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就可关注。宇宙第一讲大实话的自媒体!
文/赵格羽
我想,任何一个文艺青年来到京都都会爱上京都的。
来到京都,就像梦回唐宋。
要知道,唐宋,那可是中华最鼎盛的时候啊,也是文化的鼎盛时期啊。
(在日本平安神宫外苑的大树小歇)
到了京都的第一感觉是慢。
几年前,我在《慢生活》那本书里提到过京都的慢。不过那时候的慢是听说的。
给人以“工作狂”、“每天生活像子弹列车往前冲”印象的日本人,也有慢拍生活的迹象。这种迹象表现在京都。京都人每天要用的筷子,都有“木漆百回涂”。也就是每涂一次漆,隔一周放干再涂,一共花了5年的时间才完成,所以这双筷子要3万3千6百日元,也没人觉得贵。街巷上的百年老店,可以品味京都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美感意识。不搭电车、巴士,用脚踏车或步行去穿梭大街小巷,更能体味京都的魅力。
(金阁寺里的江南小景)
为什么东京人节奏繁忙,而京都人却能如此休闲?有人认为,京都之所以能让时间停住,维持缓慢、古早的生活方式,是因为自8世纪从奈良迁都至此,日本最高权力一直在这里,王朝的优雅生活情调与方式就一直被留下来。此话不无道理。
“慢思潮”体现在生活中,最明显的例子是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这个组织目前已涵盖50个国家,有6万多个会员,慢食运动鼓励人们细细品尝当季、当令的美味食物,反对用快餐填饱肚子。“你会吃很久,是做菜做得很慢。”京都的家庭旅馆老板娘对我说。不只是吃,慢也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缓慢旅行、缓慢的养胖、无压力课后活动到缓慢的性爱。
(京都的甜点店,主打抹茶口味,太好吃了)
当然,京都的慢是相对于东京的快来说的。
在京都,随处都可见穿着和服的人,这些可能是热爱和服的日本人,也可能是体验日本文化的游人。
在京都古朴的街道上,穿着和服,踏着小碎步,慢悠悠地走啊。
到了京都,第二感觉是美,且有诗意!
(百年古树)
京都随处可见是百年的古树,这些古树的姿势非常优美,而且古树上还长满了青苔。诉说着古树的往事。
在京都,随处可见松,松树是皇家和平民都喜欢的一种树。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气节,而且长得还特别有艺术。这点,也许是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里的松涛情结。
(屋门口的小玩意儿)
京都是古都,是古建筑保护得比较好的城市。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更多的是小路小矮房,但是当你走近这些小房子,你会看见无数的细节。比如门牌,比如门口的院子里的花。无处不透着主人的品位。
(街对面的抹茶冰淇淋店,细腻温柔,口感极佳。)
相比之下的中国,似乎已经很难找到原汁原味的古都了。就连西安和北京这样的古都,也弄得不伦不类。
(茅草屋也长青苔了。)
来京都,一定要来花间小路。这里不仅古屋林立,最关键是可以寻觅艺妓的芳踪。一直对艺妓的装扮着迷,而艺妓文化也被列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不过,这样的传统文化也在衰落。目前,京都的艺妓只有80多位,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这个行业。
妓其实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技术和才艺。第二就是出卖肉体。而艺妓的妓属于前者。其实,艺妓是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大都出身贫穷,被妈妈们从民间买来,然后从小就开始培训,到了十二三岁时初见模样。长得美且聪明的就留下来学习做艺妓,长得丑的且很笨的就被卖去做妓女。
优秀的艺妓个个身怀绝技,从舞蹈、唱歌、茶道、香道、财政新闻、名流八卦几乎无所不知。因为只有这样的才艺双全,智慧兼具温柔,才能与各种各样的客人相谈甚欢,甚至被认为是知音。
艺妓对男人来说,更多的是精神的放松,精神上的享受。相比肉体交易来说,精神碰撞来得更高级且更持久。
(花间小路,艺妓出没的地方)
对艺妓来说,她们不接生客,直接熟客,如果是生客,也得有担保人。对于她们来说,很多人都是回头客。因为很多男人把和艺妓的会面当成一年难得的约会,一旦着迷,便会每年都来几次。在这些男人那里,艺妓充当着恋人、知己、倾听者的综合角色。对艺妓来说,最好的归宿还是找到一个对她好的男人结婚生子。
来到京都的时候,天空有些灰,突然下起雨了。雨下得很大,只能向司机借了一把伞,然后行走在京都的小路上。
(撑着伞游京都)
其实,雨中的京都更有味道。就好像烟雨江南。
要知道,多年前,京都的建设就是照搬唐宋时的苏杭啊。
雨把京都的石板路清洗地非常干净,高跟鞋走在石板路上咯吱作响,路边的木槿花和树叶子被雨滴浇灌地更加鲜活!
(花见小路是当年《艺妓回忆录》的取景地)
这一刻,我好怀念少年在南方听雨打芭蕉的声音。
这一刻,一股乡愁油然而生。
(雨后的花儿,格外娇艳)
可是,就算此刻我坐飞机回到了故乡,但是物是人非,也许芭蕉还在,但古屋不在,最关键是,我的少年再也回不去了。
来京都的时候,正值六月,樱花凋落,绿色茂盛。我能想象,雨打樱花,落英缤纷,那该是多么美多美诗意的画面啊!
所以,对于京都,最合适的就是定个民宿,在樱花盛开或者秋雨袭来的季节,在京都住一阵子,才能真正感受京都的味道。
古人曾有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残荷,雨声,那是多么有诗意啊。
而撑着伞走在京都的街道上,本来就是一种诗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