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_达达令
文章摘自/《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
About:贫穷的人生是否能够改变?
01
网上有一个话题,关于贫穷的人生是否能够改变。提问的人就读于计算机研三,即将毕业,他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感觉自己真的输了。
原因是因为他年前在北京实习,过年回家再一次被两种价值观的巨大反差所折磨。他说自己实习的公司里有同事的小孩要去美国读初中了,可是在自己老家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孩子,即将读高中,前几天在问他,电脑是什么……这个男生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大学里他人生中第一次说普通话,第一次知道公交车和地铁,第一次去肯德基。为了掩饰贫穷带来的自卑,他开始喜欢上批判,对待任何事物都喜欢找出其中不光彩的一面,以此来一次次地逃避这个给自己造成巨大冲击的“外面的世界”。
后来他越发地感觉到身边人的厉害,他开始慢慢觉悟,并且不再浮躁,可是因为“那份物质富有造就的眼界和精神层次”是自己永远遥不可及的,于是开始纠结这件事情:如何才能改变贫穷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烙印呢?
说得直白一点,这是一个破罐子破摔的故事,因为知道自己此生再怎么努力,可能也过不上别人那样的生活,所以我干脆就不好好过了。
可是这个世界残忍是,当你意识到这个差距的存在,你是不可能当作没发生一样的。这个心理负担就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你,并且深刻地影响你在具体生活中的选择。
一切都不敢尝试,可是心里每天都在斗争骂自己没出息。如果你不跟这个纠缠的事情和解,那么它一辈子也不会放过你。
02
我有一个远房表哥,只比我大三个月,我们从小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一直到初中毕业。然后我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表哥成绩一般,只考上了普通高中。
按理说也可以照常上学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表哥突然跟家里人提出不想上学了,理由是觉得太累了。
我们这样普通家庭的父母,其实没有多大的思维格局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好的引导,甚至因为某种软弱的善良,连用武力逼迫表哥去上学的念头都没有,于是家里放他自己南下打工去了。
后来,我考上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工作。表哥工作没几年经人介绍,娶了一个农村的女孩,然后有了两个孩子。他继续外出打工,老婆三天两头打电话闹着要离婚。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其中的细节也不需要赘述,只是每次听到他妈跟我妈哭诉的时候,也难免会心酸。
今年国庆假期我回老家,表哥也来家里吃饭。这几年我们都没有见过面,见到他的一瞬间,我僵住了,不知道怎么开口叫他。他晒得很黑,脸上也开始有了沧桑的痕迹,我们在餐桌上吃饭也有些尴尬。
谈论起我的工作,大家七嘴八舌的,只有一个人一直没有出声,就是我的表哥。每次我望向他的时候,他就会下意识地低下头。晚饭过后我想找他说说话,他很快放下筷子就找借口走开了。
那天夜里我陪小侄子写作业,三年级的他第一次写作文,题目就是《我的梦想》。那一刻我的记忆回到很多年前,我跟表哥每天一起上学,座位我们就是前后桌。
他长得虎头虎脑,皮肤白皙,笑起来一副可爱少年的模样。他还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帮我去摘马路旁的桂花给我带回家插在花瓶里,秋日里总是满屋清香。
我曾经以为我们可以一直这样快乐下去,没想到站在人生岔路口的那天,我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而我跟表哥之间的分叉口,就是源于那一年他面对学业压力,有了逃避的意识之后,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从精神上帮助他的人。物质上的匮乏也造就了本身的自卑,只是对我而言,这种自卑让我更加努力,他则是给自己满满的负能量之后,就开始走上另外一种人生道路。
一念之间,两种人生。
03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生活。
以前听到这句鸡汤的时候,我想到的都是怎样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可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在我的家乡,在很多偏远落后的地区,很多人都是在勉强地生存着。
当我有能力让父母放松下来的时候,我以为这个世界都可以慢慢变好,可是我发现我错了。我跟我的家人在变好,是因为我们每一个成员都在努力,可是有很多人,甚至连可以努力的资本都没有。
如果是以前,我也很喜欢用“你要去努力,你要去拼搏”的话语,去鼓励一个贫穷家的小孩要努力赶上别人。可是现在我不敢了,因为这是个谎言。
一个人一旦建立了“我奋斗了十八年,就是为了能坐下来和你喝咖啡”的价值观,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当你好不容易有了可以跟他一起喝咖啡的资本时,那个人说不定早就奔到大西洋的游艇里喝红酒去了。
为了过上别人的生活,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就像我们无数在北上广深奋斗的外地人,即使每天都在鼓励自己,可是真正的现实是,有很多人终其一生,还是挣扎在这种漂泊的生活里。而且随着时间越长,自己再也无法回到故乡,再也无法习惯老家的生活,然后活在“大城市待不下,老家回不去”的尴尬状态里。
这个残忍的世界里,能够混出头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依旧活得艰难。我身边很多同事跟我聊起自己的老家,都会告诉我,他们是自己家里那么多孩子中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唯一一个走出来的孩子。这些同事跟我一样,每个月除了自己的生活开销,还需要寄钱回去给父母,有些还要负担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开支。
与此同时那些作为本地人的同事,每天却是在考虑这个月要买最新的苹果手机,下个月要去国外旅行,这个星期要去看明星演唱会。他们烦恼的是每天回家跟爸妈吃饭都很受约束,可是一想着出来就要自己花钱租房子,没有人给做饭,瞬间就蔫了。
可是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跟这些同事之间是没有沟通障碍的。我们一样谈论时事新闻,一样追最新的电视剧,一样在商场打折的时候去扫货,下馆子的时候也习惯AA制。我们享受着一样的电影、咖啡、便利店服务,我们一样享受着各种网购跟打车的互联网体验。
我们之间的不同是,我们没有房子没有车子,这是无数漂泊在大城市里的人最忧愁的一部分。可是,我身边也有很多同事积累几年后也买到了房子,当然也有同事依旧过着租房的生活,等到孩子长大了因为上学事宜而各种奔波。
这些人给我的体会是,任何一种生活都是不容易的。还房贷的人有压力,租房的人也不安心;打工者需要尽心尽力提升自己的职位以及薪水,当老板的需要考虑更多的方方面面。
这一刻我意识到,其实有钱没钱说起来差别虽然大,但是最关键的是,如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收入里,让自己的生活得到最好的匹配。
04
以前看到一些关于什么千万富翁生活不顺、妻离子散、吸毒犯法、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新闻,我心里总是翻无数个白眼,觉得这些人是不是脑袋有问题?我要是有个一百万,我都不知道要幸福到哪里去了。
我就像前面说到的那个研究生男生一样,总是用批判以及嗤之以鼻的态度去鄙视这些事情,结果发现这个思考逻辑不仅不能让自己释怀,反而会更加痛苦地纠结于自己如今还不够有钱这件事情上。
后来我意识到,有多少钱其实跟你幸福与否不是成绝对的关系,而是关乎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及你的对于这种生活的可抵达方式是否切合实际。
一个普通白领口口声声喊着两年后要升官发财,收入上百万甚至是上千万,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在很大情况下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一旦你拿着这个目标鼓励自己,这种动力根本不可能维持得长久。慢慢地,自己失去了信心,对这个世界也失去了耐心。
我喜欢的状况是,一个人在自己当前可控的情况下,为自己的来年、接下来的三五年,做出一个阶梯式的规划。
比如明年的薪水争取比今年涨幅百分之十到三十的区间,比如下个月比这个月多看一本书,比如这个星期跟一个不熟悉的同事请教学习……这种可以看得见的目标,才是自己获得内心从容的正确道路。
佛家说众生皆苦,可是我却以为,明白自己此生不过是一个平凡之人,明白这世间有喜有忧,这样自己感知幸福的能力可能会更多一些。
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实现别人看起来很幸福的事情,而是去实现能够让自己内心获得快乐的事情。
因此,当我身边出现越来越多有意思的“奇葩”之人,我都不会再追问一句“你为什么要这样”,而是告诉他“你高兴就好”。跟随自己的内心而活,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份信念的,更不用说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了。
平凡人生的第一层可能,就是让自己接受自己没什么特别这件事情。
当然我的建议并不是说,作为平凡的人,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努力了。我们一辈子也赶不上某些人,可是我觉得对于自己而言,对比父母一辈我有更多的选择,对于孩子的未来,我有能力让他拥有更多的选择。这种承上启下的人生轨迹,是我如今最大的动力来源。
而另外一种幸福体验的来源,是除了家人以外,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以及跟自己最亲密的那几个朋友一起成长一起分享,这种陪伴在很大程度上会帮你化解掉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更重要的是,这份动力不会造成心理负担,因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在那里。别人不会给你设定,你自己也没有必要设定。你要在乎的是明天比今天过得更好,明年比今年过得更好。当你做年终总结的时候有东西可写可说,那这就是最大的成就了。
曾经有个好友告诉我,其实我们一生的长河里,除了自身的疾病疼痛和亲人好友的离开带给你的痛苦是真实刺骨的,其他的任何人生痛苦都是源于自己的价值观。
这就是我想说的,平凡人生的第二层可能,你要在自己的生活里活出那么一些不一样,这一点跟任何人都无关。
时光是很脆弱的东西,它经不起我们的折腾与辜负,有些人生转折点过了就不能回头了。
既然明白这一点,我们不如让自己本身变得强大起来,同时变得柔软起来,以此来增加应对人生每一个失意代价的复盘资本。
当你陷入迷茫和悲观的情绪时,当你总是给自己的人生找各种借口时,你自己内心要有一个声音:我可以平凡,但是我要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
——end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是达达令继《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后,自我探索2.0版本。达达令是个看似温柔的写作者,可是她并不柔弱。因为不喜欢给别人说教,于是干脆成为一个摸索者,继而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
那些关于内在力量的寻觅、原生家庭的爱与痛、跟负能量夜以继日的抗争、试图成为自我情绪的掌控者、爱情思绪里的自言自语,以及主动选择人生活法的勇气……这一切,你都会在本书中看到。
因为没有人在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寻找自己才成了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这可能是一个人此生里最艰难的课题,可是它带来的成就感却也是无以伦比的。你并不孤独,因为有太多人与你同行。
关于作者——达达令,电影策划人,时尚杂志撰稿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她在江湖漂”。已出版图书作品:《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