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老师:
我是一个退休的公交司机。儿子结婚一年多,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可是有一点,我一直接受不了,就是儿媳妇又懒又馋,不收拾家,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不拘小节,不懂尊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没家教。
尽管自从他们结婚后我们就没在一起住过,可我就是改不了对她的看法。也许,因为我成长于一个军人家庭,非常注重修养﹑小节等等。我感觉我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看见她心里就别扭,老是有一种没法接受她的感觉。可儿子喜欢她,我看不惯也没办法啦。请老师帮我解一解心里的疙瘩吧,谢谢!
秋语
【答复】:
不知秋语是否读过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在这部长篇叙事诗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娶婆媳怎样才能相看两不厌妻刘氏,跟她恩爱弥笃,情深意重,无奈焦母实在看不惯这个儿媳,认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强令儿子休妻再娶。焦仲卿苦苦哀求无效,又被封建伦理孝悌观念所缚,忍痛遵从母命将刘氏遣返娘家。刘氏发誓不再另嫁,被娘家逼迫不过,索性“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惊闻噩耗,也“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焦母空自威风了一把,却不得不承担痛失爱子的后果并背负千古“恶婆婆”的骂名。
我引这个故事是想提醒秋语,以自己的喜好干涉儿子的情感选择,很可能弄得几败俱伤。所以,真为儿子好,只能学着爱屋及乌,学会跟儿媳和睦相处。
首先,明白婆媳关系的实质
婆媳关系是因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而衍生出来的,既没有血缘亲情的稳定,也缺乏伴侣间的爱
恋。甚至,母爱的控制欲和情爱的排他性,使得两个女人为了得到同一男人更多的爱而本能地互相敌视,所以,人们把婆媳喻为是天敌;即使她们为了那个男人,努力地爱屋及乌,但这种感情不是发自内心流淌出的真有之情,而是出于情理和义务的应有之情。
秋语不明了婆媳关系的实质,心理上对儿媳充满排斥和敌意,行为上对儿媳太过苛刻和挑剔,她斥责儿媳“没家教”,跟她“不在一个层次上”, 看见儿媳就”别扭“。这种情绪和认知很危险,她需要结合自己的婚恋经历和婆媳关系,分析这种情绪的源头,看是否对儿子的控制欲太强,或者把当初婆婆对她的态度复制投射到儿媳身上,设法改变认知和态度,避免给儿子的婚姻包括她晚年的生活带来伤害。
其次,恪守婆媳相处之道
婆媳之间既是应有之情,婆媳双方只有摆正心态,认清角色,懂得相互包容和尊重,奉行“不抱怨﹑不干涉﹑不强求”的原则,各安其位,求同存异,方能各得其所,相看两不厌。
关于这一点儿,宋丹丹的婆婆做得特别好。宋丹丹在其所著的《幸福深处》中说到她“亲爱的婆婆”,十分动情地写道:“婆婆是个特可爱的老太太,‘绝不让孩子因为自己的存在感到不舒服’是她的教子哲学。她在哪里,哪里就有快乐。”“婆婆教我怎么做母亲,跟她在一起太舒服了,对我们的生活永远缄默不言,没有意见,没有评论,没有任何指导,哪怕我们做错了。”在婆婆的耳濡目染之下,宋丹丹决定,将来等她老了,将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她要像婆婆一样,“闭上自己的嘴,不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给孩子。”
与宋丹丹婆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六六所著的《双面胶》中那位勤劳节俭﹑爱子如命的婆婆,因为争强好胜,看不惯儿媳的言行种种,一心要改造媳妇,婆媳俩斗得天昏地暗。最后,愤怒的婆婆挑唆儿子打死了儿媳,害得嗷嗷待哺的孙子失去了母亲……
不知秋语是想成为宋丹丹的婆婆那般睿智温暖让儿媳发自内心感激和敬重的婆婆,还是希望成为《双面胶》中那种害得儿子家破人亡的不智婆婆?
别说是儿媳一无是处才让您无法接受,您自打儿子结婚后就没跟他们小俩口同住过,而很多儿媳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是理直气壮要求婆婆做家务带孩子还对婆婆挑三拣四,口出怨言的。因此,您的儿媳在生育哺乳阶段没强求您与他们同住已属难能可贵;况且,她能博得您儿子的欢心,能把您的孙女养育得活泼可爱,足见她的担当和能力,还有对您的包容和体谅;也别说她不尊重您,您眼中所见全是她的缺点,言辞中对她并无丝毫的尊重,您如此待她,又怎能强求她的尊重?尊重可是相互的!
秋语女士,以您的修养和素质,您肯定希望您的儿子幸福快乐,希望您的孙女在健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既如此,就抛弃对儿媳的成见,学学宋丹丹婆婆的处世智慧,“闭上自己的嘴”,别让孩子“因为您的存在感到不舒服。”放手让他们一家三口滋润过活,您也按照您喜欢的方式安度晚年,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温暖﹑有质量,别辜负了夕阳之美才好)(注:如有婚恋情感问题,欢迎关注“分答~广秀“进行语音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