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和男友在一起一年了,在校园的时候,因为单纯的校园环境掩盖了许多矛盾, 而他们之间的矛盾在工作之后,大幅度的爆发出来。
小A发现,男友总喜欢打击她。比如小A说想工作一年去国外读书,男友却笑笑说,你这个小笨蛋,托福雅思都考不好,还想出国读书?又比如,朋友来家里吃饭,男友带着笑说,我这个媳妇啊,可笨了,做的饭都不怎么好吃。一次两次, 小A不在意,次数多了,小A心里就开始难受了。
慢慢的,小A开始小心翼翼,尽量迎合男友,让男友不再挑剔她,希望男友能认同和表扬自己。但是,小心翼翼到了一定的极限,就是不开心,小A困惑了,这么不开心的恋爱,还要继续吗?
小A遭遇了什么呢?她遭遇了一种关系中的控制,这种控制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很常见,而孩子又把这种控制带到了情侣关系中。
父母从父母里继承了天然控制孩子的方法,他们似乎在这个方面特别擅长,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孩子。
1、内疚激发。
父母:“我工作努力赚钱都是为了你。““我不生二胎都是为了你。”“为了你我付出了那么多,你还那么气我,还不听我的话。”亲爱的父母,你们工作不是为了孩子,是为了让自己的脚踏实的踩在这个地球上,有自己的朋友圈,有物质来源。你们不生二胎,并不是为了目前这个孩子,或许是政策考虑,或许是经济考虑,柔弱的孩子没有能够左右你们生不生二胎的决定。
情侣:爱情关系中,习惯用负疚感来控制对方的人,会做出各种各样的牺牲来满足对方的需求。而ta会随时随地暗示这种牺牲,仿佛随时再说“你欠我的”,你应该按照我的说法去做。出于内疚,一方会对另外一方做出一些弥补的事情,但是内疚这种负面情绪,就会逐渐损害情侣间愉快的关系,让这份关系变得沉重不堪。
2、焦虑激发。
父母:为了控制孩子,父母会激发孩子的焦虑和恐惧。“你不听我的话,到时候事情办不好,我是不会帮你收拾毯子的。”“你这个方法肯定自己办不好这个事情的。”“微波炉的菜不能吃,到时候你中毒了看你怎么办?”
情侣:爱情关系中,一方为了让另外一方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就夸大对方的需求。当对方提出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夸大这件事情的严重后果,激发对方的焦虑情绪。
3、有条件的爱。
父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你不听妈妈的话,我以后就不管你了。”“你不乖,我不喜欢你了。”“再不听话,就丢掉你。”“考试不考好,谁喜欢你?”
情侣:爱情关系中,有条件的爱十分多见。“准备好房车,我才对我们的关系有着安全感。”“你都不愿意每天早上爬起来给我买早餐,我不爱你了。”
4、否认感受。
父母:孩子摔倒了,哭了。父母的反应经常是,哎呀,不疼不疼,不哭了。摔倒了当然疼,孩子的感受没有任何问题。或者孩子反应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父母希望孩子接受这个物品,就会说,怎么会,这个颜色很好看。感受是判断的先行军,孩子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会左右她的行为。当孩子渐渐不知道尊重自己感受的时候,迷茫就会慢慢浮现。
情侣:两个人相处,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ta总是希望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ta无论如何都会让自己成为谈话的中心人物。所以,不管你跟他们讲什么,ta最后总会扯到自己身上。最典型的关键词则是:”你那点小伤小痛算什么啊?我可是…
5、压制思考。
父母:做父母的,也当过孩子。当父母希望孩子接受自己决定的时候,就会以连珠炮的形式、责骂、激烈的情绪来说服孩子。孩子当时好像接受了,但是事后想想,总觉得哪里不对。有的孩子,和别人吵架的时候,明明是自己有道理,却什么也说不出来,眼泪瞬间就能出来,气场特弱,就种就是被压制思考形成习惯。
情侣:在争辩中,一方用发脾气、连珠炮弹、激动的情绪来压制对方,来使得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为了不使ta生气,对方放弃了沟通,通常心说算了吧。
6、动机分析。
父母:随意猜测对方的动机,以此来控制对方。比如,你不多吃饭, 是不是就想等会吃糖果。孩子可能只是吃饱了,只是大人觉得还没饱,以此来胡乱猜测,控制对方。
情侣:情侣之间,也会恶意揣测对方的动机。以控诉的方式,来控制对方。比如女友控诉男友说,你不回复我的信息,就是不爱我了。你不愿意每天跟我说晚安,就是不够爱我。而男友为了表示自己是爱她的,就会按照她的要求做。
被父母操控,转而在爱情关系中操控别人,都是因为在被操控的过程,失去了自我价值感,而在爱情关系中找补。在试图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去操控别人。只有在他人完全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他们才会觉得安全。而打破这种操控的方式就是觉察、认知、觉醒,需要真正建设自己的内心,从内心寻找安全而非外在,才能把爱情关系带入的健康的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