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博客里,还是在生活中,我都喜欢和一些聪慧优雅的女子交流,如沐春风的同时,自己也获益良多。所以,在我的博文《痴心婆婆、无情媳》下的众多跟帖中,令我看后眼睛一亮的是下面一则:
附:新浪匿名网友跟帖
我是一位媳妇,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可以判断,那位媳妇错把婆婆当亲妈对待了,才造成婆婆的不满.原因很简单,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就分得清,婆婆是婆婆,妈是妈,才能处理好关系。
比如:我妈一句话重复上二遍,我就大吼:烦死了!真啰嗦?婆婆一句话重复一个月,我都能忍住,一个月下来实在受不了,让老公去和她说,我才不会自讨没趣。
再如:亲妈到我家,哪怕是当着婆婆的面,我都直说:妈,既然你来了,就把卫生搞了再走;婆婆到我家,我就会说,妈,你别搞卫生了,怪累的,还是休息一会儿吧!亲妈来了之后,要求我这样做,那样做,我直接说:要干嘛我自己会做主的,你管得太多了;婆婆要求我这样做,那样做,就做到能答应就答应,实在不能答应,也先暂应下来。
再如:亲妈在我这里呆的时间超过二个小时,我就说:你该回去了,我要睡觉了.婆婆有时因防止我半夜出事(养胎时),睡在这里,我就说:妈,要不你睡我的床吧,别睡沙发对腰不好;婆婆给我钱,我一般都不接,还跟老公说,我们有钱,就别拿着妈的钱乱花;我妈特喜欢钱,所以我从她那里要不到钱,但我会跟我爸讲:老爸,我穷死了,接济点.然后我老爸就有求必应,我妈也无可奈何。嘿嘿!!
所以,我到现在都没婆媳问题,婆婆逢人就夸我好,我妈习惯了我在她面前的口无遮拦,看我婚姻幸福,也跟着我开心。这一切,只是,因为我充分明白,婆婆和妈妈这两个角色是截然不同的,需要区别对待,哈哈!!
【点评】:
我之所以对这张跟帖赞赏有加,是因为它传递了一种智慧的婆媳相处之道:即善于区分婆婆和妈妈的不同,懂得婆是婆来,妈是妈的道理。婆婆和妈妈是女人生命中必须面对的两种角色,但她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梁漱溟和费孝通在一次谈话中,曾提及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真有之情就是骨肉之间的情感和爱情,是真正的,从内心里流淌出来的感情;而应有之情则是社会地位和身份附加给人的情感,更多地侧重于道德和义务的层面。
具体到母女情和婆媳情,母女情是真有之情;我们都知道,妈妈是女儿的生命之源,和女儿存在着无法割断的血缘亲情,心智健全的妈妈是女儿心灵的休憩园,也是让女儿感到舒适惬意,轻松自然的人;所以,无论多大的女人,在妈妈面前始终是长不大的孩子,面对妈妈撒娇,装憨,耍赖,在妈妈面前恢复儿时的天真与活泼,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妈妈是尘世中最疼爱女儿的人。妈妈不会因为女儿的心直口快,娇纵任性而勃然大怒;女儿也不会因为妈妈的指责和抱怨而耿耿于怀,母女关系既稳定又亲密无间。
而婆媳情是应有之情。两个原本不相干的陌生女人以一个男人为中介,因为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而走到一起,既没有血缘亲情的稳定,也缺乏伴侣间的爱恋。甚至,母爱的控制欲和情爱的排他性,使得两个女人为了得到同一男人更多的爱而本能地互相敌视,所以,人们把婆媳喻为是天敌;即使她们为了那个男人,努力地爱屋及乌,但这种感情不是发自内心流淌出的真有之情,而是出于情理和义务的应有之情。
发帖的女子,其聪明之处就在于把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分得一清二楚,对婆婆尊重,宽容,礼让有加;对妈妈则口无遮拦,一副娇憨可爱的女儿态。其结果是母女愈发亲厚,婆媳也和睦融洽。假如她把对妈妈的态度移植到对婆婆身上,婆婆肯定会勃然大怒;如果她以对待婆婆的态度对待妈妈,妈妈也肯定会因为这种客气而暗自伤心。
很多婆媳之所以冲突不断,难以相处,就在于明明婆媳间是应有之情,却偏偏强求真有之情。 明明自己无法将对方视若亲人,心理上存在隔膜和距离,却偏偏要求对方如亲人一般对待自己。因为求而不得,内心失衡,才在无休止的挑剔﹑抱怨和指责中势不两立,水火难容。
多么希望婆婆和媳妇都聪明睿智一些,认清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心态,本着礼让、尊重、宽容、不抱怨﹑不干涉﹑不强求的原则,各安其位,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当然,婆媳相处的最高境界是将应有之情转化为真有之情,生活中有些婆媳相处久了,关系确实比母女还要亲厚,这种亲密的婆媳关系是两个聪明而善良的女人彼此都付出真情,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两好合一好的结果。一方再好,另一方不领情;一方再有爱心,另一方夹缠不清,索取无度,这种和谐的婆媳关系都无法建立起来(如有婚恋情感问题,欢迎关注“分答~广秀“进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