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教授辛涛指出:“最直接的带给孩子最大伤害的往往都是年轻的父母们。”辛教授把长期研究总结出的有关于年轻父母们对孩子一些不尽人意的行为一一列出,并提出批判:
批判之一:轻言分手
“夫妻离异后受到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孩子。”其实这样的话不用专家说,许多为人父母者也早已心领神会。然而,夫妻双方在谈及分手时,却有很多人顾不得会伤害到孩子,只是一味的想到结束自己的婚姻,重新开始生活。2002年年底,全国妇联公布了近三年以来全国的离婚比例,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各地离婚率持续上升2.6个百分点,而其中已生育子女的离婚夫妻占到离婚总数的68%,这也意味着这68%离异夫妻的孩子成了单亲孩子。单亲家庭里,孩子内向、性格孤僻、偏执,容易极端化,这是绝大多数单亲家庭里可能出现的。“夫妻离异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教授辛涛认为,这一点是年轻夫妻们最应该反醒的。“多为孩子着想,千万不要轻言分手。”辛教授说。
批判之二:长期寄宿
“一个星期没有看到孩子,孩子竟然都不认识我了!”这样的事情很多年轻父母都曾经遇到过。因为忙碌着各自的工作,许多年轻的父母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要么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么干脆把孩子送进全日制的托儿所。“其实让孩子寄宿是最不科学的。”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博士程跃曾在他最知名的论文中提到过这一点。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绝大多数的父母们不愿意呆在家里自己照顾孩子,多数选择让孩子寄宿。在北京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幼儿园、托儿所里,全日制寄宿的孩子占到总数的72%,而按周寄宿的孩子占21%。而且寄宿孩子的年龄在逐年的下降。
根据这样的数字比例很容易就能算出年轻父母们和自己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程跃博士说:无论多大的孩子对于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这种依赖不一定就是坏事。而据调查显示,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和孩子心理、生理的健康是成正比的。而且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勇敢、活泼。
批判之三:家不和睦
“家庭的不和睦带给孩子的伤害仅次于父母离婚。”按照中国一些传统的观念来看,夫妻间的争吵原本是很正常的,不吵不闹反而不能称作是好夫妻。其实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争吵不但会伤害了夫妻间的感情,而且更会伤害到孩子。
全国妇联及北京市妇联的接待室里,经常会有在家里受了委屈前来诉苦的妇女,而这其中年轻人居多。在经过对这些人的调查后,工作人员发现,其实争吵多数是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夫妻双方图一时的口舌之快,吵过之后,夫妻仍旧是夫妻,但是亲眼目睹了那一幕幕的孩子却记住了那些场面。
北京市妇联的一位工作人员讲过一个故事,一对夫妻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每次看到他们吵架都会一个举动,那就是吓得尿裤子。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只要看到父母神色异样,没等他们开始吵,孩子就已经尿裤子了。后来,经医生诊断,孩子常常小便失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惊吓。
夫妻间的争吵大多是因为日常琐事,完全可以克服,然而据某网站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却显示:89%的孩子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还有33%甚至会动手。家庭不和睦主要的责任在于夫妻双方没有做到很好的理解与容忍,而且还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批判之四:物质满足
许多年轻夫妻努力工作的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给孩子足够多的物质需要!这样的信念让年轻的父母们拼命地努力工作,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各种各样的玩具、各种各样的营养品、小食品……吃穿住行用几乎每一样都做到了最好。
然而专家却提出:这样的溺爱孩子、给孩子一切物质上的满足并不是最科学的。首先,这样的疼爱会让孩子对价值观失去一个正常的判断,也就是说,孩子并不知道那些价格不菲的东西花去了父母收入的一大半。其次,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已经习惯了什么都是最好的孩子自然不会明白什么叫艰苦朴素。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孩子懂事后,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是父母对自己精神上的补偿!
辛涛提出:让孩子幸福的概念是十分宽泛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幸福。尽量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奢侈的习惯。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远比物质上的满足重要许多!
批判之五:引诱犯罪
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大约在一个月之前,许多媒体关注了十四岁小姑娘卖淫五年的事。当事情水落石出后人们才知道,其实当初逼迫这个小姑娘走上这条路的正是她的亲生母亲。有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贩买淫秽光碟,有的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参与盗窃、抢劫……
父母违法犯罪对于子女而言,除了不负责任之外,更可怕的是影响。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除了对孩子负责之外,更重要的要严于律已。
批判只是对于个别的一部分给孩子带来伤害的父母而言,当然,父母到底有多疼爱自己的子女,父母比任何人都清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伤害是无意识的,父母并不知道做某件事情时会伤到孩子。正如儿童心理专家所言:“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一定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