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新媒体整合:刘特
一批毒疫苗,
引得人心惶惶。
坚决不打就安全?
还是自己长点心,
保护好孩子是王道。
最近的疫苗事件和《疫苗之殇》无关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的父母们不淡定了,有关毒疫苗的话题让我们焦虑又无奈。
这个5.7亿元问题疫苗流入多地的事件,让人们重新审视疫苗接种的安全问题。
目前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虽然涉事省份和疫苗种类已公布,但还是不知道最后的疫苗到底流向了何处。
这也让很多家长更加担心,那么今后,孩子究竟要不要打疫苗?是不是不接种,就一定能逃过疫苗之殇?
疫苗恐慌要不得
腾讯“今日话题”栏目19日针对《你还会带孩子去打疫苗吗》这个话题发布了一个投票,截至22日,已有超过5万人参与投票。
(图表来自腾讯“今日话题”《5.7亿元未冷藏疫苗流入18省,是怎么发生的?)
问题疫苗事件,给注射疫苗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毋庸置疑。而同时,它所带来的另一个恶劣影响就是,让一部分家长不再信任疫苗,他们认为“疫苗能不打就不打”,这是极大的误区,从总体来看,注射疫苗还是非常必要,而且保障安全的。并且这是世卫组织强烈推荐,各国强力推行的政策。
不接种疫苗会怎么样?
虽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但很多妈妈仍然担心。百万分之一的疫苗不良反应率在统计学上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每一个受害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所以,很多人选择观望,暂时不打疫苗。
春雨医生告诉我们:为了避免百万分之一的风险而不打疫苗,那就是把孩子置于感染病毒更大的风险之下。
实际上,注射疫苗后,一百名儿童里有几名会发生如低烧、红肿等轻微不良反应;几万名儿童里有几名会发生过敏性紫癜等严重不良反应,且大多数可以痊愈;几十万名儿童里有几名会因减毒疫苗而发生全身病毒感染。
许多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还可能只是单发疾病让疫苗背了“黑锅”。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我国0~4岁儿童的两周患病率为17%,也就是说:不管接种不接种疫苗,任意100个孩子,就有17个会在两周内生病。
所以,遭受疫苗不良反应的孩子,是发生了非常不幸的小概率的意外。我们不应拒绝接种正规疫苗,而应该学会如何保护孩子,尤其是在接种疫苗之后。
让我们看看,在没有疫苗的年代,这些病毒有多么可怕:
脊髓灰质炎(脊灰)
脊灰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可在数小时内造成全面性瘫痪。在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每200例感染病例中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为有了脊灰疫苗,脊灰病例自1988年以来减少了99%以上。
破伤风(百白破三联疫苗中的“破”)
破伤风通常是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在10%~70%之间;即使在具备最佳医疗条件的医院里,死亡率也有10%~20%。
20世纪80年代全球有80万左右新生儿死于破伤风,2002年降到了18万人,2008年下降到5万人。
麻疹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严重疾病。在没有疫苗的年代,超过90%的人在10岁前感染了麻疹病毒,其中多数可出现症状。1980年,在广泛开展疫苗接种之前,估计麻疹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万人死亡。
百日咳(百白破三联疫苗中的“百”)
百日咳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全球百日咳发病约1600万例(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19.5万儿童因此死亡。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后,发达国家的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了90%以上。
白喉(百白破三联疫苗中的“白”)
历史上白喉一直是最令人恐怖的儿童期疾病之一,19世纪8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发生的白喉大流行期间,一些地方的病死率高达50%。据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使用白喉类毒素以前,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00万病例,5万~6万例死亡。在1980~2000年期间,白喉在全球的总报告病例数减少了90%以上。
乙脑
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疾病,发病后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发病率从之前的20.92/10万下降到如今的小于1/10万。
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世界性流行病,因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而为人们所关注。全世界每年发生30万~35万流脑病例,总病死率在5%~10%。中国是流脑高发区,曾出现过5次大流行,发病率最高时达403/10万,病死率为5.5%。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推广预防接种,流脑发病率开始逐年下降,至90年代,发病率维持在<1/10万的水平。
什么样的疫苗方案是最科学的?
中国当前最佳效果的接种程序
此方案来自疫苗科普达人 陶医生
陶医生对这个表作出了说明:
①列在一行里的疫苗强烈建议同时接种。不同时接种,必然要错开,那会相当复杂,且无法达到及时保护的作用。同时接种时,应该采用不同部位,最多的可以同时接种5种疫苗,口服+左右上臂+左右大腿。
②这个表里,我建议卡介苗推迟至3月龄接种。这只是我个人基于卡介苗安全性和效果考虑的结果,虽然有证据支持,但与我国当前的卡介苗默认接种程序不同。大家权当了解一个新概念。
自费疫苗真的有必要吗?
有必要。自费疫苗不是不重要,只是国家没钱买单。
国家卫计委科普宣传共享平台指出:其实,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是相对的,在国家财政允许、并且疫苗可以足够供应的情况下,二类疫苗也将会变为一类疫苗,如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的麻腮风疫苗原来是二类疫苗,目前已改为一类疫苗;同时,二类疫苗又是对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许多二类疫苗针对的疾病发病率很高,危害很大。父母只要能负担,应尽量给孩子接种更多的二类疫苗。多接种一种疫苗,孩子就多一份保护力。
当然,家长在选择接种二类疫苗的时候要根据传染病流行特征、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情况等做出决定。家长在选择接种前,还应了解各种疫苗的特性、适应症及禁忌症。如孩子机体抵抗力较低,平时容易患病,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应主动选择接种流感疫苗。
妈妈们对自费疫苗的纠结应该主要来自五联疫苗和肺炎7价疫苗,尤其是肺炎7价疫苗。“太贵,还要好几针”是让妈妈们踌躇的主要理由。对这个问题,糕妈一贯的答复都是“不差钱就打”,能用一点人民币换来孩子更低的患病风险,一定是划算的。
如果真的在经济上有压力,决定不打的,那就不打,“别太纠结”是小婚家一贯的建议。若是出于“担心疫苗副作用”的考虑,就大可不必,患上这些本来可以预防的疾病将会比接种疫苗更危险。
如何科学接种疫苗?
1、一定要到正规的接种门诊打疫苗
所谓正规就是当地政府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发有接种资质的,而且接种人员也有资质的接种门诊。这样既能保证疫苗的来源渠道正规,也保证疫苗的储存、运输都合乎要求,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2、打疫苗之前向医生如实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
比如孩子是否发烧,或者接种前几天吃了什么、有没有服过药等,这些情况都应该告诉医生,以便于医生判断孩子能否打疫苗,保证安全。其中有些父母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的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
3、有病史的慎接种
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4、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当孩子有腹泻时,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的患儿,须待恢复两周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5、疫苗接种完之后,家长还得注意观察
在接种门诊刚接种完之后的30分钟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这时有医生帮助观察,但是家长也得注意。这30分钟内主要是为了防范急性的过敏性反应,虽然发生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需要采取防范措施。即使接种30分钟之内没有什么问题,回家之后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一些表现,一旦有什么情况,及时向接种医生或疾控部门进行咨询,出现问题要及时就诊,以保证孩子的健康。当然,这种情况都是很少发生的。
医生指出绝大多数儿童接种疫苗之后没有不良反应,只有个别的孩子会出现不良反应,这些反应绝大多数都是一般的反应,都是很轻的。比如轻微低烧、红肿、疼痛,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两三天就可以自愈。只有稍微重一点的才需要到医院就诊,比如中度以上的发烧,37.5度以上的发热,特别是持续不退的发热,应该好好检查。这不一定是疫苗引起的,也可能会存在其他的情况,比如有可能感冒或者存在其他的感染。另一种情况是出现红肿、有硬结,直径超过2.5公分以上,建议到医院治疗,比这更严重的情况更需要到医院及时就医。
宝宝接种后,这些事项很重要,家长要留心
1、家长带宝宝接种后必须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若宝宝没有出现异常反应,才能离开。
2、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家长要保持宝宝接种部位干燥和清洁。
3、接种婴儿疫苗后,在机体产生免疫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个别宝宝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反应,比如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接种后的发热,若在38℃以下原则上无需特别处理,是正常的婴儿疫苗接种反应,让宝宝多喝水和注意休息即可,一般两三天就可恢复正常。
4、如果持续发烧38.5℃以上、扎针部位红肿超过一周或接种疫苗后身上出现皮疹等其他较重反应,家长应立即向接种单位反应情况,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切勿耽误病情。
作为孩子,幼小的他们没有决定权。所以,孩子们的安全、健康,完全掌控在父母手中。保护好孩子不受到外来的危险毋庸置疑,但也不要因为一些小概率事件或一篇消费悲情的文章,就罔顾疫苗的重要作用,甚至拒绝接种,最终为你们的不理性买单的,可能是孩子的生命。作为父母,我们的理性必须战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