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干货向】写在恢复单身一周年的今天

爱图集

大家好,我又回来啦!

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结束了一段长期关系,在迷茫中于豆瓣劝分小组发了这么一个帖子。

豆瓣劝分小组317570个分手大师她对同办公室的师兄动了心 我们的三年感情就这么没了发在最前面:
请不要搬运❗
禁止以一切方式转载❗
严禁转载…

写帖子时,我本以为这只会是单向的絮絮叨叨,并不会有多少人有兴趣看。但它一经发出,却迎来了大家热烈的回应和讨论,还被管理组加到了精品区,我的提醒栏里也爆炸般地涌入小红点。

当时很多豆友都给我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议,也有一些人通过豆瓣进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现实中的朋友,给我的生活带去许多力量。

今天是我恢复单身的一周年,所以我专门花了些心思,总结出一些关于分手后如何走出来的心得。

在自我反思总结之余,如果我的例子能够有幸给大家带来些许借鉴和帮助,那我可就太开心了。(长文预警)

——————————分割线—————————

1. 崩塌

历经山盟海誓相互陪伴多年的她,只因为一个仅认识二十几天的师兄,就在对方精确算计的攻势下不惜献出一切向他奔赴。在崩塌的瞬间,经历从前一天还亲密无间的表象到此刻虽站在烈日下却如坠冰窟的陡然转折,被抛下的我根本来不及有任何未雨绸缪,一时无处可躲。

去年今日发的朋友圈

愤怒争吵与疲倦撕扯持续半日,这段我所珍视的感情终告破裂。坐在回学校的地铁上,我拨通了妈妈的号码,在电话中一边诉说一边泣不成声。傍晚时分,如游魂一般,我沿着地铁轨迹孤独踱步。南京秋天的晚霞在我身后灿烂依旧,给眼前的城墙打上橙红色的光晕,而我却实在没办法再去欣赏这份美。

“就这样分手了吗?”

虽说当日就确凿地明白这段恋爱关系已被对方单方面掐断,但我整个人仍活在此前生活方式的惯性中,并未适应这份突如其来的变故。直到半月后,当我意外浏览到前任去开房的证据,这才不得不伴随着愤怒从情感上彻底接受现实——是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漫步在学校,环顾眼前熟悉却又陌生的场景,想起当年决定要来南京读研的初衷竟也是想要“不异地”。那一刻的我,一时竟开始怀疑自己此刻身处这校园当中的意义。“要是当年都选择继续留在本科院校,是不是就不会落得如此状况?”我这么问自己。

分手到底意味着什么?一段寻常感情的破裂,为何会带来那样程度的精神痛苦?

要知道,虽说这场变心以暴烈的背叛行为展开,但其过程倒也算干脆,未有多少欺骗成分,也并不牵涉大数额钱财方面的纠纷,曾经共同经历的快乐过往好像都并未遗失。那这种痛苦煎熬的来源究竟是什么?

对此我尝试做了些总结:

一段持续时间很长、联结很深的关系以冷酷背叛的方式终告分手,意味的是面对情感时曾有过的纯真初心的消亡、是那种“对世间理应存在属于我的美好故事”的想象的幻灭、是对人性当中善的那一面终会占据上风的坚定信念的动摇。经过那一天,我最终认知到此前的笃定原来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的幼稚侥幸,观念中的那部分天真从此离我远去——这可以类比为是一种特定信仰的崩塌 (有过同样经历的朋友也许能够理解我所描述的心情)。

当青春的誓言被连根拔起,曾经的共同愿望在未能好好告别的仓促结尾之后留不下一丝痕迹。什么文科男生与工科女生的完美互补组合,什么模范情侣,什么坚定地爱我,什么为她披上婚纱,什么搭建我们未来共同的家……这些都如同孩童堆在海滩上的沙堡般脆弱,虽倾注那么多感情和心血,但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无情的海浪。

也许只有在心还年轻、还充满理想主义的时候,才会抱着火热的希望,全心全意地把那么多的爱和信任都倾注到另一个人身上,与对方约定自以为坚定的未来。当最终发现“真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值钱,才知道此前不该入戏太深、不该把对生活期望的鸡蛋都放进同一个篮子里,否则在陡然失去之后,当此前的一切规划都化作泡影,生活就残缺了一大块,我所输掉的则是将生活继续下去的理由。

——————————分割线—————————

2.失调

去年的国庆假期是段令我不愿回忆的低谷。当众人纷纷在朋友圈晒出游玩的美照时,我却只把自己关在寝室,带着期待复合的天真愿望,不断降低姿态给对方发消息,复盘我此前都做错了什么。明明做出伤害行为的是她,我却像着了魔一般低三下四地从自己身上掘地三尺找问题,期待能够以真诚反思挽回她的选择。像困兽一般,我不服输地做着无谓的努力,困住我的是心中那名为执念的笼子。

在那些天里我胃口全无,每天只能吃下一点点食物,短时间内就瘦了好几斤,脸上一时间爬满了痘痘,黑眼圈也越来越重。我整夜整夜地失眠,伴随室友均匀的鼾声,我在房间的一角捂着被子一抽一抽地压抑着哭。凌晨五点,手机屏幕的亮光散发出阵阵眩晕,我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得很快,每跳一下都会带来一阵隐隐作痛的慌乱感。明明已经倦得要死,头痛与冷汗都在提醒我需要立刻进入睡眠,可身体就是像不听使唤般无法入睡。

几天后,导师将我们师兄弟姐妹几人召集在他家里共度中秋。听闻我的情况,老师的态度却非常乐观:“这不算什么的,你很快就能走出来!”在豪爽地拿出珍藏的白酒同我小酌几杯之后,他布置给了我更多的学习任务,说要用加压的方式让我忙起来,以此忘记那些不该再多想的事情。在这件事上,我爸的意见也与我导高度一致,他同样乐观地表示:“这是好事,不用再谈恋爱白耽误工夫,你这下终于能拿出更多时间忙你的正事了。”

导师的家宴

父母导师这样的长辈,年长我几十年,也许很久之前就已经预先经历过我此刻所经历的状况。同他们此后人生中的漫长岁月与人间冷暖相比,失恋分手并不算什么大事。在岁月的冲淡下,此等痛苦早已显得不值一提,因而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不容置疑地做出了“这没什么,你需要赶快放下,去忙正事”的判断。然而,在那个生活暂时失去意义和方向、亟待调整的时刻,我又怎能知道所谓“正事”正在哪里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长辈们虽然用心良善,却也越俎代庖,仿佛是在以他们的标准去否定我的这份痛苦

当时也有另一位长辈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和本学院一位小有名气的老师见面交谈时,我告知了他我的情况,儒雅又沉静的他微笑着告诉我:“你将会经历一段很难熬的日子,也许是几个月,也许要半年甚至一年;但在度过这一段时光之后,你会发现你已经脱胎换骨,变成更好的自己了。

但在那个时候,我还并不知道该如何熬过接下来的时光。由于害怕辜负长辈在学业方面的期望,在潜意识中我也会去否定自己这份痛苦的正当性,隐隐地觉得若再陷在情绪之中就是软弱、不负责任甚至不道德的。可愧疚又怎能敌得过客观上正在经历的痛苦?要知道,情绪是很难用否定的方式去对抗的。观念与当前迷惘状态的碰撞,带来了绝对的混乱失调局面。当时我根本无法专注用心,学习上的加压反倒让我更加不堪重负,导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我完成得拖拖拉拉;对于当时迫在眉睫的研究生中期考核,我也是草草应付,只凑出了一份平庸过头的开题报告用以交差。这些都令我觉得辜负了导师的期待,但又实在没有办法。

分手后的体验像是一种戒断反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早已习惯了那种亲密与陪伴——会有那个人在我身边,彼此坚定地相互选择、耐心地对待,互相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同对方分享当下最细碎的喜怒哀乐、赤诚相待地讲出最真心的想法,也能在仅属于两个人的时刻中安心地暴露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当这种熟悉的体验突然不复存在,习惯了过去的不变就很难适应当下的改变。就像瘾君子戒毒时会不断想要复吸一般,在夜长梦多的辗转反侧中,人会非常渴望回到过去那个让自己感到安全的状态里——若求而不得,则会千方百计地向此前的熟悉状态靠拢

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的生活在失恋后走向崩坏:要么放下自尊,与不靠谱的前任纠缠不清,流连在那段根本不值得拯救的关系中无法自拔,迟迟无法脱离伤害;要么以性代爱,在泛滥却浅层次的肉体关系中制造依然被看见、被爱、被需要的假象。也有一些人,为了尽快回到熟悉又舒适的恋爱状态中去,就贸然乘着新鲜感进入一段新的关系,却不顾对方究竟是否是合适的对象以及相处是否舒适——在未经足够反思、自己内心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却期望用下一段经历去弥补上一段的遗憾,就往往会在貌合神离中创造新的遗憾,重演与过去类似的困局,也许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相似经历中变得愈加麻木。更有甚者,在失去那份纯真之后就变得消极,彻底不再相信爱情也不再愿意认真地谈感情,要么将自己完全封闭,要么就成为所谓“海王”,只被即时的欲望所左右,在多线发展的约会游戏中逐渐丧失建立深度亲密联结的能力、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维持长期关系的能力——即,丧失了爱人的能力。

上面所讲的这几种情况存在一点共性:都是在逃避痛苦本身,在本该承认并直面痛苦、复盘得失、总结经验教训、重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时刻,懒惰地选择了近路。然而,有些痛苦终究绕不开,最后也还是需要不加迂回地直面

心理学者武志红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人的心理为了保护自己,会发展出各种复杂的防御机制。有的时候,因为防御机制的存在,会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痛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下子让‘自我价值感低’这种事情显露出来,是一个巨大打击,我们不一定接得住,但是,我们可以找一个替代物去置换这种感受。防御得太多,会让痛苦叠生,局面复杂,甚至更加痛苦,并且很难知道我们到底是为什么痛苦。”

是的,在暴烈的分手过后,被对方丢下所带来的挫败会极大地拉低自我价值感,让原本的自信乐观荡然无存。在之前那段关系中,我牺牲了许多社交和本属于自己的生活,把相当一部分的自我价值分离出来献给另一个人,生活的相当一部分意义感和安全感也建立于此。被分手也就代表着原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被夺走、内心不再感到安全。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克制不住这种戒断反应所带来的折磨,同样选择了逃避。

首先,我无法自拔地沉浸在那些过去幻影的不断缠绕中。在那几个月里,我睡眠质量极差,几乎每晚都会做与前任相关的痛苦噩梦,梦中的剧情极端又扭曲。在那些不眠之夜里,曾经的快乐缠绵浮现在眼前,令我心痒难耐的同时又充满仇恨,每个晚上我都在经历充满自我消耗的情绪挣扎。在那段时间,我的身体、精神和生活全面紊乱,沉湎在过往中,几乎完全无法再集中注意力做事,或许也已经有了不轻的抑郁情绪。且这种坏情绪是反复无常的,在过去的一年里时常会反复,有时突然想到此前的某个片段,就会难受得不能自已。

另一方面,我一度因为无法忍受空窗期而通过各种渠道认识新的异性——这也可以算作是在报复性地补偿过去恋爱期间在异性社交方面的克制吧。当时的我完全做不到真诚用心地接触新人,也很清楚在自己这样的状态下,如此行为就如饮海水只能越喝越渴一般,无法缓解任何痛苦,可就是克制不住,将聊天与约见变成一种机械的刻板行为。网络和社交软件的发达仿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事实上,轻易且泛滥的选择却降低了每一段特定交流的价值,快餐式的搭讪充斥着不切实际的想象与标签化,很容易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这一过程中,即使将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作为填补自身空虚的工具这件事不断令我陷入不安,但我内心自私的一面却常常占据上风——也许在那些听过我讲傻话的她们的眼里,自说自话的我也是一副可笑的面孔吧。当时处在这种不良状态下,我自己的生活本就一团糟,却想要通过寻找新的关系去补全残缺的生活,就只能是饮鸩止渴,除了麻痹自己和浪费时间外别无他用。

但也许是因为迟疑、谨慎与挑剔,抑或许是理智终究占了上风,我最终也并未迈过那道危险边界而变得随便,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欲望和新鲜感而去做傻事,这在如今看来非常值得庆幸。

同样地,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还并不适合恋爱,我也及时踩住了刹车,没有贸然进入一段新的关系——当时的我自觉对“恋爱”这件事本身的需求,已经大过了对面前那个女孩的喜欢。那时我的精神力量还十分不足,还只能以自己为中心,只够关注到自身而做不到用心了解、关注和共情对方,根本不能去了解对方内心的需要,也全然没有准备好给予她爱。将他人工具化去治愈自己是种很危险的倾向。若当时贸然开始新的关系,就很有可能会让那另一个无辜的人被高强度地牵扯进我难以填满的情绪黑洞中,也许我会做出什么不合适的行为,给她造成可能难以估量的伤害。因而,经历数次约会,在即将和她走到一起的前夕,我却突然失去勇气,单方面选择退出,全然不顾她的错愕。很想和那个女孩子说声抱歉——不好意思耽误你的时间了。

除生活和观念的失调之外,我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害。在这一年里,我算是体会到了情绪对身体的巨大影响。去年整个秋冬季节,因为整个人状态的垮塌,剧烈的咳嗽一直与我相伴,持续了两个多月。而在糟糕的日常情绪、生物钟紊乱带来的连续过度熬夜,以及放纵胡吃海塞的影响下,我的肠胃也发出了抗议的信号,小病逐渐被拖成了慢性病。在某次啤酒烧烤让我痛得弓成一只虾米之后,我进了医院,被诊断为“糜烂性结肠炎”,需要手术治疗,还要彻底戒掉刺激性食物。当躺在病床上,挂着似乎永无休止的吊瓶,那时我才真的算是怕了,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若无健康的身体,其他一切都是免谈,又怎能有机会去感受世间那么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呢?

——————————分割线—————————

3.重建

逃避无法解决问题。所幸,分手后的痛苦是可以随时被感知的,只要在感知到痛苦之时选择接纳和面对,带着痛苦坦然地进入生活本身,就有机会通过一天天的日常生活,一点点地消耗那朵压在头顶的黑云。失恋夺走了我生活的相当一部分,而填补和重建残缺的生活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却也要扎扎实实地去经历。

为告别过去,我在寝室阳台安排了一场仪式:点火将此前冲洗出来的与前任的诸多合影烧毁。虽然烧到中途就因为烟火太大而引起宿管阿姨的警惕,让我只能在搪塞阿姨后,改成用剪刀剪碎剩下的照片,不过这场告别仪式还是蛮酣畅淋漓的。

其实心理层面上的告别也纯属被迫——毕竟前任已经有了新欢,正毫无愧疚地乐呵着呢,若还追着她不放,就只能是我自己丢人罢了。在那些痛苦的边缘,我不断告诉自己“她做出的事情无法让我原谅,所以我跟这个人绝不会再有任何可能”,这使得每次难受过后,我都能被理智拉回来,及时斩断对前任的任何幻想。

再者,交流和倾诉也是一剂虽无法立即见效却终究能带来改变的良药。即便我下意识地选择逃避痛苦,却也能够发现自己在倾诉当中可以慢慢做到正视并直面它。那一阵子,在各种朋友眼里,我恐怕就如祥林嫂一般,天天念叨着自己的这点破事。也许过度的表达欲会招致对方的尴尬与反感,不过倾诉终究是有用的。在与朋友们的剖析和复盘中,我不仅总结出了足够的经验教训,慢慢明白我在上一段关系中都失误在哪里,也消除了对那个人的恋爱滤镜、打破了一些明显不符合事实的迷恋情绪,还在一次又一次的被迫回忆中不断提升痛苦的阈值,渐渐对那些不舒服的经历脱敏

朋友的陪伴和支持是重建生活的重要途径。我的室友们也许确实不太会安慰人,但陪伴本身也代表着力量——尤其是T学长,与他一同在南京市区打卡网红店确实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又想起与小G和小H在烧烤店的那次失恋伤心局,三个人喝得烂醉抱头痛哭的场景怕是十分难忘了;感谢挚友小Z同学的陪伴,想起那天坐在金鹰的巴黎贝甜,当我情绪崩溃时,她向我递来了纸巾和哈密瓜——那盒瓜确实很甜的;在我做着内镜手术、痛得冷汗直冒时,革命友谊深厚的小Q隔着聊天框给我讲笑话转移我的注意力,耐心地陪我度过最难熬的时刻。 还有身在异国与我相互倾诉的小A、深夜电话为我理性分析情况的C哥、最终上岸复旦的本科校友小L……通过豆瓣认识的朋友们虽远在千里之外,却也给我带去了不少能量。

感谢在过去一年里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所有人,无论新朋还是旧友,与你们共同经历的那些闪光的时刻,都让我很感念。忘不了那些在事情发生后关心我的消息与电话、那本寄给我的豆瓣日历、那次绕着跑道转圈的夜聊、师门聚餐时火锅蒸腾的热气、在南京初雪时堆的那个好像小恐龙的雪人、在操场跑步或唱歌的一个又一个寻常的夜晚、顶着飞絮的三十公里骑行、参加十大歌手淘汰赛时在下面为我加油的亲友团、公园里的风筝与野餐、在新传学院讲的那场读书报告和咪豆音乐节的万人狂欢、初夏的红山动物园、学校街舞社的专场演出、玩剧本杀时的全员戏精和尖叫、食堂里的阿瓦隆桌游与那趟一起回家的高铁、与友人一道摆弄把玩的模型、大西北之行时在兰州正宁路夜市共饮的甜醅子奶茶……这些都如同一块块坚实的砖,将我的生活重新一点点地搭建起来。

能让人充分放松下来的兴趣爱好也是个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过去一年中,和朋友去KTV唱歌成了我放松的一大方式;带着减脂的目标去操场跑步、去健身房撸铁,也能丰富那些本有可能用来胡思乱想的时间;对于绘画这项爱好,虽然因为会消耗整块很长的时间而让我很少去尝试,但偶尔画一下也还是挺爽的;对我来说比较日常的填充碎片时间的方式可能还要数看b站的视频和追剧,能让我在睡觉前或每周特定的更新时间里放松一下心情。在这一年里,我还拾起了收听播客的爱好,发现了Steve说、不合时宜、沈奕斐、随机波动、BYM、路人抓马、什么电台等优秀的音频节目,走在去食堂的路上戴上耳机,就有机会通过它们接受到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当生活的边角被感兴趣的事情填充起来,生活的意义感就在不知不觉间重新形成了。

不过,兴趣爱好也不一定全都能带来坦然。我一直有着收藏模玩的爱好,在过去一年里我挣得了一些钱,其中不小的部分都挥霍无度地花在了这方面。但我却发现,当我的模型越收越齐全时,收集最初简单阵容时的那份最单纯的快乐却再也找不回来了,购入新款甚至也成了一种由花钱→把玩→拍照→吃灰所构成的机械流程。为应对痛苦而展开的报复性消费虽情有可原,但当下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除基础生活之外,想要吃得好点、穿得美点、去看远方的风景、将必要的电子产品更新迭代、在身体出问题时花钱看病……这些无不需要钱财的支撑。所以,日后还是应该减少无度消费,要把钱尽量花在重要的地方。

除此之外,独处思考的时光也带给了我些许沉淀。比如,去年冬天,我独自一人骑行到南京的钟山植物园,在静谧的环境中边闲逛边拍照。当南京冬日的美景尽收眼底,又被录入我的手机,我也同时想明白了不少事情。许多令人释然的感悟,也是在如此的独自踱步当中逐渐回归的。

今年年初,在历经数月的等待后,很久之前就预约过的学校心理中心的心理咨询服务终于排到了我。当心理老师听完我的诉说,她反而夸我,说我在无意识中做出的许多行为都是在自救,比如倾诉、认识新朋友和进入新圈子、发展爱好、开拓此前没做过的事情,都能减少钻牛角尖想不开的时刻。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的拥挤和延迟,可能让一些人错失拯救的机会(想起了本校去年想不开的六位同学……R.I.P.),但对于我来说,历经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当时的我已经没有那么需要这场咨询了。

走出心理咨询室,站在十楼窗前,我发现原来心理中心所在之地是学校的一处制高点,在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能够看见藏在紫金山背后的紫峰大厦。此后我便经常在日落时分上到这里,拍下好看的晚霞,也期望我自己的生活能被这光芒所点亮。

在过去一年里,我的状态让家人操碎了心。去年年末,爸妈无意间发现了我在情绪低谷时倾泻在微博上的发疯斗狠的话。他们向我打来电话关心我的状况,语气虽热切但又带着一丝小心谨慎,害怕我在刺激下做出什么傻事——稍显笨拙的关心方式让我读出了满满的担忧和无所适从。当我生病住院等待手术的时候,爸妈也突破医院疫情期间的门禁,为我送来保护肠胃的小米粥——那日他们的背影至今仍留在我眼前。

前几天,我不慎磕伤了膝盖,随后发了条抖机灵的朋友圈自嘲。

但很快,我爸焦急地打来电话——他竟然真的以为我住院了。在得到我哭笑不得的否认后,他又叮嘱我膝盖很重要也很脆弱,需要谨防摔伤。放下电话,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但也确实有被狠狠地温暖到。虽然平时我已经习惯独立处理绝大部分事情,无需父母再操心,但当遇到困难时,作为后盾的家人还是能够凸显出难以替代的力量。

走出痛苦,并不是一件“在某个瞬间突然拍脑瓜想明白”的事情,走出来的这个过程甚至是无意识的,连我自己都察觉不到。当我的生活逐渐丰富充实,有了新的内容,自我价值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属于自我的边界也得到了重建。过去的痛苦,就在不知不觉间与那些对痛苦的担心一道,渐渐烟消云散了。

——————————分割线—————————

4.总结

经过这一年的生活,我也算是学到了些经验教训,今天我把它们总结成一些情感和心理成长方面的小tips,在此冒昧同大家分享。虽说看似鸡汤味很浓吧,但这些想法也确实与我自己过去一年里的经历一一对应。如果能让大家读到些许共鸣,那就不胜荣幸了。

① 老话讲“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然而事实上,尽管看过那么多来自他人的经验教训,人经常还是要等到自己亲自踏入挫折,在吃亏之后才会真的想要反省和调整。只有自己真的痛了、被狠狠毒打了,才会有充分的理由通过理性复盘去总结经验,反省自己过去都傻在哪里。比如,当身体健康真的亮起红灯、经历花掉大量医药费并担惊受怕的过程后,才知道不该日常怠惰、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锻炼;当遭受过来自伴侣的无底线伤害后,才会去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关系、该同什么样的人进入关系,才能想清楚对方身上的哪些特质自己绝对不能接受、怎样的人自己应该敬而远之,从而更谨慎地去寻找适合的交往对象。不过若“记吃不记打”,不懂得带着理智去思考得失,只缩在内心自以为安全的区域里一再妥协退让,那即便吃亏再多次,也还是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生活的价值感和意义感需要靠自己有意识地专门花心思去建立——生命旅途本无意义,需要通过努力追寻去自我赋予。许多心理上的挣扎都是由自己没有接纳自己(当前的状态)所导致的。要坚定地将自己作为主体去活着,多去考虑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③ 亲密关系只该是锦上添花而不应是雪中送炭,并不是只有和另一个人产生联结时,自己才安全。良性的亲密关系只发生在两个成熟且可以对自己负责的人身上——若自身价值感和边界感不足,把他人当成是救命稻草、盲目期待通过让另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来拯救自身的失调状态,这就是将决定自身价值感的钥匙彻底交到了别人的手上,不仅靠不住,也可能给那另一个人带去压力与伤害。同样地,在亲密关系中爱得太满也是一种绑架,如果忽略自我的边界,而只沉浸在“我的眼里只有你,而你为什么不同等地回应我”这种情绪中自我感动,就也将自身情绪的生杀大权交到了别人手上,不仅难以给对方留有喘息余地,也展示出自己内心的低价值感,给不良恋人实行操控和打压留足了机会。

④ 因为别人的行为而惩罚自己是最划不来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多样参差是世间常事——当生活变动、新的诱惑出现时,有一类人会在乎曾经的羁绊多过功利方面的得失,愿意陪伴在同一个人身边欣赏不同的美景;而另一类人则会更想向自己认为更好的选择奔赴,经历花花世界中各色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新人重温可能相似的经历。两种选择虽无对错之分,但在此过程中,客观上产生的辜负与痛苦却实在难免。不过,人心本就是流变的,不仅人的想法和观念会转变,感情的产生与消亡过程也并无合乎理性的道理可讲,因而当下的变心并不代表过去的真心为假。未来的生活还很长,人性的自私、倦怠与冲动总会在某一天浮出水面,因而对他人的道德和感情标准不应该要求太高——标准只能用来约束自己,若拿去埋怨别人,就只能鞭长莫及,变成用他人的错误去惩罚自己。带着恨意和怪罪去生活实在太难受,因恨意就去抹杀曾经那些时刻里快乐的自己,这也太不值得了。因而,要对人类的多样性多一些宽容,当发现被忽视、被敷衍、被欺骗时,若足够关注自己,就没有必要陷入怪罪的执念,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无法再同对方共享人生的复杂,那还不如及时止损,转而选择去和能让自己舒适的同频者打交道。

⑤ 这是一个复杂混乱而又充满多样性的世界,其中并不存在某种简单而又确定的唯一道路,抑或是某种一定要遵循的特定模式。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还是情感方面,将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都是很危险的,一旦这个倾注你巨大心思的篮子在某一天陡然倾覆,接踵而来的就将是整个生活的崩塌。因而,要努力去成为一个开阔的人,为自己的生活准备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不让单纯的某个人、某件事、某项事业或某个执念成为你生活的全部或大多数价值所在。一切我们当下所拥有的,说到底都只是暂时,终会有无可避免的失去的那一天。放平心态并用心把握当下,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感知到更多美好。

⑥ 你可以去期待美好剧情,并满怀希望地努力尝试抓住,但请停止相信童话。遗憾和不顺遂本来就是世间常态,童话一般的理想情况反而是少数巧合与特例,这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看似完美的情况往往并非真相,大都是我们戴着滤镜,将自己内心的理想期望投射在对方身上,用想象、执念与自我感动,为面前那个其实很平凡的人镀上了金光,而光环背后却常常藏着不易被察觉到的深坑。祛除光环、降低期待,才能进可攻退可守,才不会因为期待太高落差太大而过于失望。不过同时也不必太过悲观,也没有必要因受挫就丧失积极尝试与付出的勇气——通过不断脚踏实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现实问题,还是完全有机会找到那个陪伴自己的人、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童话的。

——————————分割线—————————

尾声

也许因为过去一路走来,我一直顺风顺水按部就班,并没有遇到什么波折与苦难,这份相对顺遂使我晚至24岁才经历了这堂人生必修课,比很多同龄人都晚了不少。但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可以在已经成年、观念相对成熟的当下去经历这些——若早几年面对同样分量的幻灭,在缺乏足够自控力的年纪,我也许会在心理压力下完全跟着感觉走、不加迟疑地做出不恰当的选择,进而带来更多的波折甚至歧路。不过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讲:自己已经迈过了成长之路上这级重要的台阶,双脚平稳落地,在这门许许多多与我一样的人都曾经历过、将来也不断要有人去经历的课程中拿到了学分。

经过这一年,我还是从前那个充满缺点的很不完美的人,仍会有些虚荣、习惯拖延、容易情绪化,还是不能完全避免恋爱脑与付出型人格——但我知道,自己在慢慢变得比过去更加强大与稳定、更能照顾好自己,而这就已经足够。接下来,希望自己能逐渐告别过去一年的浮躁,沉下心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顺利毕业,步入生活的下个阶段。

过去一年,我像是生了场大病——而此刻回首,它早在不知什么时候,就已经彻底痊愈了。

(THE END)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干货向】写在恢复单身一周年的今天