这自然的、宝贵的亲情资源和人类特有的精神财富。

  冰心把母亲比作夜晚的月光,总在爱光中进入梦乡;把父亲比作早晨勇敢的灿烂的太阳,在阳光照耀下走向世界。事实上.父亲也是婴幼儿积极情感满足的重要源泉之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保证。

  父母对于女的亲情爱是一种带有最潜隐、恒久、深沉而无私的爱。它给亲子教育以自然性的基础,保持终生、永不枯竭。关键需要早期孕育。

  第三,亲子教育的效应上有明显的早期性。亲子关系与亲子影响带有长期性,但亲子教育的效应上具有明显的早期性。人类生态学研究证明:人的成长与高等动物一样,都有着关键期。在关键期间,机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即使细微的刺激也能引起显著的反应和变化。

  因此,关键期卫称为“敏感期”和“最佳期”。父母的亲情影响和于女对父母的依恋,大量研究证明:婴幼儿时期是依恋感形成、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家营遍认为:依恋是个体生命早期的情感联结,是婴幼儿与抚育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它对于激发父母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形成婴幼儿最初信赖的个性特点,具有重要的影响。母——婴依恋印刻于出生之初,它有一个自然依恋向社会依恋,从无区别的依恋到有区别的依恋,从范围较小的依恋向范围较大的依恋的发展过程。父母与子女亲情感的形成,有它特定的早期性,一旦错过,将会终身遗憾。

  此外,人的一生从感知觉、动作技能到人格模式等最佳教育的关键期也都在婴幼儿时期。因此,早期的亲子教育在整个人生的进程中和教育的效应发挥上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第四,亲子教育在交往模式上,具有特别亲密的互动性。

  婴儿降临人间.从本质上说,他既是一个生物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处在各种社会物体、媒介和关系的包围之中,与多方面的接触者发生者联系.在不断的交往活动中,吸收,形成着各种社会文化知识,发展着自己的能力、语言、情感、社会行为、道德规范、交往经验、人际关系和性情品质等等。交往主宰着婴幼儿的生存空间和维系着与父母的种种关系。交往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父母对子女单向的生活上的照顾,它包涵的内容和职能极为丰富。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0—6岁是婴幼儿的社会交往的发生发展期。最早是与成人交往,他们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主要体验是摆脱孤独感。有研究表明:2—3个月时,婴儿的哭除了饥饿和生理上不舒服之外,还在于需要依恋和安全,一旦有人走近他的身旁,婴儿哭泣就会停止。这是早期交往需要的满足。

  婴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主要交往对象是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研究表明,母亲在与于女交往中,给予最多的是抚育、照料和丰富的情感反应以及言语教导、具体示范、行为榜样、平时鼓励与错误纠正等等。其中,母亲对婴幼儿的交往态度和丰富而又积极的情感交流,对子女未来一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情感具有奠基性的影响。

  父亲与子女的交往具有母亲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父子交往内容偏重于游戏、游玩和学习指导等活动,具有更多的认知性和活动性交往内容。方式上偏重于身体运动、户外活动和科技工艺性活动等,它具有更大的活动量和更强的刺激性。父亲在与子女交往中,常常成为子女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和品行的榜样。

  婴幼儿在与祖辈的交往中,常常会受到祖辈无微不至的关怀,既有安全感、关怀感,也有束缚感、拘谨感。由于祖辈照料的周全性,容易产生保护过度,放手不足,造成孩子交往上的依赖性.会影响未来一代独立性的发展。

  现代交往理论认为:交往具有互动性。互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亲子教育的核心因素,亲子教育成效的关键不在于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训练和培养,而是一种互动性的交往,父母对婴幼儿的温馨和亲密性交往.可以使他们从小获得身心发展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它不仅可以消除婴幼儿的紧张、不安、恐惧与焦虑,而且还可以使婴幼儿的积极性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在未来的岁月中,为发展其完美人格和建立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奠定基础。

  第五,亲子教育的载体耍突出其活动性。活动是孩子的生命.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蹦蹦跳跳是他们的快乐之源、健康之本.也是他们发现新异世界,满足好奇倾向的来源。活动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增长婴幼儿的体能,促进骨骼、肌肉及各种身体器官的发育;括动又是智能发展的中介因索.通过活动不但增进运动动作的灵巧性,发展运动技能,还可以促进知觉的发展.注意的选择性与集中的发展,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此外.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婴幼儿活泼的心态,给他们带来欢乐,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的满足,还可以克服情绪的紧张和消除愤怒,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在婴幼儿时期的亲子教育要突破传统意义上所惯用的“教育”范畴。事实上.早期的亲子教育不在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而在于更好地了解婴幼儿的天性,让父母与子女一起在有情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增强彼此的情感,促进其身心发展。对年青的父母来说,可以在亲子活动中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熟悉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轨迹.从而更好地与孩子一起成长。

  由此可见,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的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抚育者的互动性和活动性为其核心的内容,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爱护其身心健康,使其潜能得到早期的适度开发和个性的适切培养,使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它主要由亲子互动的亲情教育和父母尽职的亲职教育两部分组成.它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它既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又是终身教育的起始工程,它对于个体发展将会终身受用,而对家庭幸福和民族发展具有功德无量的奠基功能。

  三、亲子教育的功能

  亲子教育主要有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的两大功能。

  (一)亲子教育中的亲职教育功能的发挥。

  在台湾家庭教育强调“亲职教育”,重视培养正确教养子女的态度,增进父母管教子女的知识、能力和改善亲子关系,在其课程中,有认知学习、技能学习以及情感的学习。

  大陆亲子教育重视“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明自从孕育新生儿那刻起就应使之步入健康成长的轨道,从而把提高出生入口素质的工作落在实处,把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工作傲到源头上。”

  不少地方亲子教育实践证明:亲子学苑已成为一所双休假日的特殊学校.成为年青家长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能配台在开开心心的游戏话动和平平常常的生话中,以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到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对亲子游戏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特殊功能都有了较深刻的领会。于是,不少家长能自编游戏.与孩子共玩同乐,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亲子教育中的亲情教育功能的发挥。

  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都带有非常浓厚的情绪色彩.亲情对婴幼儿的行为有直接指导性影响。父母鼓励性参与婴幼儿的游戏恬动,会使他们的心理状态起到激发、驱动、支配和制约的作用。在父母关注性的参与下,婴幼儿的情绪愉快.做什么事都积极.乐于学习,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如果缺乏亲情的鼓励,他们会什么事都不想也不爱动。就会对父母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认为亲子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亲情教育的功能.把亲情性参与贯穿于婴幼儿生活的全过程。要摆脱当前在亲子教育中,由于受到功利主义和唯智主义的影响,过多地强调智力的早期开发,而忽略家庭生活中丰富的情感资源开发和婴幼儿的情感发展。

  我们在亲子教育指导中,重视亲情教育功能的发挥,把亲子关系中建立亲情关系放在首位,作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智能开发,几个完善的前提和保证。根据婴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我们提出的亲子教育中的亲情教育模式是“三亲、三和、四自”教育,三亲是:距离要亲近、教育要亲切、关心要亲热;三和是:态度要和气、方式要和顺、交往要和谐;四自是:要让婴幼儿在自由自在中玩得开心,在自说自话中鼓励开口,在自作主张中逐渐开窍,

  在自由活动中给予开胃。这一教育模式的实践使人们感悟到,只有研究婴幼儿的心理需要,给予适切的满足,就能建立起亲密、亲爱、亲热的亲子关系,在教育上也能得到超常性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概括为这样一些体会:“亲子教育以亲为主;亲而不教,也有成效;亲而又教.效果更好;不亲而教,等于无效。”

  为了确切地评估亲子教育的实际效果,我们最近在几个医县的幼儿园就亲子教育在家长的教养观念、育儿方式方法等方面所起的变化作了调查。其结果表明:通过亲子教育的指导.许多父母在教养观念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由从前重养轻教的观念转变为以教为主、教养结台的新理念的树立;2.由过去不重视早期教育.认为“无病就是好”的观念转变为婴幼儿早期教育禽早愈好,要“从零岁开始”的科学育儿观正在形成;3.由过去对婴幼儿心理特点一无所知的“育盲者”.转变为重视婴幼儿心理特点的研究者;4.由过去重智轻情绪转变为智情结合,关怀孩子全面素质提高的抚育者;5.由不能与婴幼儿的游戏活动的冷漠者,转变为共玩同乐的积极参与者。

  在育儿方式方法上,也出现了五多一合理:即观察孩子活动,研究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多;对婴幼儿成长鼓励表扬多;亲近子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多;自编亲子活动游戏多;学习育儿科学知识.订阅育儿书刊者增多了;许多家长对于女成长的期望值,也逐步莳向合理。

  亲子教育带来了上述的变化和进步,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亲子教育的理论研究薄弱;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亲职教育等关系还要进一步加以疏理;国际比较研究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位置;在研究方法上还没有有效地采取民族志研究法,对亲子关系、末于教育及有关家庭教育中的种种文化现象没有进行详细地、动态地、情境化地作出分析,目前还停留于经验和感受层面;从操作层面上看,亲子教育的目标还带有一般化、内容体系不完善、方式方法不够多样、家长参与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社会宣传力度不大等。因此有人建议亲子教育应当立法,给予法律保证、组织保证和经费保证。

  作者:胡育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亲子教育的内涵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