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所有姓名均是化名,故事绝对真实,图片和文章无关
整理:安妮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有好感。一直到国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妈从外婆家带到北部“团圆”。听说这还是那男人的建议,说如果以后想要考上好大学,她就应该到北部来读高中。那时候妈妈和那男人生的弟弟都已经上小学了。
男人在工厂当警卫,有时日班,有时夜班;妈妈则在同一家工厂帮员工办伙食,早出晚归,一家人始终没有交集,各过各的。不久之后,阿照考上台北的高中,租房子自己住,即便假日也很少回去。
外婆在阿照大三那年过世,不过,之后的寒暑假,阿照也同样很少回家。她给自己的理由是要打工、读书、谈恋爱,其实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对那个家根本一点感情也没有。不过,那男人对待两个孩子有很明显的待遇差别,比如跟儿子讲话总是粗声粗气,对阿照则和颜悦色,过年给的红包永远是阿照的比较厚,儿子只要稍微嘟囔一声,他就会大声说:“你平常拿的、偷的难道还不够多?”
阿照大学毕业申请到美国留学的那年,他从工厂退休,妈妈原本希望阿照先上班,赚到钱再去留学,没想到他反而鼓励她说,念书就要趁年轻。阿照记得那天她跟他说:“爸爸……谢谢!”一说出口就觉得自己可耻,因为在这之前她不记得是否曾经这么叫过他。
从美国回来后,阿照在外商公司做事。弟弟在她出去的那几年好像出了什么事,躲得音信全无,连几年前妈妈胰腺癌过世都没回来。孤孤单单的爸爸也没给阿照增加什么负担,他把房子卖了,钱交给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了。
阿照也一直单身,所以之后几年的假日,他们见面、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反而比以前多很多。一天阿照去看他,他不在,阿照出了大门才看到他坐出租车回来,说是去参加朋友的葬礼。阿照陪他走回房间的路上,他一直沉默着,最后才跟阿照说可不可以帮他买一个简单的相机,说他想帮几个朋友拍照,理由是:“今天老宋的那张遗照真不像样!”后来阿照帮他买了。
去年冬天他过世了。阿照去整理他的遗物。东西不多,其中有一个大纸盒,阿照发现里头装着的是一大沓放大的照片和她买的那部照相机。相机还很新,也许用的次数不多,也许是他保护得好,因为不仅原装的纸盒都还在,里头还塞满了干燥剂并且罩上了一个塑料套。
至于那些照片,拍的应该都是他的朋友,都老了,背景有山边果园,有门口,有小巷,也有布满鹅卵石的东部海边。不过每个人还都挺合作,都朝着镜头笑,就连一个躺在病床上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也一样,甚至还伸出长满老年斑的手臂,用弯曲的手指勉强比了一个“V”。
阿照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为了拍这些照片所有可能经历过的孤单的旅程……想象他独自坐在火车或汽车上的身影,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踯躅的样子,他和他们可能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酒、讲过的话,以及最后告别时可能的心情。
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地号啕大哭。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在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家阖府团圆,2009年秋。”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