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六六在复旦谈情感,衣着随便,观点雷人

爱图集

六六在复旦谈情感,衣着随便,观点雷人

喜欢六六是从她的《双面胶》开始的。自那以后,见到她的作品就买,从《王贵与安娜》、《蜗居》、《心术》到《宝贝》等全都看过。我读金庸的武打作品,读时心醉神迷,但对于拍成的影视剧没一部能耐着性子看完,觉得影视作品呈现的不及他文字的十分之一;但六六的作品不同,也许是她亲自操刀的缘故,不仅小说好读,拍成的电视剧也部部耐看,我经常在看过小说后,追着电视剧看,看过电视剧后再回头比照小说重读,依然读得津津有味。

正因如此,当我去年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在复旦访学进修时,看到10月15日号六六要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楼做题为“漫谈情感的艺术”的讲座,简直欣喜若狂,提前一个小时就赶到了讲座现场,翘首期待。

六六的讲座没有学院派名家讲座时的严谨、专业和逻辑性,似乎也缺乏足够的准备,讲座时,东一榔头西一棒,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十分的随意、随心。即便是这样,她文字中的犀利与诙谐在讲座中也得到较好的展现。此外,她是调节气氛的高手,很善于调侃自己,打趣听众,所以,整场讲座的气氛热烈又不乏欢快和轻松。在她的即兴发挥中,亦时不时冒出一些令人击节叫好的妙语佳句。比如,她如下的一些观点:

1.情感中很重要的艺术是接受对方的不完美;

2.世界上有两种职业越老越值钱,一个是老师,一个是中医;

3.人最痛苦的时候是有选择能力的时候;

4.女不强大天不容。

……

类似的话语还有一些,都挺耐嚼。但也许是即兴发挥较多的缘故,六六有些观点似乎未经大脑就脱口而出,听起来雷人,也经不起推敲。我甚至质疑,如此缺乏依据,全凭个 人主观经验提炼出来的观点或者说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话语是否适合在复旦大学的大咖讲堂上散播,现就六六在讲座现场提出的三大典型观点进行质疑。

1.夫妻努力学习成长是为了不在家带孩子?

六六的原话是:“为了不在家带孩子,夫妻双方每个人都在努力成长……如果女人足够优秀,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的就是男人。”

我回忆了一下,这个观点似乎是在她谈及男女平等,男女一起成长的重要性,女人在家带孩子当全职主妇很辛苦却很难得到认同时即兴发挥出来的。也许,她的本意是强调女人要独立,要成长,不能与在外拼搏的男人差距拉得太大。但她表述成“为了不在家带孩子,夫妻双方每个人都在努力成长……”很不妥当,她传递给受众的信息是:孩子是父母很大的负担,只有不够优秀的男女才会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事实上,孩子是上天恩赐给父母的礼物,不管再优秀的父母都需要拿出一些时间和精力陪伴照料孩子,父教缺失或者母育缺失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创伤。所以,夫妻双方需要努力成长,但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都不能推卸或者逃避照顾孩子的责任。

2. 最可怕的人是聪明加勤奋的人

六六结合自身经历,发表了一番感慨,大意是:我们生活在四维空间,容貌、家世背景、学历等存在诸多不平等,也不可能平等。只有在时间这个纬度中完全平等,即每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所以,成功的人都是很勤奋,很会利用时间的人。

引申下来,六六又把最可怕的人定义为聪明加勤奋的人,这里的可怕并非贬义,而是褒义,她想表达的是,聪明加勤奋的人在职场上最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不够聪明或者不够勤奋的人在职场上碰到这样的竞争对手,就死定了,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她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而举的例子却既雷人又吓人。

她举的是她和著名女星海清为了《女不强大天不容》这部片子,在安微某地体验生活并创作的过程,号称一连七天,她和海清都处在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状态,每天只睡一个小时,她承认因为这种拼劲和勤奋,加上足够的聪明,所以,她几次转型均获得成功,海清的演艺生涯也不断营造辉煌。

当有听众站起来质疑,说每天只睡一小时,如此忘我勤奋地付出,是否不利于身体健康时,六六的回答大意是:如果一种人生很注重养生与健康,可以活到90多岁,但事业平庸,死后无人记得这个人曾活过;另一种人生,像乔布斯那样,他只活到56岁,但我相信,50年甚至更多年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他,我愿意选择乔布斯式的人生。也就是说,六六近乎顽固地认为,要想事业成功,必须勤奋,必须超限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哪怕以损害健康为代价,甚至短命都值得。

如果有养生专家听了她这番高论,估计鼻子会被气歪;再联想到李开复《向死而生》的感悟,还有复旦青年女教师于娟用生命换得的反思,我觉得她这个观点极端不靠谱。就拿我来说,我若睡不够7-8小时,第二天就会头重脚轻,头脑混乱,什么正事都干不了;给我再大的诱惑,我也绝对做不到六六引以为傲的每天只睡一小时的勤奋。我这把年龄,断不会因为喜欢六六就被她的观念误导。但我担心的是复旦那帮已足够勤奋和聪明的学子们,他们会不会因为对名人的崇拜,从此更加过度压榨自己的时间,过早支付自己的健康?所以,我认为六六的这番高论不适合在公开场合以绝对化的态度灌输给年轻人。

3. 衡量人成功的定义(1)你有没有留在历史里;(2)你的后代子孙是不是很好……

这是我记录下来的六六的原话,记下来不是觉得她说得有多好,而是觉得她对成功的定位太高,高到让众人甚至她自己都难以企及的程度。

比如说,她所谓的留在历史里,就是50年甚至更多年后你的作品,成就或者你这个人都被大家记得,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后代子孙是不是很好,她的解释似乎是后代子孙是否过得很好,有很好的口碑,无劣迹。

按照她这两条标准,似乎当世活着的人中没有人敢自称为成功的,因为谁也没把握几十年后自己就一定能在青史留名;而且,纵然有把握,但后代子孙过得如何又是很难预测与评价的。所以,她抛出这两条的同时,其实就已经把自己排除在成功人士之外了,但她分明又是以功成名就的大咖身份被邀到复旦讲座的。这是否又是一个矛盾点?

在我看来,能够名垂青史固然好,但这类人原本就凤毛麟角,不能把这个与成功划等号。作为普通人,只要用心地活过,承担自己该承担的,做好自己该做的,过世时,留给家人和同事的印象都不错,就是成功的人生。

此外,我知道下面的话写出来肯定会得罪六六的大票粉丝,但仍忍不住一吐为快。大家看我文章的题图,会发现复旦社团制作的关于六六到复旦讲座的海报很是精美,选择的照片将六六精致、优雅、成功的知性女性的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非常符合粉丝对她的心理定位和期待,但真正抵达讲座现场那天,主持讲座的复旦学生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备受瞩目的六六却穿着运动鞋、运动裤和T恤,带着眼睛,一副不修边幅的甚至有些邋遢的中年大妈的形象,如果不是主持人介绍,估计没人能认得出她。我一直想,她敢这么穿,是对自己的成功太过自信,还是觉得复旦的讲坛太小,不值得她费心穿戴和打扮?但从首因效应和名人效应的角度来剖析,这的确是不该出现的一大败笔。毕竟,那么多的复旦学子边听讲座边拍照边通过微信和QQ迅速传播与扩散,大家看到崇拜喜欢的名女人居然是这幅形象,内心不觉得失望才怪。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因为喜欢所以关注,因为关注才会思考和写出来。当然,会一如既往地期待六六的新作,她的确是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对于这点儿,我始终坚信(如有婚恋情感问题,欢迎关注“分答~广秀“进行提问)。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六六在复旦谈情感,衣着随便,观点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