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对广场舞做出过千奇百怪的评论、分析与解释,却很少去讨论一下,为什么极少见到大爷们去跳广场舞呢?
对此,人们也可以做出种种猜测:
也许,大爷们觉得,广场舞太丢人现眼?也就是自尊心更强?
不喜欢这种热闹?不需要这样的扎堆、社交?也就是更能够“独处”和享受孤独?
受不了那种震耳欲聋的音乐?也就是对于“静”的追求更加突出?
腿脚、肢体都不如大妈们柔软,跟不上?也就是身体和健康更差?
不愿意干扰别人?也就是自律的社会意识更加深厚?
不想从众,也就是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强大?
其他自娱自乐的途径更多?也就是选择的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更强?
根本不需要广场舞这样的刺激?也就是“心如古井”的心理衰老?
在进行扎实和长期的人类学研究之前,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支持或者反对以上的任何一种猜测。因此,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
男人和女人,往往经历了不同的“生命周期”。
以“性”为例,大多数男人自从青春期以后,就开始走上“性的征途”,充满了自信与成就感,表现为积极主动、霸气十足、意气风发。可是到了“中年危机”的时期,男人对于“性”往往做出相反的解释:把性高潮从“至乐”颠倒为“过劳”,把性生活从“征服”颠倒为“交公粮”(尽义务的意思)。到了老年,随着在“性市场”上的不断贬值,男人往往更加迷信“修身养性”,甚至干脆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形象地说,男人,自“无性”始,至“无性”终,走了一条人生的正曲线。
男人越老,另外一层人生体验就会越强烈:你奋斗啊,拼搏啊,到头来,还不都是给儿女留遗产?自己能带走什么?一生一世又有多大的意义?所以只好“淡泊人生”啦。
对于这样的“白日依山尽”的大爷们,您还能指望他们有多少人去跳广场舞吗?
女人则往往相反,她们虽然也是自“无性”始,却是以“魅力四射”终。因为女人到了老年,感受到的是“功德圆满”,不但完成了“相夫教子”的社会责任,而且夫妻之间的“势”也开始倒转,变成老夫越来越依赖老妻,民间俗语叫做“秤杆离不开秤铊,老头离不开老婆”。于是,她们终于有信心、有能力、有机会“为自己活一次”了。广场舞就是最显眼的表现。
正因如此,我在2000年到2015年的四次全国调查中,不无惊讶地发现:在60岁之前,越老的女性,越是认为自己的魅力很足、女人味很足,其自信的可能性,超过18-30岁女性数倍之多;而男人则是恰恰相反。
可是请读者注意,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不是生理上的性别差异,而是社会对于男人和女人提出了不同的任务,制定了不同的“人生意义”的衡量标准。也就是,男人越老越失败,而女人则是越老越成功。
所以说,在评论大妈们的广场舞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正是包括评论者在内的这个社会,才造就了这种现象啊。否则,发达国家的大妈们,怎么不跳广场舞呢?(文/潘绥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